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企业组织边界与组织模式-基于金融业模块化本质的研究

包邮金融企业组织边界与组织模式-基于金融业模块化本质的研究

1星价 ¥19.0 (7.9折)
2星价¥18.7 定价¥2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420751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9页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564207519 ; 978-7-5642-0751-9

本书特色

《金融企业组织边界与组织模式:基于金融业模块化本质的研究》:经济管理研究丛书

目录

前言/1**章 导论/1**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1第二节 本书的写作目的、技术路线及创新与不足之处/5第三节 主要名词解释/8第二章 理论综述/20**节 关于企业组织边界的理论研究述评/20第二节 关于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研究述评/27第三节 关于金融业模块化的研究述评/31第四节 关于价值链管理的理论研究述评/40第五节 文献总述评/45第三章 金融企业边界的考察/47**节 基于交易成本和企业能力理论的金融企业的边界探讨/47第二节 金融企业边界决定的交易费用分析范式/54第四章 金融企业组织发展的新方向:模块化生产组织/63**节 金融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背景/63第二节 模块化的网络结构/72第三节 金融企业的模块化/77第四节 金融企业模块化路径/80第五章 探讨模块化路径和机制:以银行业为例/86**节 银行价值链模块化重构/86第二节 银行价值链模块化路径/89第三节 金融企业模块化网络结构的风险管理/97第六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边界选择的政策建议/102**节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变革的环境背景/102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现状/113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战略选择现状/124第四节 商业银行模块化改革的建议/130参考文献/140后记/148
展开全部

节选

《金融企业组织边界与组织模式:基于金融业模块化本质的研究》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范式,构建了金融企业边界选择模型,并运用模块化理论,证明了金融企业的模块化符合金融组织边界变动的费用节约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则,指出模块化网络结构这种新型组织形式是金融企业组织发展的新方向,金融企业以模块化推进专业化,在专业化基础上构建模块化网络结构,通过网络结构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金融企业组织边界与组织模式:基于金融业模块化本质的研究》以银行为例,对银行业的模块化网络组织形式、改革路径和机制进行了创造性的设计,*后结合我国大型银行和中型股份制银行的不同特点,对其模块化网络组织中的战略定位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关资料

插图:其四,*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应该是专业化分工下的全能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基于模块化网络所形成的金融协同体,是专业化与全能化的统一。综合化的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价值链的调整,形成专业化的分工,获取专业化的利润增值。四、本课题创新点其一,构建了金融企业边界变动模型。本书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企业能力理论和现代金融中介理论,将金融企业的市场交易费用、市场收益、企业组织成本、企业收益等变量纳入交易费用范式,构建了金融企业边界变动模型,以此来分析金融企业效率边界变动的原因,揭示金融企业存在和发展模式选择的普适性规律。其二,利用模块的添加和去除模型,探讨模块化对金融企业边界变动的影响。基于金融企业边界变动模型,分析金融企业的模块化符合金融边界变动的费用节约和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则,认为模块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加客户价值,为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同时实现专业化的高效率和综合化的范围经济效应提供新的思路。其三,本课题基于模块化产业组织理论和价值链管理理论,提出构建金融企业的模块化生产网络组织,提出金融企业内部价值链进行模块化,实行业务流程再造,获取模块化收益;金融企业外部价值链模块化后保留核心竞争力业务,非核心业务主要是通过外包等形式进行的,通过模块化的分解整合形成大量专业化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之间通过外包、联盟等形式构成模块化网络结构。笔者认为把专业化和综合化经营的优势结合起来构建的模块化网络组织是金融业发展的可行之道。

作者简介

杨娥,1975年生,经济学讲师,主要从事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1999年获得华南师范大学经济所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到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9年获得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已发布论文数篇,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