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爱吃的妈妈菜

包邮孩子爱吃的妈妈菜

1星价 ¥24.8 (5.5折)
2星价¥24.8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898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0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08689821 ; 978-7-5086-8982-1

本书特色

1.精挑细选79款*适合孩子的菜品,荤素搭配儿童家常菜:好买、好做、好吃、好看 2.600余张高清菜品图及步骤图,给妈妈们完美指导 3.美食大V任芸丽作品,新浪微博粉丝超133万,一直播视频平均观看超200万次。 4.食帖、下厨房、粲然老师大力推荐

内容简介

长身体的孩子特别需要营养,又特别不愿意安稳地坐下来吃一顿饭。怎样让孩子吃好、吃饱?怎样做孩子爱吃的饭菜?怎样把快餐店的“美食”变成家里的营养餐?这些就成了“老母亲”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小丽老师精选20种家常食材,每种食材提供3道营养食谱,更有10款主食、10种自制零食饮料,让孩子爱上妈妈菜,爱上在家吃饭!

目录

孩子百吃不厌的人气主食

12 孩子爱吃的主食

15 豆角馅包子

16 葱花饼

19 番茄奶酪比萨

20 锅贴

23 鸡蛋三明治

24 什锦炒饭

27 糖三角

28 意大利肉酱面

31 炸酱面

32 芝麻酱糖饼


营养食材,做孩子爱吃的菜

36 孩子爱吃的西红柿——糖渍小番茄/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炒肉片

44 孩子爱吃的芥蓝——白灼芥蓝/蒜蓉芥蓝/芥蓝腊肠

52 孩子爱吃的豆腐——家常豆腐/素酿豆腐/虾仁豆腐

60 孩子爱吃的花椰菜——番茄菜花/五花肉片炒菜花//烤菜花

68 孩子爱吃的豆角——番茄肉末长豆角/土豆烧豆角/炒豆角丝

76 孩子爱吃的番薯——薯泥奶酪丸子/奶酪焗红薯/蜜汁烤番薯

84 孩子爱吃的黄瓜——蛋皮拌黄瓜/肉片炒黄瓜/黄瓜蘸酱

92 孩子爱吃的鸡翅——香草卤翅根/可乐鸡翅/蜜汁烤鸡翅

100 孩子爱吃的大虾——茄汁虾仁/白灼基围虾/田园虾饼

108 孩子爱吃的胡萝卜——炒三丁/胡萝卜炒蛋/素炸胡萝卜丸子

116 孩子爱吃的牛肉——番茄牛腩/卤牛健/红烧牛腩

124 孩子爱吃的鸡蛋——葱香鸡蛋卷/蒸鸡蛋羹/卤蛋

132 孩子爱吃的排骨——锡纸包排骨/粽香糯米骨/糖醋小排

140 孩子爱吃的莲藕——莲藕排骨汤/炸藕夹/炒藕丁

148 孩子爱吃的莴笋——炝拌莴笋丝/红烧莴笋肉/山药炒莴笋

156 孩子爱吃的土豆——炸薯角/土豆饼/老奶洋芋

164 孩子爱吃的五花肉——五花肉片卷番茄/卤肉臊/菠萝咕咾肉


172 孩子爱吃的鳕鱼——茄汁煎鳕鱼/五彩鳕鱼粒/鳕鱼西京烧

180 孩子爱吃的玉米——松仁玉米/牛奶浸玉米/玉米烙

188 孩子爱吃的羊腿——孜然炒羊肉/冬瓜羊肉丸子汤/烤羊肉串


自制零食和饮料,不让多余添加剂近身

198 孩子爱吃的零食和饮料

201 炒红果

202 蛋奶华夫饼

205 多彩小圆子

207 杧果布丁

208 柠檬水

211 养乐多香蕉奶昔

213 莓果酸奶冻

215 冰糖雪莲子

218 牛轧糖

219 后记 孩子的营养应该注意什么


展开全部

节选

孩子爱吃的妈妈菜序 这些年来做美食杂志、出书、编菜谱,“妈妈的味道”是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在餐饮界也如此,“妈妈的菜”“外婆的菜”“家的味道”“童年滋味”等,其实都是同样概念的不同表达。当我为这本书写下《孩子爱吃的妈妈菜》这个题目时,其实是想对这一概念做个梳理。或者至少,可以对自己身为人母以后,为家中的男孩——我的挚爱——做饭这件事进行回顾。经历过孩子成长的所有瞬间的每一位妈妈都会懂得,一粥一饭将孩子喂大这件事,既平凡得像鸡毛蒜皮,又伟大得可以上升到任何生命层面。孩子——妈妈——饭菜,这三位一体的关系,究竟谁影响了谁?谁成就了谁?我很想知道, 你是否也一样? 从某种角度说,是妈妈塑造了孩子的口味,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像我不太喜欢油腻和荤腥,虽然不曾吃素,但做菜一直以清淡为主。每当做素菜的时候,总是兴味盎然,就连切 几棵绿油油的芥蓝,洗几根水灵灵的芦笋,内心都会由衷地充满喜悦。