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22818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3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811228182 ; 978-7-81122-818-2

目录

第1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学习目标1.1 国际贸易、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1.2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国际贸易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贸易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学习目标2.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2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3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2-1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附录2-2 要素禀赋理论的现代分析附录2-3 基于需求不同的贸易理论第3章 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学习目标3.1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价值与国际市场价格理论3.2 贸易条件3.3 相互需求原理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3-1 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附录3-2 国际均衡相对价格的一般均衡分析第4章 对外贸易政策与理论学习目标4.1 对外贸易政策概述4.2 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4.3 对外贸易政策理论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国际贸易相关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图解第5章 对外贸易措施学习目标5.1 关税措施5.2 非关税壁垒5.3 其他对外贸易措施本章小结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5-1 进关税和出关税的经济效应附录5-2 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附录5-3 出补贴的经济效应附录5-4 生产补贴对鼓励出和限制进的影响第6章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学习目标6.1 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6.2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6.3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6-1 生产要素的平衡增长与非均衡增长附录6-2 技术进步附录6-3 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贸易变动第7章 要素流动与跨国公司学习目标7.1 资本的国际流动7.2 劳动力的跨国流动7.3 技术的国际转移7.4 跨国公司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7-1 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附录7-2 劳动力跨国流动的经济分析第8章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学习目标8.1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8.2 世界贸易组织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第9章 国际经济一体化学习目标9.1 国际经济一体化概述9.2 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基本概念复习思考题附录9-1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附录9-2 自由贸易区间接贸易偏转的福利效应第10章 主要发达国家(集团)的对外贸易学习目标10.1 美国对外贸易10.2 日本对外贸易10.3 欧盟对外贸易本章小结延伸阅读复习思考题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国际贸易》内容简介:国际经贸活动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直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才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性。对国际经贸活动的系统研究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至今已形成涉及领域广泛、结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与一国国内经济不同,国际经贸活动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而全球范围内又不存在一个超国家的权力机构对这些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因此,国际经贸活动的习惯做法及各种规则往往是先发国家国内做法和规则的延伸,由此决定了先发国家和后发国家在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先发国家由于国内外经贸活动的做法和规则差异不大,因此很少专门设立国际经贸类专业,而是将其内容分散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中进行介绍;后发国家由于国内外经贸活动的做法和规则差异很大,因此往往专门设立国际经贸类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际经贸本科层次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财经类院校。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各类高校在本科层次纷纷设立了名称各异的外经贸相关专业或方向,包括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合作、工业外贸等。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国际经贸本科层次专业规范为3个,即经济学学科门类下的“国际经济”专业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学科门类下的“工业外贸”专业。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进一步将1993年目录中的3个专业及原目录外专业“国际商务”合并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相关资料

插图:分工是指劳动分工,即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它是人们在进行生产、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劳动分工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现象,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分工发展的历史。劳动分工*早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家庭或氏族内部的自然分工。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三次意义重大的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阶层的出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生产逐渐专业化,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不仅出现了诸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这些部门之间的分工,而且出现了部门内部的专业化生产分工,例如工业生产部门又分为冶炼、机器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我们通常讲的社会分工是个多分支多层次庞大的体系,包括产业各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分工等。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它是在近代举世闻名的产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发达,商品经济在一国经济中不占重要的地位。从国际贸易来看,地域范围小,商品结构简单,贸易数量有限,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因此说,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既没有形成世界性的贸易,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以后,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建立,社会分工(一国经济的内部分工)超越出国家的界限向国际领域扩展,从而形成了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相适应的分工——国际分工。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两种条件:一种是社会经济条件,其中包括各国的科技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内市场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等;另一种是自然条件,其中包括气候、土壤、资源、国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等。可见国际分工的性质则是由国际生产关系所制约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