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931199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20-10-01
- 条形码:9787513931199 ; 978-7-5139-3119-9
本书特色
1.张德芬、孙瑞雪亲试力荐,孙瑞雪感叹说:“奥南朵是非常好的领航员”! 2.奥南朵作为全球知名的心灵导师、“心灵成长的领航员”,她的经历也颇富传奇。她*初的身份是成功的律师与杂志出版人,事业有成,但越成功,她内在的不安全感就越强烈。她与丈夫也渐行渐远。她每天都在问自己:“起床的意义在哪里?”她一直在追逐,却不知道自己追逐的是什么,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觉得很不快乐。在很巧合的状况下,她到了印度。 原本只打算在印度待两周的她,*终在那里度过了三十年的时光。她在那里追寻自我的成长,致力于静心和蜕变技巧的研究。她在那里“发现了自己,疗愈了所有过往的创伤,甚至那些我自己都毫不知晓的伤害”。 3.《对生命说是》是奥南朵画给你的一张心灵蜕变地图,也是自我成长实操图——针对生命中的重要场景如何说“是”的分析,比如,如何对自己说“是”、对关系说“是”、对他人说“是”、对情绪说“是”、对习惯说“是”、对父母说“是”、对状况说“是”、对改变和不安全感说“是”、对生命的伤残、疾病和死亡说“是”等等,均很有启发。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行动策略,并因此散发由内而外的喜悦和生命力。 张德芬个人成长作家它的概念,跟“当下的力量”系列中谈到的“臣服”,和我们的圣人老子所谈的“无为”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瑞雪著名教育家如果你在寻求成长,在成长的途径中,你一定在寻找成长的方法和途径,奥南朵是非常好的领航员了。
内容简介
"对生命说“是”,就是对生活带给你的一切说“是”,与生命一同流动。“是”既不是顺从,也不是否认,而是接纳。接纳就是看到你是有选择的,如何过自己的人生是你的责任,不是他人的责任。接纳并不是说我们不再改变,它反而允许自然成长的发生,不是揠苗助长、强迫成长。 对生命说“不”,就是抱怨、指责,希望事情改变。想要改变现实本然的样子,那是抗争、挣扎,那就是活在地狱当中。 对生命说“是”,意味着寻找那些对的事情——让你满足、给你带来滋养的事情。这需要你对自己的态度负责,需要你主动做出选择。这会给你带来享受喜悦的可能,你每一天都在选择快乐。 对生命说“不”,意味着聚焦在错误的事情上,聚焦在问题和艰辛上。这是把责任推了出去。指责和抱怨对你来说容易多了,但你永远都会是一个受害者,当然也无法全身心地活出喜悦的流动。 生命何其短暂,为什么要浪费在无谓的“问题”和你自己的麻烦事上?"
目录
缘起 让生命绽放
前言 “是”能够改变你的人生
第1章 对自己说“是”:改写你的人生剧本
为什么我们不能如我所是地接纳自己
内在制约如何运作
假如我们不爱自己,我们也不容许别人爱我们
我们总是担心他人的评判
如何停下内在的谴责之声
你不是你认为的那个你
有情绪加持的事实即成为评判
“珠圆玉润”还是“大腹便便”
重写你的自我评判
第2章 对关系中的危机说“是”:跳好亲密关系中的双人舞
强烈的情绪反应,代表你已退回孩童空间
为了抗争牺牲爱,值得吗
与其抗争,不如借此更为亲密
放弃“灵魂伴侣”
对可能结束的关系说“是”
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对真正结束的关系说“是”
冷静地看待事实
应对痛苦
质疑导致你痛苦的潜在信仰
第3章 对他人说“是”:借着对他人的评判来了解自己
我们浪费了多少能量去期待他人改变
你真正想要改变对方什么
与他人冲突的背后,是受伤的小我
以全新的方式开放自己——从陌生人开始
面对真正惹怒你的人
想说“不”,就可以说“不”
借着对他人的评判来了解自己
第4章 对情绪说“是”:压抑或宣泄情绪都是有害的
觉知到某种情绪时,它已经影响到你的身体
压抑或宣泄情绪都是有害的
观照
理解
对你的情绪说“是”,就是对你的能量说“是”
如何体验所谓“不想要”的情绪——愤怒
体验者的情绪有不同的品质
第5章 对习惯说“是”:迈出顽固的习惯
不了解习惯背后的无意识意图,你无法改变
性格模式只是习惯
习惯运转我们的人生
如何理解和应对你顽固的习惯
第6章 对父母说“是”:接纳父母的不完美,与父母和解
你比自己想象的更像父母
拒绝父母会削弱你
为什么接纳父母如此难,如何行动
切断限制我们人生的忠诚
为何与父母和解如此重要
第7章 对状况说“是”: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受制于状况,让你成为受害者
另一个选择——对你的反应负责任
不喜欢你的工作怎么办
对头脑来说,问题比平和容易
摆脱问题,要先走出创造问题的头脑
寻找状况中令人满足的部分
静心技巧——换个视角看待“问题”
第8章 对改变和不安全感说“是”
生命是不安全的,只有死亡安全
如何应对改变和不安全的状况
古老印度静心技巧——化解自身界限,延伸入未知
西藏静心技巧——即使没有你,生命的巨轮依旧滚滚向前
第9章 对生命说“是”
存在之中,没有对、没有错、没有公平
