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史与文学性:民国文学专题研究

社会史与文学性:民国文学专题研究

1星价 ¥37.4 (5.5折)
2星价¥37.4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06483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4-02-01
  • 条形码:9787569064834 ; 978-7-5690-6483-4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民国文学研究专题近五年的教学成果结集。该课程自2018年开课以来,一直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围绕民国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师生共同研讨,形成了一系列得到学界认可的成果,是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见证。全书分为三编:“社会史视野”体现为文史互证的研究方式,是对“作为方法的民国”的落实,是课程开设之初的工作坊主题。“‘区域间’的文学”是关于“文学史空间转向”的落实,成果普遍表现对于“区域”“流动”等问题的关心。“文学史的‘地方路径’”,是对地方路径视野的落实,着重考察地方在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大部分成果的研究对象都聚焦于民国时期的文艺,一部分成果也涉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和东亚地区的文艺现象,在行课和结集的过程中没有将其排斥在外,是对民国文学研究可能性的尝试。

目录

复义的“社会史视野”(代导言) 专题一文学的“社会史视野” “变戏法”之喻与新知识群体的游民化 ——《现代史》与鲁迅的“现代史”观 “市民文学”的玄机 ——茅盾延安之行的精神轨辙 以“东亚视野”重读20世纪30年代的中韩小说 ——巴金《家》、廉想涉《三代》、蔡万植《太平天下》之比较 20世纪30年代定县文艺实践中的“趣味” 从“废娼问题”到“人的文学” ——1918年周作人的进德会活动与文艺思想 专题二“区域间”的文学 革命的漩涡:洪灵菲的流亡体验与文学叙事 艾芜南行系列作品中被消弭的“灰调” ——以布拉德利的《老滇缅路》为参照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维东,陕西白河人,文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主要研究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文化与文学,出版专著有:《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时期的文学生产》《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意识形态的焦虑:1949-1966年中国大陆文学的精神结构》《清末民初的青年文化与新文学》(合著)The Yan'an Experienc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等。 包辰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思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