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终结拖延症:写给年轻人的7个行动指南

终结拖延症:写给年轻人的7个行动指南

1星价 ¥27.4 (5.7折)
2星价¥27.4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0880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18088010 ; 978-7-5180-8801-0

本书特色

面对拖延症,我们首先想到依靠意志力,但用意志力对抗拖延症相当不靠谱的! 因为意志力是非常有限的资源,很快就会耗竭一空。 打游戏、聚餐泡吧、刷微博……在现代生活中,工作时需要意志力抵抗的诱惑太多了! 如果靠内在的意志力、外在的压力和指责自己都没用, 不如采用三大策略(防患于未然+觉察和干预+终结停滞状态), 提防七个陷阱(深层动机×稍后思维×情绪压力×模糊不清×行动阻抗×低效模式×精力危机) 靠行动起来战胜拖延症!

内容简介

很多人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深恶痛绝,陷在由拖延引发的焦虑与自责中,心灰意冷。将拖延归咎于懒是片面且武断的,因为拖延通常都有指向性,没有人会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拖延,只是碰到某种特定的问题时,才会拖延。要解决拖延的问题,就要找到拖延背后的深层动机,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终结拖延症:写给年轻人的7个行动指南》从拖延背后的心理动机入手,逐层剖析拖延现象,力求从根本上认识拖延心理和拖延思维,从目标导向上减少拖延的发生,从实用技巧上触发行动,从注意力和精力管理上提高效率。

目录

自我测试:你拖延到什么程度了? 001
终结问题1:深层动机——没有谁会故意选择拖延,所有行为背后都有其原因 005
01 不是所有的推迟行为都叫“拖延” 006
02 厌恶情结:人不可能追着完成讨厌的任务 008
03 自证预言:从习得性无助走向拖延晚期 012
04 惧怕失败:要是不开始,永远都不会失败 016
05 约拿情结:为什么我无法安心追求成功? 019
06 完美主义:想等到万事俱备的那一刻 023
07 被动攻击:看见躲在拖延背后的愤怒 027
08 自欺欺人:先踏上一条看似安全的岔道 032
09 逃避责任:不想对决策的后果负责 035
10 即时倾向:拖延的“阿喀琉斯之踵” 040
终结问题2:稍后思维——斩断拖延思维,走出你的“自以为是” 045
01 拆穿思维陷阱,斩断拖延的自动进程 046
02 明天再说:不要对未来的自己期望过高 048
03 等待灵感: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 052
04 自我设阻:转化内心的不合理信念 055
05 时间错觉:唯一能够掌控的只有现在 059
06 过度乐观:别忽略了执行过程中的障碍 063
终结问题3:情绪压力——拯救拖延的核心,是妥善处理情绪 069
01 拖延的核心是情绪,而不是效率 070
02 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也可以触发拖延 074
03 自我解压练习:Stop!叫停压力 077
04 恐惧不是敌人,等待恐惧消失才是敌人 080
05 越焦虑就越拖延,越拖延就越烦躁 084
06 迅速减缓焦虑情绪的“三步法” 088
终结问题4:模糊不清——看似是“懒癌”发作,实则是方向不明 091
01 没有明晰的方向,改变很难发生 092
02 SMART法则:制订清晰有效的目标 094
03 怎样设计目标才能增加动力效应? 098
04 为自己设置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101
05 确定终点线,为任务画一条Deadline 103
06 合理拆解目标,循序渐进地完成 106
07 不看远方模糊的,做好手边清楚的 109
08 塑造习惯,将目标转化为固定流程 111
09 给计划留一点应对突变的余地 115
终结问题5:行动阻抗——当情与理拉扯时,触动内心的“大象” 117
01 骑象人的胜利是意外,大象的胜利是常态 118
02 认识你心中的大象,构建亲密友善的关系 120
03 制造危机感,用负面情绪刺激大象 123
04 先调动*少的资源,跳出舒适的状态 126
05 体验到有所进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129
06 用行动满足需求,实践5秒钟法则 132
07 营造特定环境,阻止无益行为的发生 135
终结问题6:低效模式——切断分心的诱惑,重塑时间价值 137
01 是什么偷走了你的时间和自由? 138
02 凌乱无序的办公桌是分心的雷区 141
03 牢牢抓住应对工作干扰的主动权 145
04 你指望加班拯救你,加班只会毁掉你 149
05 以专注力为中心进行任务分配 152
06 贪多嚼不烂,一次做好一件事 155
07 事分轻重缓急,掌握四象限法则 158
08 学会使用高效的“番茄工作法” 162
终结问题7:精力危机——主动地补充精力,明智地分配精力 165
01 没有足够的精力,拖延就成了必然 166
02 精力是稀缺的,学会拒绝很重要 169
03 积极休息,别让自己熬到精疲力竭 172
04 调整饮食结构,吃对了就不会累 176
05 将有限的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179
06 找到你的满足时刻,获取正向情绪 182
展开全部