让悲伤自然流淌,感恩会随之而来,允许整合的完成和完结
你可以抱怨,也可以享受
质疑你的价值观
在“不”与“是”之间移动
“是”既不是顺从,也不是否认
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你已万物俱足
后记
节选
为什么我们不能如我所是地接纳自己 为什么我们总是试着变得不同? 首先,从童年开始我们已经被制约,我们相信如我所是的样子是不好的。我们学到,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成为更好的,才能收获肯定、接纳和爱。为了让孩子可以遵守秩序,孩子对于爱和接纳的基本需求被社会(父母、老师、政客以及牧师)剥夺。孩子们被操控,顺从于他人的既得利益。 这听起来阴险吗?想想看,如果我们喜欢自己本身的样子,我们就不会为了政客驰骋沙场了吧?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一切满足,我们就不会背负压力去迎合他人的期望了,对吧? 如果我们如我所是地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和一切,我们就不会供养牧师来赦免我们沉迷天性欲望的罪恶,不需要他们来拯救我们的灵魂。我们也不会遵守那些对我们而言完全不合理的规则和制约。 如果我们如我所是地尊重自己,我们不会为了获得认可和接纳而受尽奴役。我们也不会忍耐来自任何人的羞辱和不公。 古往今来,既得利益者确保我们不接纳自己,让我们活在被他人评判的恐惧当中,尤其是恐惧自己不够好。这些恐惧将我们牢牢锁在压力之中,迫使自己融入他人的既定计划,才能终被接纳。 这种制约一代代传承下来。随着时代更替、习俗演变, 它看起来略有不同,但是根深蒂固的信息和精髓却始终如一: 如你所是的样子是不好的。 如我所是的样子是不被接纳的,如此理念早在人生初期就已被学会,当我们还太过年幼,无法说出“不,这不是真的”时,当我们还过于稚嫩,无法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时,就已被接受。 科学家表明,人生的前六年,我们都是依赖 δ(delta) 脑波( 无意识),以及 θ(theta)脑波(想象力)运作,这意味着我们无法运用有意识创造力思维的 α 脑波,它在十二岁才会开始起作用。在人生的*初几年,我们并不会为自己思考,我们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尤其是观察父母而学习其行为模式及对人生的回应态度。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同样的人身上,无意识地下载关于自己的信念,获取自我身份认知。 正因为我们获取这些观念的年纪太小,它们就直接深埋于无意识当中成为一系列基础信念。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基督曾说:“让我抚养一个孩子直到六岁,他会一辈子效忠于教堂。” 很多事情我们已经无法记起,因为发生的时间太过久远。也许一开始的感受是源于妈妈没有时间陪我。她说她爱我,但是当我需要她的时候她并不在。也许她对我失去了耐心。或者她有时需要出门,就把我留给了其他人。也许爸爸的工作或者健康出现了问题,所以不能常常陪我玩。也许我们的父母自幼就没有得到过爱,所以他们无从知晓如何爱我们。也许父母压力太大总是对我吼叫,告诉我“不”“不要这样”。之后也许老师说我不如别人聪明,宗教领袖教诲我们身负原罪,政客和强权权威告诉我们社会的期待。 各种各样的状况也许与我们无关,但是造成的结果就是,幼年时期我们就学到了一个信息——如我所是的样子是不值得被爱的。我们捕捉到了这样的观念——我们是不对的。我们开始相信自己得变得不一样,才能得到妈妈的爱或者爸爸的尊重,才能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所接纳。 这些无意识的信念来自那些比我们年长的人,对我们而言他们无异于上帝一般,因为我们的生存依赖他们,所以我们从未有机会去质疑。我们就是视为真理一般地接受了这些信念,让它们成为我们身份的一部分。 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就是人们所说的那样,于是我们的生活也照本宣科地开始了。我们通过这些“信念的眼睛”去看待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说给我们的话语,如同戴着有色眼镜生活一般。我们甚至会通过对所有境况的反应来证明这些信念的真实性。假如我们不爱自己,我们也不容许别人爱我们。 举个例子。如果我相信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不论是在有意识层面还是无意识层面,那么同时出现两个潜在伴侣,一个全然奉献自己,发誓会爱我到天荒地老,另一个我总是无法信任他是否真的爱我,似乎他仍旧招蜂引蝶,我会选哪个呢?当然,我会选择后者(相信我!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如果我们不爱自己的话,我们是没有办法允许他人真心爱我们的。我们会怀疑他人,担心如果与他人离得太近,将会发现那些我们自己都无法接受的部分。