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控人生系列】改变人生的88堂心理课

【掌控人生系列】改变人生的88堂心理课

1星价 ¥33.5 (7.4折)
2星价¥33.5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619942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21619942 ; 978-7-5216-1994-2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做到这一点。这个高速运转的世界为我们安排了太多的角色,让我们不得不在工作、家庭、交友的舞台上疲于奔命。在安静独处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带着疑惑问自己:“为什么太多的事情不由自己掌控?为什么人生的轨迹脱离了自己的期待?” 我们需要做出改变,重新认识、接纳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才能找回对生活和行动的话语权;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并且有足够的能力为这种选择负责,唯有这样,我们才算是成了生活的主人。 本书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无论你是心理学工作者,还是普通的读者,都可以通过作者的悉心讲授,理解和学习到宝贵的心理学知识,再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

内容简介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脱离了控制,很终造成的结果也与我们的期待相差甚远。很多人会把这种情况归咎于运气不好,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人生之舵本应由自己掌握,是我们的心理、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维模式左右着每一个选择,使我们走向不同的道路。所有困扰我们的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阅读本书,将为读者揭开迷障,带读者走向能够自由掌控的人生。本书将从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动机、思维、行为、情绪、意志力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解,让读者能够清醒地面对一个“真实的自我”,进而能够坚定信念、提高综合心理素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勇敢迎接各种环境、各种关系下出现的一切难题,进而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目录

**章??改变人生,从认清自我开始??/??001

“我”是谁: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自我/ 002

角色分析:揭开“自我的社会身份”/ 004

自我觉察,拥有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 006

走出“盲区”:你对自我的误解有多深/ 010

向外觉察,发现被自己忽略的问题/ 012

正确评估自我: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014

学会接纳自我: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016

识别人格特质:发现你的OCEAN / 019

拿掉“人格面具”:你有多久没有做过真正的自己/ 021

实现“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平衡/ 024

第二章??自我发展,绘制人生的地图??/??027

关注人生发展阶段,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一提/ 028

基本信任感:健康人格的基础/ 030

自主感的形成:“我”是自己的主人/ 032

学龄期:跨越自卑与无助,用勤奋改变现状/ 034

自我同一性:解读青春期的密码/ 037

迈入成年早期的挑战:平衡亲密感与孤独感/ 039

成年期:发展“繁殖感”,避免自我停滞/ 041

迎接“成熟期”,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 043

在逆境中发现人生重塑的意义/ 046

发挥自主能动性,为人生找到更多可能/ 048

第三章??强化动机,点燃内在驱动力??/??051

认识动机与需要,发现人生的“推动力”/ 052

过度理由效应:外在动机为何会削弱内在动机/ 054

激活内在动机,点燃生命的火种/ 056

设置目标,找到自己的*佳出发点/ 058

掌握“布利斯定理”,做好事前计划/ 061

警惕“半途效应”,别在目标中点半途而废/ 063

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找到*佳动机水平/ 065

用“期望价值”激活追求成功的欲望/ 067

不可忽视的“正强化”作用/ 069

用积极的“自我实现预言”逆转人生/ 071

学会正确归因,理性认识成败的原因/ 073

改变负向期待,提升自我效能感/ 076

第四章??进化思维,突破认知局限??/??079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的假设影响你的人生/ 080

