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专家的健身寄语:2:聚焦脑血管保健

营养专家的健身寄语:2:聚焦脑血管保健

1星价 ¥42.0 (7.0折)
2星价¥42.0 定价¥6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24367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0,230页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13243674 ; 978-7-5132-4367-4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食品营养专家,又是小说散文作家,从事营养保健食品的研制开发50余年,对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与防病、治病,食疗与营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功底深厚。并撰写了大量的饮食与健康、卫生与营养、防病、治病与食物等方面的科普作品与多部专著。本系列分为《聚焦心血管保健》和《聚焦脑血管保健》两册,是中老年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与饮食保健的养生科普读本。本书为第二部:《聚焦脑血管保健》。 介绍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的发病新概念与防治方法。 阐明人的脑与心脏功能的特点与发病先兆信号,叙述心脑血管疾病与饮食防治方法。 向您展现健脑、护心的健康长寿之道!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为引, 阐述了“寓医于食”的道理。介绍各种天然食物的保健功能和食用方法, 倡导“凡膳皆药”的健康理念, 使老百姓能理解和掌握简、便、廉、验的食疗方法, 增强自主防病、抗病的能力。

目录

卷首语:护脑、救脑迫在眉睫

**章 关爱生命,拯救大脑

第二章 护脑救脑,持之以恒

第三章 中风概念及危险因素

第四章 护脑误区,观念更新

第五章 预防脑病,措施多种

第六章 脑病凶险,可否远离

第七章 远离中风,专家有话

第八章 血管年轻,远离脑病

第九章 凶险脑病,可防可治

第十章 脑中风抢救黄金三小时

第十一章 中风后遗症怎么办,治疗与锻炼都重要

第十二章 防中风要血管健康,求长寿要饮食防病

第十三章 常吃纳豆食品,能防隐性血栓

卷尾语:坚持饮食防病,远离“药害瘟疫”


展开全部

节选

**节 警惕大脑发出的信号 目前,我国脑血管疾病患者3500万,每年还有260万加入这个队伍。脑血管疾病以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使人们谈虎色变,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在中国,脑病死亡人数是心梗死亡人数的4倍,为什么出现这样大的差别呢?因为大脑的重量占人体重量的2%,但是它的耗氧量却占全身的20%,大脑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量要比心脏多得多。脑循环一般要7~8秒钟,若脑循环停止10秒钟,即可引起大脑缺氧而昏迷,停止4~5分钟后,大脑的能量储备就会耗竭,全脑缺血持续30~60分钟,神经穴就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大脑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很快发生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脑中风(脑溢血、脑血栓、脑栓塞)、痴呆、短暂性脑缺血、慢性脑供血不足等。事实上,临床研究发现:多数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脑供血不足(脑缺血)有关,因此,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改善脑供血。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很多,有的容易被人忽视,如果经常出现下面这些症状就要警惕了。 1.头晕头痛,甚至会恶心呕吐。 2.白天嗜睡,夜间失眠、多梦,睡眠质量很差。 3.听力下降,耳鸣眼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慢性脑供血不足,在早期是可逆的,如果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忍耐拖延,不及时治疗,长期慢性脑供血不足就可能导致脑梗死或老年痴呆,严重影响患者本身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一定要做好慢性脑供血不足的预防和治疗,这是护脑、救脑的重要措施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脑供血不足?一般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 **,根据身体状况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脑血管中的血液通过量来弥补供血量不足造成的缺血缺氧,使病情得到改善。同时,运动可以刺激血管进行适当的收缩和扩张,增加血管的弹性。 专家忠告:老人多运动,血液可变稀。 运动可使血液变稀,主要由于在运动过程中改善了心肺和血管功能,使血管管腔变宽、增容,血液容量增加,出现血液稀释现象。但是,只有长期坚持运动的人才会有这种效果,这种血液变稀,实际上是降低血液黏度和减少血液阻力,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此外,长期坚持运动且规律性适当的人,还有轻度激活体内纤溶系统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质的作用。因此,运动使血液变稀,对预防脑中风和心肌梗死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是健脑护心的*好办法。 第二,预防中风要每日定量喝水。适度饮水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血液的流动更顺畅,这是护脑、救脑的关键。 专家提醒:夜间和清晨需饮“三杯水”。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血栓病包括脑血栓、心肌梗死、四肢血栓等,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统计表明:全国每年有上百万人患血栓病。该疾病具有“三高”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也是*常见的猝死原因。 导致血栓病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凝固性高,容易在血管内形成新鲜血栓,引起血管完全闭塞,*终导致大脑、心脏功能障碍,产生严重的后果而危及生命。水分丢失、体内缺水是人体血液凝固性升高的重要原因。不少中老年人因为神经中枢对缺水反应不敏感,会因“不渴”而不愿喝水,使身体经常处于一种轻度脱水状态而又不自觉。所以,中老年人要自觉补充水分,使身体内保持一定量的水分,尤其是在夜间睡眠前后,要注意保护血管的“三杯”健康安全水。 相关链接 “三杯水”的饮用时间是有讲究的 **杯水,是在睡前半小时喝的凉开水,这是预防夜间体内缺水,由于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多发于午夜2点左右,患者应在深夜醒来时饮下第二杯安全白开水,尤其是在天热出汗多的时候,或出现腹泻、呕吐症状丢失水分以后,饮水显得尤为重要。第三杯水安排在清晨醒来后喝,这杯清晨健康水十分重要,因为早晨是人体生理血压升高的时刻,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加之患者睡了一夜,排尿、皮肤蒸发汗水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体内水分流失,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中易形成血栓,因此,起床后2~3小时内是心脏血管病患者的危险时期,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血管性综合征病变多在此时间段发生,所以,清晨醒来,稍加活动四肢,坐起身子后,及时喝上一杯凉开水,可稀释黏稠的血液,改善脏腑器官血液循环,防止心脑血管病情发作。同时,还有利于胃和肝脏、肾脏代谢,增加胃肠蠕动,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由此可见,这“三杯水”喝与不喝不一样,为了健康,为了护脑、救脑,请君常喝“三杯”健康安全水。

作者简介

李永海,中国粮油学会会员,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资深食品营养专家,作家,中国食文化研究学者,浙江省民俗研究工作者。1934年生于古城苏州市,酷爱文学艺术,写过小说散文,编过剧本曲艺。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作品曾获创作奖,被评为省、市、文教先进工作者,获得省、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章和奖状,退休后享受省级劳模待遇。他同时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小说创委会成员,曾担任过市作协理事、市文联理事、杭州市工人文艺创作队队长等。 20世纪60年代应邀加入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系课题组,与多位教授合作撰写《糖与口腔病防治》科普读物。之后又与多位医学专家合作研究保健食品开发并发表论文多篇,发表食品技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5部,撰写了大量科普散文、食文化随笔与饮食和健康小品,为普及大众健康知识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他虽已年过古稀,仍笔耕不辍,编著出版《会吃更健康》一书后,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秘诀:80岁老人的健身心得》,现又针对中老年人饮食防病与健身,编著出版《营养专家的健身寄语》,分为《聚焦心血管保健》与《聚焦脑血管保健》两册,以飨读者。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