我们允许他人靠近到一定程度,但是不可以再近。我们创造出自己被拒绝的情况,或者我们将事件诠释成自己被拒绝了,或者我们凭空想象自己被拒绝了。这就能够印证我们内心一直怀疑的——我们是不被 爱的。 事实就是,我们携带进深层无意识的这一切,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并通过我们自己对他人、对情况的反应不断证明其真实性。即便我们对自己在做什么毫无觉知,这些隐藏的动态模式也一直运作于无意识当中。 如果我们拒绝自己,我们又怎能信任接受我们的人呢? 我们的内在总会有一个小声音在说:“他怎么可能会爱我?”我们并不相信。在丧失信任的情况下,我们会拥有什么样的爱呢? 如果我们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不被爱的,我们不仅会选择一个不爱自己的伴侣,而且也没有能力全然地去爱别人。如果我们不爱自己,我们又如何爱别人呢?那个人也是肉眼凡胎,那个人也是不完美的。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在拒绝自己缺陷的同时包容他人缺陷地接纳对方,这不过是欺骗自己罢了。我们总是在意他人的评判 我们总是在意他人对我们的想法,永远防备着。我们总是无意识地害怕他人会看到我们的缺陷,怀疑他们会看到我们*坏的一面。如果有九个人称赞我们特别好,突然出现第十个人说了一些负面的评论,哪一方会影响我们更多?没错,就是负面评论的那一方。 这难道不奇怪吗?其实很正常。因为负面评语触碰到了那个过往的童年信念,那个有意识层面甚至毫无觉知的信念——如我所是的样子不够好。如果无意识当中没有这样的信念,我们不会被他人所谓的言下之意影响。我们只会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或者“那是他们的问题”,或者“这表达的是他们的内在,不是关于我的”。 但是我们不会这样说,不是吗?我们立即就为负面评论所刺伤。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留意一下你的能量是如何立即被削弱的。 正因为这些童年信念,我们无法安然地做自己,我们无法安心地面对自我感知、面对我们究竟是谁。我们无时无刻不是通过他人的眼睛来看待自己——他们接纳我吗?我足够好吗?我给他们留下好印象了吗? 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试着被接纳、被爱。这让我们依赖他人。当我们唯有依赖他人才能建立自己的形象的时候,我们就被操控了。 我们试着去取悦他人,为了获得他人的接纳、尊重、欣赏,我们会做一些并非出自本意的事情。我们成了乞丐一般, 失去了正直、尊严,失去了自尊。 你不妨真的想想看,他人的想法重要吗?你是存在所创造的完美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这难道还不够吗? 想象一下,如果你全然地接纳、爱、尊重如你所是的你 (无须变得完美,无须成为“更好的人”),会有任何事情成为问题吗? 这是非常基础的议题。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所有的人。我们企图从他人身上获取爱和尊重。有些人将脆弱完好地掩盖在美好的个人形象之下,然而一旦遭遇飞短流长,内在的不安全感就会袭来,美好的形象即刻崩塌,脆弱和渴求皆无所遁形。 这可能会发生在挚爱的人离世或离你而去的时候;也可能会发生在你错失升职或失去工作的时候;还可能会发生在你重病卧床或身有残疾的时候;又或是你没有进入邀请名单或被批评的时候;也许会发生在某些情境之下,你对性感到不安的时候;抑或是你的伴侣在派对上八面玲珑,却没有关注你的时候;还有可能是你心爱的人忽视你的时候。 看看你是否能够在下一次能量被削弱、不安全感和脆弱袭来的那一刻就捕捉到,你在心里对自己说了些什么。什么样的无意识广播又在你的内在重演——一定会是评判性的,也许是“算了吧,你没有别人那么好”。“是”既不是顺从,也不是否认“是”并非耸耸肩,顺从于“我就是这样,什么也做不了,我永远不会改变”。 关注正向而非错误也并非否认——你只是接纳了事情本身的样子,而不是浪费自己的能量和喜悦与之抗争。与其对抗,你不如选择运用自己的能量去寻找生命当中的满足感。 接纳是对你选择的生活方式承担责任,是放下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某种特定样子的压力,是停止与那些你改变不了的事实抗争。 接纳意味着不再为“应该”和“必须”所影响,不再为脑袋里抱怨和指责的声音所影响。接纳就是看到你是有选择的,如何过自己的人生是你的责任,不是他人的责任。 接纳并不是说我们不再改变,它反而允许自然成长的发生,不是揠苗助长、强迫成长。 你是否曾停下来,惊叹存在中的每一样事物,都是由种子的形态衍生的呢?每一粒种子都蕴含了成长为本应成为的一切元素。整个程序都储存其中,让一头大象成为大象、一棵松树成为松树、一棵青草成为青草,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无须去做任何事,无须达成任何事,无须做任何努力, 就是成为它们本应成为的。它们不需要从外在获取任何额外的东西,除了一些物质上的营养。