摆脱应该思维:分清愿望和“应该”,做自己的主人/ 082

跳出绝对化思维: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 085

停止恐怖化思维: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087

停止自动化思维:避免陷入同样的思维怪圈/ 089

打破偏见思维,别让刻板印象束缚你的认知/ 091

尝试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 093

修炼减法思维:解决问题的奥妙就在减法中/ 095

锻炼成长型思维:思维方式蕴含无穷能量/ 097

第五章??改变行为,跳出心理舒适区??/??101

消除惰性,别在心理舒适区中越陷越深/ 102

摆脱非理性行为:走出“沉没成本”的困局/ 104

打破恶性循环,别让不良行为模式愈演愈烈/ 106

性格缺陷改造:塑造良好行为模式/ 108

即时反馈:让你对积极的行为逐渐上瘾/ 110

习惯的力量:重建你的“习惯回路”/ 112

心流体验:全神贯注投入你的行为/ 114

改变环境,增加正确行动的概率/ 117

第六章??管理情绪,建立高级平衡力??/??121

情绪诊断:情绪既是信号,也是工具/ 122

情绪觉察:正确快速地觉察自己的真实情绪/ 124

审视情绪反应:你的情绪反应模式是怎样的/ 126

停止压抑情绪:压抑会让情绪问题愈演愈烈/ 128

梳理情绪:用情绪ABC 法走出低谷/ 131

自我暗示:*简洁的情绪调节方法/ 133

情绪表达:纾解情绪水位,让心灵松弛/ 135

情绪宣泄:适当发泄,不要让情绪压垮自己/ 137

抑制冲动:从失控的情绪中找回理性/ 139

提升情商:锻造你的“情绪智力”/ 141

第七章??加强自控,打造超级意志力??/??145

意志力:自我引导的力量/ 146

意志力是有限的,别轻易透支/ 148

肌肉的魔术:意志力是可以训练的/ 150

专注一心:保护好你的意志力/ 153

取消“心理许可”,从根本上切断“诱惑源”/ 155

避免决策疲劳,减少意志力耗损/ 157

蔡氏效应:发挥“有始有终”的力量/ 160

意志力不足时,用他律推动自律/ 162

第八章??认识心理障碍,积极寻求帮助??/??165

直面心理障碍,向心理问题宣战/ 166

缓解焦虑:找回内心的从容淡定/ 167

走出抑郁:重塑自己的内心力量/ 170

战胜恐惧:建立自己想要的安全感/ 173

停止强迫:打开你的“脑锁”/ 175

终结“疑病”:停止无缘无故的过度猜疑/ 177

克服童年心理创伤,倾听内心的声音/ 180

超越自卑,找回久违的自信心/ 183

重塑自我意象,减少自我否定/ 185

习得乐观,让自己变得积极起来/ 187

自我同情,体验自我关怀和友善的感觉/ 189

自我对话,成为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191

第九章??守住界限,在关系中保持自我??/??195

树立界限意识,保护好自己的“心理领土”/ 196

设立界限,找到人与人之间“*舒服的距离”/ 198

自我分化,在各种亲密关系中做好自己/ 200

摆脱操纵,找回关系中的主动地位/ 202

不做取悦者,学会对有些事情说“不”/ 205

停止过度依赖,重获对人生的掌控感/ 207

化解冲突:开诚布公,卸下心防/ 209

投射效应:不要在关系中以己度人/ 211

享受独处:花点时间看见自己/ 213

展开全部

节选

掌握“布利斯定理”,做好事前计划 仅仅制定好目标还是不够的,为了确保目标能够实现,我们还需要提前做好计划。计划是连接目标与行动的桥梁,可以让我们知道现在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还可以强化我们的内在动机,使我们明白自己可以通过怎样的行为达到目标。关于“做好事前计划”的问题,行为心理学家艾德·布利斯曾经做过一个有 趣的实验。 布利斯将一批志愿者分成了 A、B、C 三组,让他们分别练习投篮,并记录了他们的命中率。之后,布利斯告诉志愿者:“我们要进行一个‘提升投篮命中率’的实验,实验将持续 20 天,其间每组成员会得到不同的指令。请你们严格按照指令行动,20 天后,我将再次统计你们的投篮命中率。” 就这样,三组成员按照布利斯的要求参与了实验。其中,A 组成员每天都要拿出一定时间反复练习投篮;B 组成员不用进行任何练习;C 组成员在每天练习之前,先要进行 20 分钟的“计划”——他们需要在脑海中模拟自己投篮的动作,并从中找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再考虑如何纠正,等他们做好周详的“计划”后,才能投入练习,而他们练习的时长和 A 组是一样的。 实验结束后,布利斯亲自考查了他们的投篮情况,发现 B 组成员的命中率没有任何增长,这显然是缺乏必要的训练造成的;A 组成员在坚持每天训练后,命中率提升了 24%;C 组每天先做计划,再做训练,命中率提升了26%,比 A组还要高。 布利斯由此得出结论:想要实现某一目标(如“提升投篮命中率”),做好计划再行动要比无计划更能够提升成功率。他更进一步总结出了一条“布利斯定理”:用较多的时间为一项工作做好事前计划,*终为该项工作所花费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计划能够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一份具有参考性的模板,在做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之前没有想到的细节性问题,并可以提前设计好应对策略,因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要是缺乏有效的计划,做事就会缺乏条理、没有头绪,很可能会白白浪费时间却一无所得。为此,我们应当 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计划要简单而有效。 世界级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叫“OGSM”的简明计划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被我们用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OGSM”的“O”指的是 Objectives(长期目标、使命),是我们在做计划时应当始终遵守的方向;“G”指的是Goals(短期目标),是我们在做计划时应当关注的基础;“S”指的是Strategies(策略),也就是我们为了达成短期目标准备采取的措施;“M”指的是Measures (衡量),也就是衡量上述策略是否有效的指标。通过“OGSM”,我们可以抓住一个计划应当包含的要点,从而将自己的计划用简单、清楚的形式表现出来。 2. 让计划赶得上变化。 经常有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他们认为做计划没有意义,其实这只是庸人之见。做计划的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对未来进行一些初步的预测,哪些问题可能会突然出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预防或补救,这些预测都可以写进自己的计划中,这样当我们在行动中真的遇到变化时,就能更好地应对了。 另外,做好的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完全可以在行动中检验各项安排是否合理,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只要进行适当调整或弥补漏洞就可以了。随着计划的日渐完善,我们的行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 自我督促,促进计划顺利执行。 很多人喜欢用“我必须……”的句式来描述自己的计划,他们认为这样会让自己产生一种压力,能够强化动机,促使自己自觉地执行计划。但压力施加过度,内心深处会不知不觉产生抵触心理,倘若意志也不够坚定的话,就很难坚持做下去。 所以心理学家建议我们用“如果……就……”的句式来重新描述计划。比如,将“我必须每天投篮30 次”改为“如果晚上回家后比较空闲,我就练习投篮 30次”,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命令”转化为一种带有自由意愿的“选择”,会让我们在心理上感觉轻松一些。 不仅如此,我们在用“如果……就……”描述计划时,还可以加入具体的时间、地点,这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设置好计划后,我们可以经常对自己默念这些计划,有助于增强心理暗示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在潜意识的影响下,自觉地执行计划。

作者简介

周婷,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有十多年图书写作经历。主要研究领域为心理学,已出版相关作品多部,如《情绪失控星人自救指南:心理学与情绪控制》等,深受读者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