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皇帝内径》养好肝 气血好 人不老(有声版)

- ISBN:978751845234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4-01
- 条形码:9787518452347 ; 978-7-5184-5234-7
本书特色
不可不知的养肝常识,从根源上守护肝脏健康
居家调养、日常饮食、对症按摩、居家运动……
不同人群、不同季节,全方位养肝、护肝
简明、清晰、一学就会,健康常伴身边
内容简介
养肝就是养气血,气血足,百病不侵。养好肝,机体才能正常工作。本书以《黄帝内经》为指导,详细介绍了肝脏的作用,肝脏出问题的几种信号,容易伤肝的多种情况。并根据季节、作息、饮食等方面,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疾病,分别提供了相应的调养方案,包括中药、经络和运动调理,全面做到养肝清肝。尤其突出了速查的特点,常见的各种与肝脏相关的问题,都能迅速从本书中找到解决方法。
前言
《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我们常用“你是我的心肝宝贝”来形容一个人在心里的位置,可见,肝脏对于人体健康多么重要!
肝藏血,有调节全身血量、防止出血的功能;肝主疏泄,可以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同时,肝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肝脏分泌胆汁,而且胆汁的排泄也要在肝的正常疏泄作用下才能正常进行;肝还是人体*大的“化学工厂”,吃进去的有毒物质、药物,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人体的毒素,以及体内代谢产生的毒素、废弃物,都需要肝脏进行解毒……
如果肝脏功能出现异常,人就容易生病。例如,肝藏血不足,血不能上荣头面,脸色就变得苍白或萎黄,眼睛会变干涩呆滞,指甲也会变得干枯变形,甚至女人的“老朋友”也失信了;肝疏泄失常,就会出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问题,有时候还会影响到肺气的肃降,出现咳嗽、咽喉肿痛等呼吸系统问题;肝脏排毒功能减弱,身体里堆积的毒素越来越多,皮肤容易发黄,毒素伤害脏腑还会引发疾病。
所以,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首先要养好肝脏。
目录
跟《黄帝内经》上一堂肝的公开课
肝主疏泄:肝气条达,气血通畅,机体才能正常工作
肝主藏血:是人体血液的“中央银行”
肝主升发:升降协调,生命之树才能长青
肝主筋:肝好才能筋力强健、运动灵活
专题:肝是人体的“解毒工厂”,要及时排毒
饮食、药物中的毒素都需要肝解除
毒素淤积伤肝脏,经常清肝远离肝病
《黄帝内经》教你肝病问题早发现
六个信号预示着你的肝可能出了问题
眼睛干涩、呆滞:多是肝血不足惹的祸
脸色蜡黄、口干口苦:是肝在向你诉苦
指(趾)甲易断:提示你肝血不足了
四肢无力、眼底出血:可能是肝血虚弱或肝火过盛
关节酸痛、经常抽筋:不止是缺钙,还缺血
血压高:多半是肝阳上亢在作怪
6种情况*伤肝
酒伤肝:过量饮酒是拿健康当儿戏
胖伤肝:肥胖是诱发肝病的根源之一
劳伤肝:过度劳累生肝疾
怒伤肝:怒则气上,导致头晕目眩
药伤肝:是药三分毒,没病别乱吃药
食伤肝:辛辣食物对肝有刺激作用
养肝先要弄清证型,5种证型*常见
肝血虚:视力减退,面苍白,要养肝补血
肝阴虚:头晕目眩,眼干涩,要滋阴降火
肝气郁结:失眠抑郁,月经不调,要疏肝理气
肝经湿热:两胁胀痛,口干口苦,要清热除湿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急躁易怒,要平肝潜阳
跟《黄帝内经》学生活中的养肝学问
四季养肝各有重点
春季:要防肝气不舒
夏季:要防肝气不调
秋季:要防肺燥伤肝
冬季:要防大补伤肝
休息好,肝血才会足
“人卧血归于肝”,睡得好血才旺
子睡肝,午睡心,子午觉养肝又养心
肝喜畅达,好心情养出好肝脏
少发怒是养肝调神的根本
生闷气很伤肝,不良情绪要及时释放
流泪能减压,也能排肝毒
专题:生活小细节,养肝大智慧
吃好早餐,远离脂肪肝
细嚼慢咽,减轻肝脏排毒负担
规律进餐,肝脏劳逸有度功能才好
冰激凌很解暑,也很伤肝
发霉的食物会伤害肝
零食有度,以免生燥热、耗肝血
保持排泄通畅,为肝脏减负
肝恶风,风大的日子少出门
饭后闭目养神,给肝脏解压
每天泡泡脚,养肝祛疲劳
频繁染发,小心患上“药肝”
美甲会让肝很“憋屈”
养肝护肝,饮茶也有讲究
不同人群的养肝护肝方案
女性:经、带、胎、产伤肝血,女人养肝重在补血
抓住养肝血的关键期
女性补肝血,常按三阴交穴
女性必吃的6种补肝血养容颜食物
四物汤是适合所有女性的补血良方
男性:肝肾同源,男人养肝要肝肾同养
男性养肝肾,要常按4个穴位
男性必吃的8种养肝补肾食物
