×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09029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495
  • 出版时间:2008-02-01
  • 条形码:9787303090297 ; 978-7-303-09029-7

节选

bsp;[本章提要]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在继承本国教育传统的基础上,
    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各国的教育管
    理体制、学校类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发生了显
    著变化,教育国家化、世俗化以及实科化趋势明显,较好地适
    应并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政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有代
    表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念,也对各国的教育实践产生了
    积极影响。
    [学习目标]
    结合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教
    育发展的特点,认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国和日本各
    级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历程和教育成就,理解各国教育制度的
    基本特点,掌握该时期有代表性的教育家的教育观念。
    [核心概念]
    泛爱学校;第斯多惠;《帝国大学令》;《费里法案》;文法
    学校与公学改革;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广运动;斯宾塞;俄国
    教育改革运动;乌中斯基;明治维新教育改革;《学制令》;福
    泽谕吉
    18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及其后来在欧美其他
  国家和日本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经济发展的面貌,社会生产潜力
  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进而促成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社会政治、文化和
  科学技术的巨大变化,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以
及日本明治维新等政治变革,以及对欧美主要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
启蒙运动,无不成为影响这一时期各国教育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尽管
面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但各国在这一时
期的教育发展上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迅速,国民教育
体系得以构建,体现各国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家,结合各国的具体教育
任务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
    **-I-3德国教育
一、国立初等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
    在欧洲启蒙思想和科学发展的影响下,步人18世纪的普鲁士成为德
意志诸邦中经济和文化教育*为发达的邦国之一,普鲁士的教育也成为
德意志各邦教育发展的典范。
    18世纪中期,德国国立初等教育发展启动,1763年8月12日普鲁
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颁布实施了《初等学校及教师通则》,在强迫入
学方面规定:“处于学龄期子女或被监护人的家长、监护人以及其他人要
为他们接受教育提供良好、充分的条件。如果有人违反这条法令,让学
生离校,那么他仍得付这个学期的全部学费,监护人不允许把他为被监
护人支付的学费推到儿童本人身上”,0义务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教育管理方面,为实现教育管理权从教会向政府的转移,邦国政
府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1787年普鲁士成立“高级学校委员会”,负
责管理本邦的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而按照1794年普鲁士颁布的《民
法》,国家办学的范围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民法》中的学校教育条
款规定: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级学校均属于国家机构,管理和教育青年是
学校的职责;学校的设立须获得国家的许可,并接受国家的必要监督和
管理。即便教会设立、管理的学校,也须遵照国家的相应法令行事。《民
法》的上述规定使其在德国教育史上赢得“普鲁士世俗教育大宪章”的
称誉。普鲁士教育实践中的国家意志得到进一步体现。此举为德意志其
他各邦所效仿。当然,这一时期割据的德意志诸邦所面临的动荡形势影
响了国家办学意志的实践化发展,但这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各邦发
展国家教育的愿望,预示着此后德国国民教育发展的方向。
    德国初等教育在19世纪获得较大发展,一些邦国所颁布的促进义务
教育发展的法令,直接加速了初等教育的发展。1802年巴伐利亚颁布了
 《初等义务教育法》,1805年萨克森颁布了同样的法令。到了19世纪60
年代,德国初等学校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5%以上,居于欧美国家
前列。在教育内容方面,初等教育的教学科目也在保留传统的阅读、写
作、计算和宗教科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博物学、自然、几何和地
理课程的教学。尽管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在19世
纪中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倒退,但初等教育的实科化趋势在19世纪70
年代后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
    为适应初等教育发展的需要,19世纪德国师范教育也获得相应发
展。1809年**所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柏林师范学校创办,
1820年默尔斯师范学校设立。到1831年,普鲁士的每个省都设立了自
己的师范学校。这批师范学校借鉴裴斯泰洛齐培训教师的方法和理论,
在未来教师的养成实践中传播民主、自由的教育观念,表现出明显的进
步色彩。
二、“泛爱学校”运动的兴起
    在18世纪后期德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类学校是“泛爱学校”。这是
一类深受以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观为代表的法国启蒙学者教育观影响,并
继承17世纪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影响的新式
学校。同时“泛爱学校”的兴起和发展还受到18世纪德国思想文化领域
内“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
    就教育理论渊源而言,泛爱学校教育深受夸美纽斯和卢梭自然主义
教育观的影响,并部分吸纳了拉夏洛泰国民教育理论的内容。泛爱学校
的主要创办者是巴泽多(Johann Bernard Basedow 1724—1790)。巴泽多
生于德国汉堡,幼年因不满父亲的打骂和宗教教育的死板而到荷尔斯泰
因为一位医生当仆人。后听从医生的劝告返回汉堡,1741年至1744年
就读于汉堡文科中学,学习期间阅读卢梭《爱弥儿》,深受其自然教育思
想影响。1744年人读莱比锡大学专修神学和哲学。1748年,他在荷尔斯
泰因任贵族家庭教师时,以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为教学指南,采用自由
游戏和实物教学法。在巴泽多的教导下,10岁儿童达到相当文科中学毕
业生的水平。巴泽多因此受到贵族推崇而名扬德国。1752年,巴泽多结
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直观性教学方法及其运用为内容撰写出《教学
法》,凭此获得基尔大学硕士学位。并于同年受聘执教于丹麦索勒文科中
学。1761年转任阿尔托纳文科中学校长。其间因撰写关于自然神教的小
册子,被视为异端邪说,被迫辞职,学术道路遭堵。自此潜心考虑教育、
教学改革和编写新教材。1768年巴泽多发表《关于学校和学科对公共幸
福的影响敬告慈善家和富人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