它们扎根于自己“本真存在” 之上,成为它们本就是的样子,是存在中独一无二的表达。 还有更伟大的奇迹,存在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棵青草、两片叶子,更别说其他的一切了。难道这不令人惊叹吗? 我们也是一样。我们也是从一粒种子开始,其中蕴藏着一切,让我们成为本应成为的样子。我们已经拥有一切,让我们成为本应成为的独一无二的样子。我们不需要为了被接纳而额外付出任何努力,试图成为特别的那一个,或者改变自己。我们已经是被接纳的了,不然我们也不会在这里。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你已万物俱足 正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般,我们也是完全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跟我们完全一样。所以与他人比较,不但毫无意义,而且痛苦不已。 试图成为其他人也是毫无用处的,我们只能做自己。如果你真的了解了这一点,巨大的放松感就出现了。我们不再与深埋于头脑当中“我们应该怎样”的想法抗争,也不再徒劳地努力试图符合所谓快乐的标准。 这样的放松和觉醒就打开了我们自然存在、自然成长的可能,让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也许不符合他人的想法,但这是谁的人生呢? 他人的想法和期待就如同压在我们的种子上的石头。带着觉知和理解,会让你看到这些只是石头,是他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压在我们身上的,与我们本真的存在毫无关系。这样的认识自然会清理一切。因为一切仅存在于我们无意识的头脑当中——它们并非真实存在的现实,它们只是我们从他人身上学来的观念。放下这些观念就会给你的存在带来所需要的空间, 全然发挥自己的潜能。 目前,这些只是片面之词。练习本书中建议的,包括静心, 会给你机会体验这其中的真实性,试试去探索属于你的真伪。 静心技巧允许你迈出头脑的舒适区,迈出头脑的期待和想法,体验你比这一切要浩瀚宏大得多,你比你想象中的要大得多。 试试看,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体验。静心技巧有成百上千种,你可以去体验,并找到适合你的方法。至少你发展了你的体验者,它将你带回到平衡,也给你带来了更多的平和、放松。我敢说,这也会给你带来喜悦。 要记得,自然赋予了我们头脑和体验者两者,意味着我们同样需要两者。对自己说“是”,意味着对你的效率和恩典说“是”;对你所积累的知识说“是”,也对你的直觉和感官说“是”;对你内在的逻辑说“是”,也对你内在的神秘和诗意说“是”。 对你的头脑和体验者两者皆说“是”。
作者简介
【澳】奥南朵(Anando) 全球著名心灵导师,被誉为“心灵成长领航员”。英国ASHA基金会女性成员,全球深具影响力和启发性的成功女性。因内心充满紧张和压力,开始追寻自我成长,致力于静心和蜕变技巧的研究。她的生命经历淬炼绽放出绚丽的光芒,并用自己生命蜕变的实例帮助许多不同肤色和年龄的人找到了内心渴望的喜悦和生命力。 奥南朵在中国的工作坊主要有:“让生命绽放”“财富与自由”“绿宝石:疗愈内在孩童”“红宝石:男人与女人”“深度个案疗愈”“闪耀温暖光芒”等。 韩凝 奥南朵老师的长年专职翻译,为其担任课程现场口译超过100场。 长期专注心理学翻译工作,为众多著名心理专家担任现场口译。 第七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第四届世界音乐舞蹈节特聘翻译。 翻译作品:《信任你的直觉力》《读懂女人心》。
-
中国药膳良方
¥9.8¥30.5 -
家庭急救
¥2.0¥6.0 -
走出孤独
¥14.0¥46.8 -
张文鹤护肤指南/张文鹤
¥17.6¥65.0 -
漫画讲透黄帝内经
¥35.4¥58.0 -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
¥47.6¥68.0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3.5¥39.8 -
二次成长
¥30.8¥56.0 -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全典
¥14.9¥49.8 -
寿亲养老新书
¥5.8¥13.0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33.0¥60.0 -
情绪自救:化解焦虑、抑郁、失眠的七天自我疗愈法
¥34.8¥59.0 -
中华养生食谱大全
¥25.0¥78.0 -
自卑与超越
¥11.9¥35.0 -
24节气顺时调养全书
¥16.4¥49.8 -
全面健康调理按摩全书
¥14.9¥49.8 -
帝王养生术-历朝历代帝王养生秘诀
¥9.6¥36.8 -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31.9¥58.0 -
人体穴位随手查
¥11.8¥37.0 -
男孩生长发育保健JD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