应酬频繁者:过度饮酒肝很受伤,护肝常喝菊花汤
经常熬夜者:熬夜伤肝,当归鸭汤帮你修复肝脏
经常加班者:过度疲劳肝倦怠,黑芝麻粥长精神又补血
吸烟者:伤肺更伤肝,动物血能排肝肺毒
肥胖者:胖人先胖肝,清淡饮食让你远离脂肪肝
久坐不动者:久坐伤肝,动一动才能通畅气血
经常用眼者:目为肝之窍,好视力离不开枸杞子和菊花
肝好病不来,《黄帝内经》饮食养肝清肝速查
多吃青色食物,养好肝心情好
适当吃酸味可以柔肝养血
养肝清肝必吃的26种食物
醋:疏肝郁,化血瘀,助肝排毒
蜂蜜:常喝蜂蜜水,改善肝功能
芹菜:平肝清热,降血压
西蓝花:纾缓肝郁,缓解肝疲劳
韭菜:滋阴平肝,让肝如春天草木一样欣欣向荣
山药:滋补肝肾,平补佳品
苦瓜:生吃去火,熟吃养肝
西红柿:清肝排毒,延缓衰老
栗子: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冬瓜:减肥瘦身,预防脂肪肝
丝瓜:健脾除湿,清肝去火
香菇:提高肝脏抗病能力
海带:补血,增强肝脏免疫功能
猪血:解毒保肝,养血排毒
鸭肉:清热滋阴,增强肝功能
百合:清心安神,助养肝血
山楂:清脂活血,护肝明目
西瓜:清热排毒,减轻肝脏负担
橘子:解酒护肝有良效
葡萄:调整肝细胞功能,预防肝病
金橘:理气通络,肝气不舒可常食
枇杷:果肉下气,果核理气
香蕉:缓解紧张情绪,通利肝气
猕猴桃:提升免疫功能,促进肝病痊愈
柿子:分解酒精,护肝好帮手
柠檬:每天一杯柠檬水,促进肝病痊愈
豆腐:清热排毒,促进肝细胞修复
经络有奇效,《黄帝内经》秘藏经络养肝的良方
足厥阴肝经养肝护肝有奇效
常揉肝经疏肝气
大敦穴:清肝明目,让你神清气爽
行间穴:清肝泻热,疏肝解郁,夜夜都能有好梦
太冲穴: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让你保持好心情
中封穴:疏经络,通肝气,不怕风湿与气郁
蠡沟穴:清热利湿,调经止带,维护生殖系统健康
中都穴:疏肝健脾,让身体气机顺畅
膝关穴:祛风除湿,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带来的疼痛
曲泉穴:疏肝气,补肾阴,平衡水液助排毒
阴包穴:利尿、调经,让每个月的那几天不痛了
足五里穴:通利下焦,身心都轻松
阴廉穴:调经止带的特效穴
急脉穴:下腹部疼痛首选穴
章门穴:治疗黄疸肝炎的特效穴
期门穴:疏泄肝胆,保护肝脏健康
养肝特效大穴
太溪穴:补肝肾,还能除火热邪气
涌泉穴:激发肾经经气,肝肾同养
三阴交穴: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肝俞穴:调畅情志,让双眸炯炯有神
运动养肝:不住院,不花钱,动动手脚就能养好肝
散步:防治肝病的*佳运动
慢跑:有助于清肝排毒
深呼吸:能让肝血运行更顺畅
伸懒腰:拉伸肝经能养肝
常咽唾液:养肝抗衰老
勤做眼保健操:目灵则肝健
安眠功:睡眠安好肝更轻松
太极拳:疏肝理气防肝病
八段导引法:疏肝利胆调气血
轻松练瑜伽:保肝保健康
梳头:调畅气血,使人耳聪目明
相关资料
肝主疏泄:肝气条达,气血通畅,机体才能正常工作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疏”即疏导、开通,“泄”指发泄、发散,肝有疏通气机、畅达气血的功能。
肝的疏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肝调畅气机
人体脏腑组织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的升降出入又需要肝的疏泄功能来调节。如果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野马一样在身体里横冲直撞,“撞”到脾,脾失运化,我们就会感到腹胀;“撞”到胃,就会让人出现呃逆,吃不下饭,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吐血;“撞”到肺,会让人咳嗽上气,甚至咳血。
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肝失疏泄,人体气机不畅,也会影响到肝藏血的功能,引起血瘀。血瘀对女性的影响尤大,可引起痛经、闭经、月经不?等不适,还容易出现黑眼圈、黄褐斑、口唇紫暗的情况。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中说:“肝壅两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人体津液的运行也离不开气,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如果肝气壅滞,气机不畅,可导致人体水液代谢不畅,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的情况。
肝调畅情志
