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星价 ¥39.0 (7.8折)
2星价¥39.0 定价¥5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20485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42页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312048524 ; 978-7-312-04852-4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 以及社会协同治理与精细化治理的互动机理、社会治理精细化协同化的路径和对策等分析, 力图在理论上探明社会协同治理与精细化治理的互动机理, 从而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核心概念
1.3.1 治理
1.3.2 社会治理
1.3.3 协同共治
1.3.4 精细治理
1.4 研究框架
1.4.1 研究起点与研究边界
1.4.2 研究视角与研究逻辑
1.4.3 研究中枢与研究节点
1.5 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时代要求与需求分析
2.1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时代要求
2.1.1 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协同化、精细化
2.1.2 “两化叠加”驱动社会治理协同化、精细化
2.1.3 全面深化改革驱动社会治理协同化、精细化
2.1.4 政府管理实践驱动社会治理协同化、精细化
2.2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需求分析
2.2.1 对基层社会问题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草根性需要重心下沉进行“绣花治理
2.2.2 对基层社会问题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进行“系统治理
2.2.3 对基层社会问题主体的多元性和面向的多维性需要进行“多元治理”
2.2.4 对基层社会问题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进行“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治理
2.2.5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智慧治理”
2.2.6 实现基层社区自治及破解法治难题迫切需要“依法治理”
2.3 关于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典型经验:“大联勤”分析
2.3.1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勤机制的“网格化”基本单元
2.3.2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勤机制的“两级指挥、三级联动
2.3.3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勤机制的“多部门快速联动运行流程
2.3.4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勤机制的“信息共享”协同技术
2.3.5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勤的制度保障体系

第3章 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探索与案例分析
3.1 中部地级市实践探索: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3.1.1 背景与动因
3.1.2 思路与举措
3.1.3 成效与创新
3.1.4 存在问题与原因剖析
3.1.5 启示与展望
3.2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践探索: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为例
3.2.1 案例的分析框架
3.2.2 案例的比较分析
3.2.3 经验总结:社区治理的发展方向
3.3 东部发达地区实践探索:以江苏“苏南”和“苏北”为例
3.3.1 张家港市流动人口管理
3.3.2 淮安市“助保工程
3.3.3 两地案例比较
3.4 中部省会城市实践探索:以合肥市方兴社区为例
3.4.1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行智慧行政
3.4.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推行智慧治理
3.5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传家宝“枫桥经验”:以浙江诸暨为例
3.5.1 抓住基层组织力的“牛鼻子
3.5.2 借力“乡贤+志愿者”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3.5.3 推进“三治融合”创新优化基层治理
3.6 案例总结及问题与经验分析
3.6.1 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导向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3.6.2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揽和协调作用
3.6.3 必须坚持多元共治,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
3.6.4 必须顺应信息时代来临及社会发展的融合趋势,创新治理手段,推进智慧治理
3.6.5 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突出社会治理的权威性,把强化法治保障作为重要的发力点
3.6.6 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农村“空心化”和“城市病”问题

第4章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互动机理与内涵要素
4.1 内在关系逻辑
4.1.1 精细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4.1.2 协同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内在要求
4.1.3 智能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手段
4.1.4 法治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根本保障
4.2 关键变量
4.2.1 基层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特征日益明显
4.2.2 党建引领的基层党政权力和治理功能进一步强化
4.2.3 治理重点由物理空间世界向网络空间世界快速转移
4.2.4 治理结构由追求自主性趋于向统一性转化
4.2.5 良好社会心态是社会治理内涵与效果的集中体现
4.3 核心要素
4.3.1 资源依赖
4.3.2 共同价值
4.3.3 共享话语
4.3.4 社会凝聚力

