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34614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1346140 ; 978-7-5713-4614-0

本书特色

喉咙痛,走进药店却不知道要买什么?

得了感冒,分不清寒热,怎么办?

对中医感兴趣,想学中医,没有基础怎么办?

……

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有些小病小痛。不想去医院排队,但是走进药店又不知道要买什么,还担心被店员忽悠。对中老年人来说,买药、用药更是应该慎之又慎的事情。花小钱看小病没错,但用错药、乱吃药肯定要受罪。

一提到中药,大家的**印象往往是灵活变化的中药处方和口苦难咽的汤剂。而中成药则是中医精髓和现代科学的完美融合,它来源于行之有效的方剂,而且保存和使用更方便。本书作者马可迅,根据自己近20年的行医用药经验,历史3年,选取80多种家庭常用中成药,它们皆来自传统经典方,有历经1800年考验的小柴胡颗粒,也有自清代流传下来的银翘散,更有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藿香正气水……读完本书,读者会发现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中成药其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锦囊妙药”。

中医药知识博大精深,若不得其法,则很难入门。本书继承了《零基础学中医》浅显易懂的语言风格,配合风趣的漫画和图表,将深奥的中医药理论知识通俗化,从此居家辨证,选药、用药不求人。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80多种常用中成药,它们虽简便廉验,却来历不凡,经历千百年传承,*终成为百姓家中常备药。 书中详述每种中成药的历史来源、药理知识和使用宜忌,其组方原则都用“君臣佐使”的中医理论逐一拆解,展现每一剂药方的配比思路与中医智慧。对于一些经典中成药不为人知的“妙用”“多用”法,本书也详实地补充完善。 25种常见病,97种不同证型,用近500张漫画帮助读者深入讲解每种疾病不同证型的表象,读者不用艰难辨证,直接看图用药即可。同时引经据典,借古人之智、用现代之法,讲解每种证型的选药、用药思路。读完本书,读者既能丰富用药常识,又有收获更准确的家庭用药参考。 作为一本中医入门书籍,不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用于日常保健,本书都能让读者有所收获。作者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深奥的中医知识变得更具现代魅力,也让守护自己与家人健康的愿望不再遥远。

目录

壹 家家离不开中成药

正本清源论古今,简便廉验中成药

单方四两拨千斤,中药配伍效更强

药方大小不均一,君臣佐使助分明

若要药品用得久,正确保存是关键

……

贰 普通感冒宜缓解,流行感冒用急药

辨证清楚再用药,辅助正气治感冒

风热风寒与交替,先辨寒热后用药

流感急病用急药,服连花清瘟胶囊

暑湿感冒勿贪凉,巧用藿香正气水

……

叁 发热高低各不同,外感内伤要分清

发热是症状不是病,找对根源是关键

外感发热很常见,用药务必要准确

……

肆 咳嗽是症状,找到病因是关键

咳嗽不止病在肺,五脏六腑都致咳

寒性咳嗽热药治,热性咳嗽寒药治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痰也分寒热,要辨证化痰

……

伍 咽喉炎不能拖,谨防变成“老顽固”