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肝气条达,气血调和,人才能情志舒畅,心情愉悦。肝气不畅,郁结于胸,就会情绪低落,郁闷叹气;肝气升发太过,则容易变得急躁易怒。
情志与肝主疏泄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恚怒,以及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过度的紧张、思虑、忧伤、恐惧、恼怒等,也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不舒或肝气上逆,久而久之,使气滞血瘀,脏腑失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
肝促进脾胃消化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心、肝、脾、肺、肾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若有一个偷懒或生病,鲜艳的花儿就会逐渐枯萎、凋谢。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
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气机升降。肝失疏泄,如果影响到脾之升清,可出现完谷不化、腹痛泄泻等肝脾不和的症状;若影响到胃之和降,就会肝气犯胃,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呕吐等不适。
肝主疏泄:肝气条达,气血通畅,机体才能正常工作
中医认为,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疏”即疏导、开通,“泄”指发泄、发散,肝有疏通气机、畅达气血的功能。
肝的疏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肝调畅气机
人体脏腑组织的活动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的升降出入又需要肝的疏泄功能来调节。如果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像野马一样在身体里横冲直撞,“撞”到脾,脾失运化,我们就会感到腹胀;“撞”到胃,就会让人出现呃逆,吃不下饭,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吐血;“撞”到肺,会让人咳嗽上气,甚至咳血。
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肝失疏泄,人体气机不畅,也会影响到肝藏血的功能,引起血瘀。血瘀对女性的影响尤大,可引起痛经、闭经、月经不?等不适,还容易出现黑眼圈、黄褐斑、口唇紫暗的情况。
《黄帝内经·素问·大奇论》中说:“肝壅两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人体津液的运行也离不开气,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如果肝气壅滞,气机不畅,可导致人体水液代谢不畅,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的情况。
肝调畅情志
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肝气条达,气血调和,人才能情志舒畅,心情愉悦。肝气不畅,郁结于胸,就会情绪低落,郁闷叹气;肝气升发太过,则容易变得急躁易怒。
情志与肝主疏泄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恚怒,以及情绪上的大起大落,过度的紧张、思虑、忧伤、恐惧、恼怒等,也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不舒或肝气上逆,久而久之,使气滞血瘀,脏腑失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
肝促进脾胃消化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巨大的花园,心、肝、脾、肺、肾各司其职,共同协作,若有一个偷懒或生病,鲜艳的花儿就会逐渐枯萎、凋谢。肝的疏泄功能与脾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影响到脾胃的运化。
唐容川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中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气机升降。肝失疏泄,如果影响到脾之升清,可出现完谷不化、腹痛泄泻等肝脾不和的症状;若影响到胃之和降,就会肝气犯胃,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呕吐等不适。