第5章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动力与阻力分析
5.1 基层社会协同精细治理的动力基础
5.1.1 政府创新的推动
5.1.2 公民社会的发展
5.1.3 市场体制的完善
5.1.4 网络信息技术的助推
5.1.5 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
5.2 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元协同的阻力障碍
5.2.1 利益冲突
5.2.2 信息破碎
5.2.3 结构失灵
5.2.4 制度束缚
5.3 强化动力和减少阻力的对策建设
5.3.1 多元主体的自身层面:发展主体
5.3.2 多元主体的衔接层面:建立纽带

第6章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化、精细化水平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6.1 创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温度”,努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6.2 推动重心下移,实施基层“增能”,让政府不再唱“独角戏
6.3 厘清职责权限,突出“有效”协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空间
6.4 推进数据治理,实施“织网”工程,让治理思维变得更加“聪明智慧
6.5 改革治理模式,出台“精细”标准,用工匠精神推进全覆盖全流程
6.6 完善法治体系,实现社会“善治”,打通法律服务“*后一公里
6.7 弘扬优秀治理文化,涵养治理“气质”,增强人们的归属感和精神寄托
6.8 以民心为出发点,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社会心态
6.9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流程再造,确保基层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与注释
展开全部

节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关于社会治理的大规模研究始于2004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来自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都在关注,概括起来包括两种研究取向。  一是政府社会管理取向,多从服务型政府的理论背景出发,分析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性”作用,强调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这一研究取向,虽强调社会组织作用和管理主体的多元,但是价值核心是“政府主导”。  二是社会协同治理取向,多从治理与善治的理论背景出发,分析市场和社会的主体作用,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或协同治理,强调公民参与或者官民协同治理,以实现多元协作治理,建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或者社会治理网络。社会协同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沿承与升华,也是对社会利益分化和社会结构多元化的有效回应。这一研究取向不断深化,一方面开始涉及公共危机的协同治理,另一方面开始关注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分工。强调执政党的领导地位,或者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或者强调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会自治能力。总之,社会协同治理研究已经开始自觉地关注多元主体之间的角色关系和职责分工,换句话说,社会协同治理本身就蕴含着精细化治理的成长基因和发展趋势。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精细化”,历经十六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到2017年“两会”与党的十九大召开,社会治理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话语核心。其理论变迁体现出我党的理论自觉和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对我国社会治理认识不断深化和治理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党中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上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它是关于社会治理理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更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体制变迁的内在要求。从“社会管理格局”到“社会治理格局”,再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体现出党对社会治理理念在重点、方式等方面的不断深化。  当前,我国学者对社会治理已有了较为全面和丰富的研究,对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已经达成共识,对于“多元”主体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但是对社会协同治理体制中多元主体的权责边界还亟待清晰界定;多元主体问如何衔接、互动,形成有效合力,也亟待深入的、精准的研究。而关于社会治理精细化研究,其提出首先源于对治理实践困境的认知,党和政府基于社会治理现状,在遵循社会治理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主张,因而是有效回应社会治理困境的科学选择。学界在考察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产生的现实依据时,主要是从宏观外部环境、政府自身职能以及政治精英能动性的角度进行阐述,侧重国家治理现代化顶层设计、政府面临挑战、公民的利益诉求、社会转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觉等因素。比如,谢志强等认为“社会治理精细化”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出党对社会治理理念在重点、方式等方面不断深化。胡颖廉、李楠认为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会治理领域的低标准化以及社会服务表面化等现象倒逼党和国家进行精细化治理。马友乐从政府主体职能错位的角度对社会治理困境进行分析,他认为出现诸多社会治理困境的原因在于政府职能错位。他通过考察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与战略导向间的关系,得出传统化与不适性、战略导向现代化与延承性之间存在冲突的结论。蒋源从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治理转型的角度提出精细化社会治理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治理转型两个层面的统一;胡博成从资本增值引发的贫富分化的视角审视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孙涛立足于经济新常态的内在新要求,将“社会治理精细化”作为对常态化变革诉求、流动性社会及公众需求的回应,等等。  ……

作者简介

  夏美武,政治学博士,铜陵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铜陵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兼任安徽省暨安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安徽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