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打造优质作文34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38512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70
- 出版时间:2008-02-01
- 条形码:9787503851254 ; 978-7-5038-5125-4
本书特色
前言
俗话说:“欲知山里路,须问过来人”。本书作者以国
家一级作家、中学高级教师的双重身份,将作家写作与学生
作文创造性地“嫁接”起来:研究作家是怎样观察生活的,
作家是怎样进行写作的,从而引导学生用“作家的眼睛”
观察生活,用“作家的笔”写作文——探索以作家的写作
流程为纲,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路,试图解决作文教学
中存在的教与写相脱节的弊端。
谈起写作,很多人把它单纯地理解为艺术表现能力:如
何构思、如何剪裁、如何运用语言以及各种技巧,即“怎
么写”。这对写作来说,无疑是很重要的。但《语文课程标
准》规定:“教材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学会。”“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欲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解决
的是“写什么”。传统作文教学是自外到外的——它只注重
写作技巧的传授和培养(即“怎么写”),而不注重写作者
心理机制的建构和个性化语言的培养。科学的写作教学应该
是自外向内的,应从写作主体的心灵建构出发,着重建构学
生的审美体验、写作心理机制和个性化的语言,在此基础
上,再进行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
<节选内容>= ‘‘怎么写”讲述的是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而“写什
么”则激发学生的发现意识,养成科学思维方式,形成发
现的眼光——利用好自身的作文资源,将生活与作文、心灵
与作文、思维与作文联系起来,从而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
创新能力。唯有领悟了“写什么”,方能学会“怎么写”,
才算真正开启了作文的大门。
本书采取“教案式”的写法,使之更加贴近中学作文
教学的实际:一、各讲均依据“”写出,可谓万变
不离其‘‘纲”;二、各讲都是按照作文教学的程序编排的:
教学目的、教师点拨、课堂设计、名篇引路、佳作示例、作
文演练……适用于教师讲课和学生写作时参考;三、每讲讲
授一个专题,如“怎样写*熟悉的生活”、“怎样触发写作
的灵感”、“怎样由细节生出作文”等等,共讲授了34个中
学生写作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是中考满分作文的成功诀
窍),基本囊括了中学作文的各种命题及其写作方法;四、
“作文演练”所列的作文题,都是中学语文课本要求学生完
成的作业题和历年中考具有代表性的作文题,每题均加
“题解”,以便启发学生的思维。
作文是运用母语的演练场,是想象创新的磨刀石,是提
高素质的营养液。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写作
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
综合体现。”所以,不要把作文教学单纯看成是学一种技
能,而要将它作为发展健康个性的一种方式,让学生不受狭
隘命题的束缚,自由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充分反
映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从而培养自已的想象能力
和创新精神。
编著者
目录
节选
3讲观察生活的诀窍
——怎样用眼观察生活
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
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鲁迅先生说:“如果创作,第
一是观察。”创作离不开生活,而获取生活的途径,就是观察和体
验。那么,观察生活有没有诀窍呢?这节课试图教学生几种观察生活
的诀窍(方法)。
教师点拨
作家孙卫卫在一篇题为《写作文,切忌胡编乱造》的文章里说:
我10岁开始投稿。**篇《我的老师》,写的是我们班主任朱老师。
文章分为四段,**段,写朱老师的年龄、外貌。有这样的话:他才
四十岁,已经有了白头发,额头也爬满了皱纹。第二、三段,具体用
两件事说明朱老师对工作热情、对学生负责。比如夜已经很深,他还
在备课;不舍得体罚学生。第四段也是文章的结尾,必须要抒情:我
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我们喜欢他。这篇作文参加《中国少
年报》举办的“我的老师”征文。不用说,落选了。我后来看报纸
上选登的获奖文章,写得真是好。首先,没有一篇叫《我的老师》
这个名字的,他们起的题目有:《我得到了爱》、《特别老师》、《老
师,谢谢你!)一看题目就吸引你读下去。
其次,获奖作文写的大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像我,乱编一
通。我的老师若看了文章,都不知道是在写他,写的根本不像他。我
的老师有没有四十岁,我不知道,只是猜。他的头发,是少白头,还
是由于为学生操劳而白,我也没有去调查。额头有皱纹还是眼角有皱
纹,我并没有观察。晚上有没有备课,我也没看到过。作文书上这么
写我的老师,我也这么写,班上很多同学都这么写。结果,他们写的
张老师、李老师、马老师和我写的朱老师成了一个人……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
程。什么叫“双重转化”?譬如,要让你在作文里记一件事情,那就
首先得从生活中寻找事儿,然后将生活中发生的事客观地反映到自己
的头脑中,这是**重转化——就是从外界“事”转化到头脑里的
“意”。头脑,好比是个储物的仓库,仓库里货物充裕,写作时就会
有话可说。假如头脑里空空如也,写作时就会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话又说回来了,要想把头脑里的“意”变成纸上的“文”,还得
有一重转化——怎样构思,怎样立意,怎样将头脑中的材料进行剪
裁、加工、组成一个整体,怎样遣词造句,这就是第二重的转化要考
虑的问题。
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抓好**重转化更为重要。或者说,现在
有很多同学,由于没有重视从客观的“物”、“事”、“人”到头脑中
的“意”的这个转化,因而大脑空空,要他们去完成那个第二重转
化,怎么可能呢?而现在不少语文课上,对于**重转化缺乏重视,
而对第二重转化,则从纯技巧的角度讲得过多。结果,写出来的作
品,往往有架子而无血肉,有华丽时髦的“外衣”而缺乏鲜活灵动
的生命。也就很难达到作文的标准要求了。
那么,观察生活有没有诀窍呢?有1
1.观察要自觉,应该主动地、有意识地、满怀热情地去留心各
种事物。
*近,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书《假如我能行走三天》,作者张
云成患有严重的软骨病,至今还端不动一杯水,23年只能在炕上坐
着,眼中惟一的风景是自家院子。那么,他是怎样观察生活,获得写
作素材的呢?