另外,脾胃对食物的消化离不开胆汁的助力,而胆汁的分泌、排泄又与肝息息相关。中医认为,“肝合胆”,“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汁是由肝脏微胆管不断分泌而成的,藏于胆囊,再注于肠内参与消化作用。胆汁来源于肝,肝疏泄功能失常,直接影响胆汁的分泌,从而影响到小肠的消化,出现厌食、腹胀等症状。
肝调节生殖系统功能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任脉、冲脉充盛通利,女性的月经才能像“老朋友”一样,月月如实到访、如期离去,而月经正常是孕育的基础条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脉、任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故任冲隶属于肝。如果肝血亏虚,则冲脉充盈不足;若肝失疏泄,则任脉失于通利,出现月经紊乱、经血少、痛经等问题。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中说:“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肝在体合筋,阴器是众多筋脉汇聚之处,也就是说阴器的勃起、精液的溢泻与肝息息相关。肝疏泄得宜,男性适时性欲勃发和泄精;肝疏泄不及,气血不能养筋,则会出现性欲低下、阳痿、早泄;若肝疏泄太过,肝郁化火,则容易使人性欲亢奋、遗精滑精等。
六个信号预示着你的肝可能出了问题
眼睛干涩、呆滞:多是肝血不足惹的祸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黄帝内经·灵枢·脉度》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还是反映肝病的窗口。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通于目窍,视力的强弱与肝的状况息息相关,肝如果出现问题,往往能从眼睛上反映出来。
眼睛需要肝血的营养
肝开窍于目,肝血可通过经络给予眼睛不断的滋养,使眼睛顾盼生辉、灵活有神,这也就是《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中所说的“肝受血而能视”。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中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一个人肝血充足,就会双目炯炯有神,视物清晰。反之,如果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会双眼干涩、昏花,视物不清或夜盲,没有神采。也就是说,眼睛不好,很可能是肝脏出现了问题。
过度用眼伤害肝脏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久视伤血。”长时间地看书、写字、看电脑屏幕、看电视等,会使肝血过度消耗。肝血长期过度消耗,眼睛得不到充分的滋养就会变得干涩、昏花、视物不清等。
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护好眼睛,多吃动物肝脏、牛肉、荠菜、菠菜等补肝养血的食物,平时还可以用枸杞子、菊花泡茶喝。
养肝先要弄清证型,5种证型*常见
调养肝脏跟治病是一个道理,都要辨证论治。不同证型,调养的重点也不一样。
肝血虚:视力减退,面苍白,要养肝补血
“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
肝血虚,即肝血不足,是肝藏血不足引起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至生化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等所致。
肝血虚症状
肝血虚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1.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如果用眼过度,甚至还有可能雀盲。
2.面色苍白,晦暗无光,口唇淡白。
3.指甲苍白,变脆、易断。
4.四肢麻木,抽筋,手足震颤,老年人症状尤为明显。
5.虚烦多梦,睡眠质量不高。
6.脉细,舌苔发白。
对于女性来说,肝血虚还可导致月经不调,出现月经量变少、月经期变短、闭经等症状。
宜食食物
肝血虚的人宜食具有补肝养血作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黄花菜、葡萄、樱桃、桂圆、红枣、山楂、黑米、猪瘦肉、牛肉、蛋黄等。
忌食食物