咽喉疼痛莫小瞧,咽炎喉炎宜分清

……

陆 头痛分缓急,六经辨证来除痛

头痛部位学问多,分经论治细琢磨

……

柒 胃胀胃痛,经典老方调脾胃

饮食不节或不洁,胃胀胃痛常相伴

受凉之后胃疼痛,阳虚内寒要温通

……

捌 上火属于亚健康,降火未必用泻下药

上火也分虚和实,分门别类有讲究

……

玖 二便问题,谨慎造药

肠腑不通原因多,通便之药应斟酌

腹泻分清急与慢,内伤外感要分明

……

拾 睡眠不好,要身心同治

失眠在心也在身,用药之前辨原因

围绝经期易失眠,乌灵胶囊来安眠

……

拾壹 肾亏别乱用六味地黄丸

肾虚只知六味丸,这种认识不完全

生活习惯不改变,壮阳药吃尽也枉然

……

拾贰 妇科疾病,中药调理颇相宜

月经不调明目杂,先后多少各有招

月经过多,热、瘀、虚是病机

……

拾叁 小儿用中药,选对了很安全

小儿湿疹痒难忍,除湿止痒可心安

小儿夜啼惊难眠,治在脾寒与心火

……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正本清源论古今,简便廉验中成药
提到“吃中药”,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某人端着一碗黑黑的、浓浓的药汤,捏着鼻子喝下去,喝完还喊苦。这碗药汤的处方是由当地有名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来的。患者按方抓药后,将多种饮片(经过加工处理切制而成的片、丝、块、段状中药)加水熬成药汤喝进肚子里。
中成药简便廉验,适合现代人使用
中医开方讲究一人一方,属于个体定制,体现了灵活性的特征,但每次服药时,需要提前熬煮饮片,费时费力。与还需熬煮的饮片相比,中成药有许多优点,如配方固定、易携带、易保存、使用方便,能准确治疗某种或某类疾病。概括起来就是“简便廉验”。
辨证清楚再用药,辅助正气治感冒
感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常见疾病。按照《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感冒是个非常古老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描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提出了许多影响至今的感冒治法方药。
感冒分为三个阶段
感冒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冒初期、高峰阶段和恢复期,一般持续 7~10天。
感冒为什么要吃药
大多数感冒,不论吃药或者不吃药,经过 7~10天都能自愈。如果到时不能痊愈,症状仍然很明显,那么就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既然吃不吃药,感冒都能自愈,那为什么还要吃药呢?这是因为,吃药可以快速缓解各种身体不适症状,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邪相争阶段出现的强烈症状,比如发热、咽痛等。所以,感冒后吃药的意义就在于辅助身体正气,较快地缓解症状。
发热是症状不是病,找对根源是关键
进入 21世纪,人类社会先后出现“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传染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和生活。因为它们都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所以本章从中医角度对“发热”这一症状进行分析,帮助您较为全面地了解发热的机理。
体温大于等于 37.3℃时,一般被称为发热

正本清源论古今,简便廉验中成药

提到“吃中药”,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某人端着一碗黑黑的、浓浓的药汤,捏着鼻子喝下去,喝完还喊苦。这碗药汤的处方是由当地有名的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出来的。患者按方抓药后,将多种饮片(经过加工处理切制而成的片、丝、块、段状中药)加水熬成药汤喝进肚子里。

中成药简便廉验,适合现代人使用

中医开方讲究一人一方,属于个体定制,体现了灵活性的特征,但每次服药时,需要提前熬煮饮片,费时费力。与还需熬煮的饮片相比,中成药有许多优点,如配方固定、易携带、易保存、使用方便,能准确治疗某种或某类疾病。概括起来就是“简便廉验”。

辨证清楚再用药,辅助正气治感冒

感冒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常见疾病。按照《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感冒是个非常古老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描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提出了许多影响至今的感冒治法方药。

感冒分为三个阶段

感冒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冒初期、高峰阶段和恢复期,一般持续 7~10天。

感冒为什么要吃药

大多数感冒,不论吃药或者不吃药,经过 7~10天都能自愈。如果到时不能痊愈,症状仍然很明显,那么就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既然吃不吃药,感冒都能自愈,那为什么还要吃药呢?这是因为,吃药可以快速缓解各种身体不适症状,降低身体的应激反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邪相争阶段出现的强烈症状,比如发热、咽痛等。所以,感冒后吃药的意义就在于辅助身体正气,较快地缓解症状。

发热是症状不是病,找对根源是关键

进入 21世纪,人类社会先后出现“非典”、甲型H1N1流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急性传染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和生活。因为它们都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所以本章从中医角度对“发热”这一症状进行分析,帮助您较为全面地了解发热的机理。

体温大于等于 37.3℃时,一般被称为发热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障碍时,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却不相应增加,于是体温上升。而体温大于等于37.3℃的情况,一般被称为发热。由此可见,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疾病。

咳嗽不止病在肺,五脏六腑都致咳

咳嗽是生活中某些常见疾病的症状,短则3~5天,长则数周、数月,甚至数十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困扰。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市面上治疗咳嗽的中成药也很多,必须找出病因病机,对症用药,才能做到遇“咳”不乱。

肺气不能宣发、肃降而致咳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由多种肺部疾病引起,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射动作。而中医则认为,咳嗽多由外感风、寒、热、湿等邪气,或五脏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肺气不能宣发、肃降,气机上逆,冲击气道,以致发出咳声,或同时伴有咳痰。

咽喉疼痛莫小瞧,咽炎喉炎宜分清

当人咽喉疼痛时,一般会被认为得了咽喉炎。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咽炎和喉炎属于两种疾病,具有多种不同之处。

咽炎与喉炎的异同

发病部位不同:咽炎和喉炎分别为咽部炎症与喉部炎症。咽部和喉部是毗邻的两个区域。通常认为,会厌平面以上属于咽部,而会厌、声带属于喉部。

发作症状差异:咽炎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患者的声音不会出现明显嘶哑。喉炎患者除了有疼痛感,还会有声音嘶哑的症状。另外,咽炎通常不会影响呼吸,而喉炎如果严重,则会导致呼吸道受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咽炎和喉炎都要忌口:咽炎和喉炎各自分急性和慢性,因此治疗方法有区别。但无论是咽炎还是喉炎,在药物治疗之外,都应该注重忌口,忌烟酒和辛辣、鱼腥食物,亦要注意慎言,尽量少说话,避免大声说话。

作者简介

马可迅

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

南京薄荷中医诊所创始人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求学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江杨清教授、杨进教授、周学平教授等著名中医药学者。以“兼收、有为、不已”的态度,十余年来在继承与发扬中医的道路上求索。同时致力于中医药知识的通俗化与普及化,坚持“站在专业立场,讲述通俗中医”,著有《零基础学中医》等畅销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