后来我做“素味乐生活”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也做得津津有味。这份喜爱是由衷的,从未刻意。我家的小男孩儿不知是不是被我影响,从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不爱荤腥的特点:我不喜欢油烟,他不喜欢菜里油大;我口味清淡,他是佐料稍重就不吃了;我不喜欢奶酪、黄油,他的早餐面包上只接受花生酱;我从小鸡蛋吃伤,他旗帜鲜明地拒绝鸡蛋……从口味的角度看,黄瓜、青笋、土豆都是他吃不够的食物,任何水果他都毫不挑剔地塞进嘴里。爱喝汤,而且一定是原味清汤,不放鸡精味精。这些都非常像我。 刚开始我自然也会忧虑,他有那么多不吃的东西,营养如何能均衡?从小他就头大、消瘦,像棵会说贴心话也会发脾气的豆芽菜。我也曾希望他多吃东西,吃更多的种类,带他尝试各种肉菜,但是他坚定的拒绝让我放弃了努力。外面的荤菜他是绝对不吃的,妈妈做的红烧排骨,还可以吃两小块。这让我聊以自慰,“妈妈的味道”毕竟还稍占上风。我和我的小男孩儿在一起过家家似的做饭、吃饭,我在光线暖黄的餐桌前温柔劝慰:“再吃一块吧,小小一块好吧……”看他半推半就地放进口中,表情复杂地咀嚼。我知道他纯粹是因为对妈妈的爱才忍耐不喜欢的肉味,我应该欣慰呢,还是歉疚呢?而且我深知如果让我自己吃,我也不那么情愿,那又何必希求孩子接受?于是终于有一天我放下诉求,做自己喜欢的素食,和孩子一起愉快地分享。我发现我们的口味、喜好如此相像,他是小一点儿的我,我是大一点儿的他。我们的三餐如此和谐融洽,我们的三观自然也更加契合。 这让我思考对孩子“挑食”该怎么理解。人类本是杂食动物,属于碰见什么吃什么的机会主义者,靠狩猎、采集成长壮大,族群遍布大地。而限于环境,每个族群的饮食结构都有自己的特色,几乎纯吃肉不吃素的族群有之,几乎只吃素没有肉食摄入的族群亦有之。随着文明的进步,贸易的发达,饮食文化融合发展到如今,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以地域区分的饮食倾向区别依然非常鲜明。在同一文明中,家族传承式的饮食习惯每家每户各有特色,给每个人打上口味的烙印。文明的融合非常复杂,家庭的影响却脉络清晰。我发现后天的期许再强大,也大不过遗传的力量。宏观来看,人类生而荤素不忌;具体观察,个人往往口味倾向非常明显。个人、家族乃至城乡聚落对某种口味的坚持,融合到大范围的饮食结构里,才构成丰富多彩的美食拼图,成为文明的一环。 何况,饮食除了营养,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这些硬指标,更重要的是关系的养成。“吃什么”总是提到明面上来的理由,其实“和谁吃”才是左右我们选择的暗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外面吃饭,不管多牛的厨师做出多惊艳的菜品,也不能代替居家生活的小小一餐。成年人难忘小时候的味道,缘自孩子爱吃妈妈的菜。妈妈做的饭好在哪儿?在于可以全然放松地对待。我们吃这顿饭没有任何目,可指摘这顿饭没有任何理由,妈妈的菜春风化雨地被端上餐桌,我们随风潜入夜地将其融入记忆中。只有不经意记住的东西才能成为*深处的记忆之匙,偶尔开启思绪之门,连自己都感到惊讶。是啊,我们确实不应该把为孩子做的饭变成对孩子的成长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对未来担忧得太多,对当下承担得太多。全程经历过孩子的成长后,我醒悟一切都该顺其自然(就算后知后觉也没关系呀)。大人自然地呈现,孩子自然地接受,人生的路很长,并不在于小时候多吃了几口营养指数高却快乐指数低的食物。我明白孩子是不懂什么“有好处、没好处”的,就像不懂什么物质、名利一样。他们的快乐依赖于成人给予时的分寸,我们不可以过分地满足,也不可过分地压抑,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过分强烈的抗拒或索要。 于是我懂得,孩子爱吃妈妈的菜,是因为妈妈也爱吃这样的菜。爱是相互的,这不仅仅局限在男女关系,更指的是母子(母女)之情。爱不是“都为你好”,而是“当你爱时,我也喜爱”。感谢我的孩子,让我学习爱,学习感激。你自然而然地延续了我,我自然而然地塑造了你,而前方是你个人的宽广世界,我抓住了当下,所以再不会惧怕未来。 任芸丽

作者简介

任芸丽,“乐生活空间”“素味乐生活”新媒体主编,“食盐”MOOK主编,《贝太厨房》杂志前主编。美食大V,新浪微博粉丝133万,一直播粉丝134万,直播视频平均观看超200万次,小红书粉丝14万。代表作品:《吃情十物》《甜蜜食堂》“食盐”MOOK。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