过食辛味食物会耗损肝血而引起面色苍白、筋脉拘急、爪甲枯槁,因此肝血虚的人要避免过多食用葱、姜、大料、茴香、桂皮等辛味食物。另外,炸鸡、油条、奶油、肥肉、咸肉等高油脂、高糖分、高盐分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使肝血过量涌入肠胃而导致肝藏血不足,也要避免食用。
对症方药
调理肝血虚应以养肝补血为主,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枸杞子、阿胶、龟板胶、知母、红花、益母草等都是补血调血的佳品,可在中医指导下适量服用。
治疗肝血虚常用的方药为补肝养荣汤(见本书第201页)和四物汤(见本书第98页)。
特效食疗方
黄芪当归炖鸡
原料:母鸡1只,当归15克,黄芪15克,枸杞子15克,红枣10枚,姜、葱、盐各适量。
做法:将盐之外的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炖1.5小时,加盐调味。饮汤食鸡肉。
菠菜猪肝汤
原料:菠菜100克(切段),猪肝250克(切片),姜末、枸杞子、盐、香油各适量。
做法:锅加水烧开,下入猪肝、姜末煮至猪肝熟,再加菠菜、枸杞子煮熟,加盐、香油调味。饮汤吃猪肝、菠菜。
经络调养方
按摩气海穴、关元穴、血海穴、肝俞穴、脾俞穴,每日一两次,每次3~5分钟。
中医提示:好心情也能养肝血
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同样,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养肝血。情绪不舒畅的时候要及时疏泄,以免郁结于心而导致疾病。
女性:经、带、胎、产伤肝血,女人养肝重在补血
抓住养肝血的关键期
女性生理构造特殊,要经历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这三个特殊时期,而这三个时期受血的影响很大,同时更是养肝护肝的黄金时期。
青春期:益气补血好时机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在肝的疏泄作用下,经血按月而至,形成月经,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各器官发育迅速,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和经脉气血的运行都处于比较旺盛的状态。在青春期,女性特征开始明显突出,生殖机能也随之发育成熟,不仅乳房发育,还有了月经来潮。
中医认为,女人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月经的状况与肝血是否充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女孩子要抓住青春期补养肝脏、益气养血,肝血充足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细润的肌肤、乌黑的亮发及窈窕的身材。
孕产期:补肝养血以确保孕、产顺利
孕产期不仅是孕育生命、变换角色的时期,也是女性一生的转折。怀胎十月,胎儿、母体都需要血液提供氧气、营养。孕期的女性容易阴血不足、脾胃虚弱,再加上分娩时会流失大量血液,因此更要注意健脾养胃、滋养肝血。
产后,女性的身体处在“血不足,气亦虚”及“多虚多瘀”的状态,更需要补养肝血、活血祛瘀。生化汤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能促进恶露排出,还可益气养血,是月子期间的补血佳品。
对于女性来说,月子是一个分水岭,补好了气血充足,补不好会气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肩背痛、腰酸、容易感冒、疲倦、月经不调、长斑、掉头发、手足冰冷、白带多等症状。因此,女性一定要利用好月子,补肝养血,让身体时刻气血充盈。
更年期:补肝养血留住美丽
更年期的女性容易心悸、失眠、盗汗、月经不调、易发脾气,整个人也感觉老了很多。更年期对大部分女性来说是一个坎,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这些症状与肝血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进入更年期更要注意补肝血,肝血足了,这些问题就都能避免或缓解。
女性补肝血,常按三阴交穴
定位与功效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取穴方法:从内踝尖向上量取4横指,胫骨内侧面后缘处即是。
保健手法
按揉三阴交穴
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两侧三阴交穴,并揉动,连续按揉5分钟。
功效:每天晚上泡脚后,用拇指指端按揉穴位,能疏肝活血,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缓解腿部疲劳,促进睡眠。经常按揉还可调理脾胃,补养肝血,缓解痛经。