他说:写作书上说,学习描写应该多观察。但我没法出去,出不
去,就在屋里观察吧。放眼窗外,我看到*远的是一棵叶子茂密的杨
树。但我只能看到它的上中部分,看不到它的主干,因为有房子挡
着。杨树随风摇摆,发出似掌击一般的声响,这似掌声般的声响就像
一首催眠曲,叫人在这炎热的夏季里睡意难耐。那棵杨树很高,但在
乌云满天时,它又显得那样渺小、脆弱,不堪一击。杨树在阳光的照
射下,黑绿黑绿的,还有些黑森森的。风一吹左右晃动,有点像电视
里妖怪的主人魔掌,使人不禁有些害怕。特别是夏日的中午,天上的
太阳白花花的,杨树的叶子全翻转了过来:叶背朝上,叶面朝下,看
上去也是白花花的……
2.观察要广阔,应该扩大视野,开拓生活面,到*广大*丰富
的源泉中去。
丰子恺是现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即使这样有成就的人,对观
察生活这一课也不敢掉以轻心。他说:“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
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一位先生教我说‘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
只羊,后面都会跟着走的。’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
果然如此: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着走。就算走向屠
场,也没有一只羊离群而另觅生路。”
以后,他把观察生活作为自己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课,日积
月累,持之以恒。比如在画鸭子戏春水时,专程进行观察:发现赶鸭
的人将数百只鸭放进河里,不需用绳子系住群鸭,自能互相追逐,聚
在一起。上岸的时候,赶鸭的人只要赶上一两只,其余的都会跟上
岸。即使在四通八达的港口,也没有一只鸭离群而走自己的路。
3.观察要深入,应该由表及里,透彻内涵,抓住事物的本质
特征。 ·
《北京日报》记者采写十里长街送邓小平同志遗体去八宝山火化
的过程,就为这种观察法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1997年2月24日,中国人民深爱着的邓小平同志的遗体,从解
放军总医院送往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十里长街,承载着这位世纪伟
人的*后远行。《北京日报》派出记者跟踪采访。
8时整,十里长街上,为小平同志送行的人群已“重重叠叠”。
五棵松路口,北京大学师生高举着“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
静立在公路两边。记者赵文侠观察到这一细节,立刻想到,横幅上的
词语情真意切,*能体现人民群众此时此刻的心声,这不正是一个*
好的主题吗?
-
三国演义-(全二册)
¥9.9¥30.0 -
谈文学
¥6.2¥20.0 -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6.7¥15.0 -
想念地坛
¥10.4¥36.0 -
趣谈楹联-典藏版
¥5.1¥19.8 -
小王子
¥8.9¥29.8 -
朝花夕拾
¥4.3¥16.8 -
中学文言文解惑
¥7.0¥22.5 -
毛姆短篇小说集
¥14.1¥38.0 -
道德经
¥17.2¥48.0 -
妙品汉字-典藏版
¥4.5¥18.0 -
飘
¥17.2¥35.0 -
艺术卷[先秦-唐]-图解中国文化
¥3.2¥19.8 -
老人与海
¥6.9¥28.0 -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
¥15.2¥38.0 -
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本)
¥7.0¥26.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25.6¥32.0 -
写作课
¥18.4¥46.0 -
人之初-现代蒙学四十六课
¥7.6¥38.0 -
世说新语
¥10.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