节选

05 / 时间错觉:唯一能够掌控的只有现在 去年,Simon先生要参加一个职业资格考试,从年初就开始准备。他给自己预留的复习时间是9个月,相关课程的复习顺序也都安排好了,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 春去夏来,时间过去了半年,距离考试还剩下3个月。Simon先生的复习进度,比计划中慢了很多,有几门课程还尚未打开书本去看。不过,他倒是很淡定,仿佛时间是橡皮筋,在*后的那段时间可以无限延伸,能让他完成所有科目的复习。所以,他依然不紧不慢,朋友约他出去玩,他照样会去,全然忘了自己还要备考,更忘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他习惯说这么一句话:“今天耽误点儿时间,明天再补回来。” 其实,我也有过和Simon先生类似的想法,并且做过相似的事。本来按照计划,每天要完成至少5000字的工作量,但某一天突然受到朋友邀约,明知道自己的任务没完成,可还是决定去赴约。原因就是,我对自己说了一句:“今天没写完的,明天再补上吧。”然后就心安理得地出门了,尽情地享受“今天”的时间,把没有完成的工作和压力全都留给了“明天”。 欠自己的账,迟早是要还的。当“明天”如约而至时,压力比平日里要大,因为自己很清楚,任务量增加了。恰恰是在这个时候,才会忽然感受到,时间并没有前一天想象得那么充裕,它依然只有24小时,我能集中精力写稿的时间,依然只有5~6个小时。即便可以延长伏案时间,可代价是很大的,会焦虑烦躁,会效率低下,甚至是写不出来。 当然,能够顺利延长伏案时间,也还算是好的。问题在于,你不知道这一天还会有什么样的意外状况发生。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亲身体验过这样的意外:原本安排好把前一天的工作补回来,可任务还没完成一半,就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告知身体不适,需要我陪同到她去医院看急诊。看病不能拖,必须马上去,但究竟要花费多长时间,却不得而知。望着积压的工作,再加上内心的恐慌焦虑,别提多沮丧了。 当一切尘埃落定后,终于可以重新回归工作了,却发现不断被叫停、被打断的思绪,怎么也拉不回来了。人是坐在电脑前一整天,可脑子却是一片混乱,根本不听使唤。回头去看,自己失去的根本不是赴约那一下午的时间,积压的也不只是那一天的工作量。 后来,我了解到一个事实:时间有“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之分。 所谓客观时间,就是能用日历和钟表来衡量的,可预知且不可更改。这很好理解,你知道什么时间上课、上班,电影什么时间开场,一目了然。 所谓主观时间,是我们对钟表之外的时间的经验,是不可量化的。跟朋友聚会聊天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等公交车时,时间显示只等了10分钟,却觉得无比漫长;和一个漂亮的姑娘坐2个小时车,时间过得很快;跟不喜欢的人共处一室,分分钟都是煎熬。主观时间的变体是“事件时间”,即围绕一件事的发生、发展而定位我们的时间感。 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把个人的主观时间和不可更改的客观时间整合到一起,让两者实现无缝衔接,即沉浸于某个事件的同时,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离开,哪怕距离*后期限还远,也能按部就班地做事,就不会导致拖延。 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经常会发生冲突,致使我们不愿也不能认识到,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就Simon先生和我自身的经历来说,把今天的任务拖到明天时,我们都想象着明天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它,却忽略了不可更改的客观时间。 可以这样说,拖延赋予了我们一种全知全能的幻觉,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可以掌控时间、掌控他人、掌控现实。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无法超越时间的规则,也无法避免丧失和限制,更无法抵挡变化和意外。*终的结果就是,无论我们喜不喜欢,承不承认,有无意识到,真实的时间一直都在流逝,从未停止。 ###终结之战:唯一能够掌控的只有现在 拖延者总是觉得,耽误一点当下的时间,拖延一点当下的进度,再找时间补回来就可以了,不会损失什么。请注意,如果这种念头从你的脑海里冒出来,你一定要及时“叫醒”自己,因为你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错觉。 无论是“待会儿再做”,还是“明天再补”,都犹如一张“借条”,预支着“现在就玩”的特权,让“以后”为“现在”买单。可是,当借款到期时,甚至用不着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利息高昂得吓人。所以,把明天的时间透支给现在,把现在的事情拖延到明天,我们实际付出的成本远比想象中要高。 谨记一个事实:每天的时间都只有24小时,今天浪费的、错过的时间,永远都不可能找回来,我们唯一能够掌控和把握的只有现在。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而明天的事谁又说得准呢?

作者简介

舒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致力于自我提升、心灵成长方面的研究。 她坚信,当一个人把问题从外部世界转向内心的时候,就是成长与蜕变的开始;用心理学的眼光检视自己和周围,就找到了“我为什么是我”“现在为什么是这样”的答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