女性必吃的6种补肝血养容颜食物
红枣——补血养颜圣品
养生功效
红枣具有补虚益气、养血护肝、安神助眠、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的调养佳品。经常吃红枣,能红润肌肤、淡化色斑、改善面色苍白,还能预防贫血,滋补身体。
食用禁忌
1.痰湿偏盛、腹部胀满、舌苔厚腻的女性不宜吃红枣。
2.红枣糖分较高,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宜多吃。
3.新鲜红枣不宜一次吃得太多,以免生痰、助热、损齿。
4.红枣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水溶性维生素流失。
特效食疗方
甘麦红枣汤
原料:红枣10枚,甘草9克,小麦30克。
做法:以上原料水煎取汁,睡前服用。
功效:养血安神、疏肝解郁,对更年期心神不宁、烦躁抑郁有缓解作用。
木耳红枣补血汤
原料:红枣15枚,木耳10克(泡发),白糖适量。
做法:红枣、木耳加水煮熟,加白糖调味。
功效:喝汤,吃红枣、木耳,能补铁补血,养肝护肝,使面色红润,预防经期贫血。
小米红枣粥
原料:红枣15枚,小米5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小米洗净,加水、红枣煮粥,用红糖调味。
功效:产后食用,可促进恶露排出,还能补肝养血。
红枣桂圆茶
原料:红枣5枚,桂圆肉10克。
做法:将红枣掰开去核,与桂圆肉一同放入?中,冲入沸水闷泡10分钟后饮用。
功效:能补气补血,缓解气血虚弱引起的面色苍白或萎黄、月经量减少、闭经、心悸失眠等症状。
肥胖者:胖人先胖肝,清淡饮食让你远离脂肪肝
胖人先胖肝,当脂肪在人体内开始堆积的时候,脂肪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通过血液向肝脏直接注入脂肪酸,诱发脂肪肝。不同于其他肝病,脂肪肝属于可逆性疾病,只要调养得当,完全可以摆脱。对于身体肥胖,有发展为脂肪肝趋势的人,也可以通过饮食防患于未然,远离脂肪肝。
低糖饮食
摄入过多的糖分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刺激肝内脂肪酸的合成,因此,我们平时要控制糖分的摄入,避免食用糖果、果脯、奶油等,这样既能减肥又能预防和改善脂肪肝。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苦瓜、冬瓜、胡萝卜、白萝卜、白菜、竹笋、豆芽、西红柿、木耳、枸杞子、海带、香菇、苹果、火龙果等,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这些物质是维持肝功能正常、人体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而且膳食纤维还能吸附身体里多余的脂肪,起到减肥瘦身、降低脂肪的功效。
适量摄入脂肪
过多的脂肪是导致肥胖和脂肪肝的元凶,但并不是说摄入脂肪越少越好。适量摄入脂肪很有必要。因为脂肪中所含有的必需脂肪酸在体内参与磷脂的合成,并能使脂肪从肝内排出,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而且脂肪还有抑制肝内合成脂肪酸的作用。关键是要控制摄入量,一般每天保证50克的摄入即可。
烹调时*好使用植物油,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其中所含的谷固醇、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都有较强的去脂功能,可以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适量食用高蛋白食物
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成分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而豆腐、豆浆、虾、鱼肉等高蛋白食物则可以为人体提供这些抗脂肪肝的因子,可以将脂肪转变为脂蛋白,并将其顺利排出肝脏,防止脂肪在肝脏的沉积,预防脂肪肝的形成。高蛋白还可以刺激机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有效减轻体重。
使用健康的烹饪方式
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日常食物的烹调方式,如多用蒸、煮、炖、凉拌等方式,而少用油炸、煎炒、糖醋、蜜汁、勾芡、烤等方式,这样能减少油脂的使用。
控制零食
肥胖其实是一点一点吃出来的,要想预防肥胖和脂肪肝,需要把握好吃这一关。平时,要尽量控制零食,如果实在想吃,则要选择相对有益的零食,如酸奶、牛奶等,并要注意控制好量,或者是用低糖的水果代替。
花生、腰果、瓜子、核桃、蚕豆、杏仁、开心果等坚果也是不错的零食,但它们油脂含量较高,食用时要注意控制量。
少喝酒
酒不仅伤肝,而且还能导致肥胖,过量饮用还会造成酒精性脂肪肝。因为1克酒精约含有7千卡的热量,而且喝酒时必然少不了食用高脂肪食物,会让我们摄入更多的热量。因此,平时要少喝酒,体重过重的人应戒酒。
中医提示:饮食小细节有助于预防脂肪肝
注意日常饮食中的小细节,能帮助我们控制脂肪的摄入,从而预防肥胖和脂肪肝。例如,少吃高热量的点心;吃火锅时,高热量蘸料要少用;吃沙拉时宜少用沙拉酱,可改用醋或柠檬汁调味等。
足厥阴肝经养肝护肝有奇效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上注肺。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黄帝内经》
足厥阴肝经也称肝经,起于足大趾内侧趾甲缘上,终于肋骨缘期门穴,内属于肝。各种与肝相关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及胸胁胀满、口苦、心情抑郁或易怒等症状,都可以通过按摩肝经来调理。
常揉肝经疏肝气
通过合理地按摩肝经可以达到疏肝理气、调节情志的目的,从而使肝脏得到良好的保养。
揉肝经,疏肝解郁调肝血
方法:肝经集中在侧胸腹部和大腿的内侧,胸腹部一段可采用按揉的方法刺激,由期门穴处沿经络向下揉按。也可将同侧手握空拳,用掌指关节沿着经络揉按。每侧3~5分钟。
敲下肢部位时可以采用平坐,一条腿平放在另一条腿上,从大腿跟部一直敲打到脚部。每侧3~5分钟。
功效:经常揉按肝经,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去肝火,改善面部气色。慢性肝病患者经常做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莲花逍遥式”,拉伸肝经除郁闷
方法:坐在稍硬一点的床上,或在地上铺块毯子,坐下来,把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脚心贴在右大腿的内侧。然后身体向弯曲的左腿方向扭转,右手去抓右脚尖,而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尽量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内。让肝经得到充分的拉伸。左右变换练习,每天练习四五分钟即可。
功效:每天练习,可以增强肝经的解郁能力,扫除郁闷情绪。
调理肝经的*佳时段
肝经经气旺在丑时,即凌晨1-2点。理论上讲这时调理肝经*好,但此时我们更应熟睡,以顺应自然。所以我们可在肝经的同名经——心包经(心包经和肝经都是厥阴经,属同名经,二者经气相通)当令的戌时(晚上19-21点)揉按肝经。
大敦穴:清肝明目,让你神清气爽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黄帝内经·灵枢·本输》
定位与功效
定位: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法:在拇趾靠第2趾一侧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取穴。
功效:大敦穴是肝经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说“所出为井”,也就是说井穴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故按摩此穴能生发肝经气血,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保健手法
手法一:按压大敦穴
方法:用拇指指端强压七八秒钟,慢慢吐气,每日睡觉前重复10次左右。
功效:每天睡觉前用热水泡脚后按摩,能疏肝活血,缓解烦躁情绪,助眠。早上刺激则能使头脑清晰。还能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
手法二:艾灸大敦穴
方法:将艾条点燃,置于大敦穴上方悬灸10分钟左右。每天1次。
功效:艾灸大敦穴可以调理肝脏,促进肝经气血畅通,振奋人体阳气。对肝气不舒所致抑郁、视力减退、月经不调等都有调理作用。
爱叹气:疏肝解郁是关键
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负面情绪,当出现负面情绪时,通过叹气等形式把不良情绪表现、宣泄出来有利于情志调节。但是,如果经常爱叹气,就要另当别论了。
爱叹气的原因
叹气是心情无奈、烦闷、悲伤时的一种表现。中医认为这是肝气郁结导致的。叹气会对心情起一种暗示作用,即一叹气就表示你现在心情不好,你也通过叹气这种方式默认或接受了自己的不良心理状态,而肝主情志,长期不良的心理状态又可影响到肝的疏泄,肝失疏泄,又会影响到情志,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如果你爱叹气,那就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疏肝解郁,让身体气机变得顺畅起来。
经络疗法
拨阳陵泉穴
在膝盖下面的外侧有一个突出的小骨头,阳陵泉穴就在这个骨头的下方。用食指按压阳陵泉穴,会发现这个地方有一根筋,像拨琴弦一样反复拨动这根筋(有电麻感向下放射)两三分钟,每天3次。
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第1、第2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拇长伸肌腱外缘处。用拇指指端向下按压,并顺时针按揉太冲穴,每次5分钟,每天2次。
饮食疗法
陈皮萝卜炖牛肉——疏肝气,健脾气
原料:牛肉500克,陈皮30克,白萝卜200克,盐适量。
做法:1.将牛肉洗净,切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控干水分;白萝卜切块备用。
2.锅内加清水烧开,放入牛肉煮沸,去浮沫,再煮至牛肉熟透时加入陈皮、白萝卜,改用小火炖,待白萝卜煮烂后下盐调味即可。每日1次。
香蕉橘子汁——缓解压力,舒展肝气
原料:橘子1个,香蕉1根,蜂蜜适量。
做法:1.香蕉去皮,捣成泥;橘子去皮,捣出汁液。
2.把橘子汁混入香蕉泥里,调匀后食用。每日1次。
玫瑰佛手茶——疏肝解郁
原料:玫瑰花5克,佛手10克。
做法:将玫瑰花和佛手一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5 分钟即可。
中医提示:经常爱叹气的人常常心情比较抑郁,对于这种情况,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情就郁闷,要放宽心胸,多交朋友,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人人都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负面情绪,当出现负面情绪时,通过叹气等形式把不良情绪表现、宣泄出来有利于情志调节。但是,如果经常爱叹气,就要另当别论了。
作者简介
杨秀岩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分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养生分会常务理事
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养生专业委员会会员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医学博士。2009~2012年在航空医学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研究所。
长期从事慢性疾病中医康复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慢性病治疗、调养经验。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学术专著3部。
-
走出孤独
¥15.0¥46.8 -
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
¥16.9¥49.8 -
故事疗愈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值得一读的小说
¥19.0¥56.0 -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1
¥18.9¥59.8 -
九种体质养生
¥15.4¥45.0 -
漫画讲透黄帝内经
¥22.5¥58.0 -
中医按摩大全
¥18.7¥59.0 -
让我们灵魂激荡身体欢愉:一个男科医生的手记
¥15.4¥48.0 -
饮食的迷思 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修订版)
¥34.8¥69.0 -
自愈力饮食法
¥18.4¥58.0 -
张文鹤护肤指南/张文鹤
¥18.6¥65.0 -
家庭应急术:经络通畅,告别疼痛
¥19.4¥68.0 -
中国药膳良方
¥10.2¥30.5 -
彩图精解 一看就懂 黄帝内经
¥18.4¥58.0 -
自我中医调理大全
¥19.2¥59.0 -
家有儿女:男孩,你的强大最重要
¥19.5¥68.5 -
药膳 汤膳 粥膳
¥19.2¥59.0 -
控糖革命
¥44.9¥79.9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千家妙方
¥19.4¥68.0 -
中医秘方妙用治百病
¥19.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