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3037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它
  • 页数:523
  • 出版时间:2009-01-01
  • 条形码:9787030230379 ; 978-7-03-023037-9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长江流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优化调控问题;并与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相联系,提出了维持健康河流功能、流域生态和环境安全的条件;探讨了流域水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对河流地貌、江湖关系、生态演变等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水沙资源优化调控与配置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及生态修复的新措施和河流治理的新方向。主要内容包括:长江流域水沙特征,泥沙概算,植被与侵蚀,人工阶梯一深潭系统进行长江上游支流的泥石流治理及其生态修复,水利工程对长江生态系统河床演变的影响,江湖关系的演变及生态变化,水利工程优化调控方法,江湖生态修复方略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方法,以及长江口的演变规律。
本书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子课题“流域生态与水利工程优化调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与集成编写而成。本书可作为水利工作者、自然地理学者、河流生态学者及相关专业高校学生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长江上游水、沙、生态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1 长江上游自然地理特征
1.1.1 地质
1.1.2 地貌
1.1.3 气候
1.1.4 水文
1.1.5 植被
1.1.6 土壤
1.2 长江上游河流泥沙特征
1.2.1 流域侵蚀特征
1.2.2 河流泥沙数量与来源
1.2.3 河流泥沙粒径与输移
1.2.4 泥沙变化
1.3 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变化
1.3.1 生态环境问题
1.3.2 生态环境变化
1.4 长江上游水资源变化趋势
1.4.1 水资源量
1.4.2 径流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长江上游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及治理方略
2.1 引言
2.2 植被及其影响因素
2.2.1 植被与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2.2 植被覆盖度、植被厚度和植被活力
2.2.3 生态应力
2.2.4 植被修复、生态弹性和植被演替
2.3 滨河植被
2.3.1 滨河植被在河床演变中的作用
2.3.2 滨河植被调查方法
2.3.3 利用滨河植被研究河床演变
2.4 植被-侵蚀动力学
2.4.1 生态应力的定量表达
2.4.2 植被-侵蚀动力学方程组
2.4.3 植被-侵蚀动力学模型的应用及参数的确定
2.5 植被-侵蚀状态图及其应用
2.5.1 植被-侵蚀状态图
2.5.2 典型流域的植被-侵蚀状态图
2.6 我国主要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6.1 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的经验关系
2.6.2 黄土高原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6.3 长江上游地区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6.4 华北土石山区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6.5 南方红壤侵蚀区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7 水土流失地区人工加速植被演替的动力学过程
2.7.1 造林加速植被陕复发育与土壤侵蚀变化过程
2.7.2 造林加速植被演替过程
2.8 不同主导物种对植物多样性及土壤侵蚀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章 人工阶梯-深潭系统及山区下切河流的治理——以云南小江吊嘎河为例
3.1 山区河流下切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3.2 阶梯-深潭系统及其地貌和生态作用
3.2.1 阶梯-深潭系统
3.2.2 阶梯-深潭系统的发育条件
3.2.3 阶梯-深潭系统的地貌及生态作用
3.2.4 人工阶梯-深潭系统的应用
3.3 吊嘎河泥沙运动规律
3.3.1 吊嘎河概况
3.3.2 水文及输沙特点
3.3.3 来沙条件对推移质输沙的影响
3.3.4 行移质的概念
3.4 人工阶梯:深潭系统治理吊嘎河
3.4.1 人工阶梯结构施工、试验布设及观测
3.4.2 地貌过程
3.4.3 水生栖息地变化
3.4.4 水生生态变化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三峡、葛洲坝运用对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及优化调控
第5章 长江中下游江湖演变及治理环境
第6章 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应用
第7章 长江中游河床演变和生物栖息地的数学模拟
第8章 长江中下游江湖阻隔的生态学效应及修复方略
第9章 长江口地貌及生态演变和平衡条件
第10章 长江泥沙概算和河流综合治理
第11章 长江水沙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和底栖动物生态评价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 长江上游水、沙、生态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上游东部为稳定的扬子准台地,地壳稳定,盖层完整和断裂不甚发育,主要为北北东和北东向的新华夏系构造为主。除北部秦岭伴向构造受到强烈挤压破碎外,大部分地区褶皱不强烈,有的则十分子缓,如四川丘陵区。自新生代以来,除秦岭、雾中山和龙泉山褶皱等有断裂复合外,大部分地区活动断裂分布较少,未见岩浆活动和中强地震发生。第1章 长江上游水、沙、生态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发源于青海省格拉丹东雪山,从源头至宜昌段为上游,长4511km,约占长江总长的70%。上游干流流经青、藏、滇、川、鄂和渝6省、市、自治区,流域范围涉及青、藏、滇、甘、川、陕、渝、鄂、黔9个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05.4万km2,占整个长江流域面积的58.9%,人口约1.9亿,占长江流域的40%左右,是我国藏、羌、彝、苗和土家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长江上游地跨我国大地形的第工和第2级阶梯,垂直海拔高度从400-500m到5000m以上,相对高差超过4000m。特殊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类型、丰富的植被覆盖及多元的人地关系,构成了长江上游复杂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格局。
 1.1.1 地质
1.1 长江上游自然地理特征
长江上游地质构造特殊,区域差异显著。大致以武都、泸定、昆明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构造单元。西部主要是青藏高原“歹”字形构造和南北构造的叠置,在多旋回学说中属三江褶皱系和松潘一甘孜褶皱系,具有挤压褶皱强烈和断裂十分发育的构造特征。北西向和北北西向的深大断裂和深断裂广泛分布,北东向和北北东向的深断裂穿插其间。在断裂构造的转折与交汇部位,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自20世纪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相互的强烈作用,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繁。
  长江上游东部为稳定的扬子准台地,地壳稳定,盖层完整和断裂不甚发育,主要为北北东和北东向的新华夏系构造为主。除北部秦岭伴向构造受到强烈挤压破碎外,大部分地区褶皱不强烈,有的则十分子缓,如四川丘陵区。自新生代以来,除秦岭、雾中山和龙泉山褶皱等有断裂复合外,大部分地区活动断裂分布较少,未见岩浆活动和中强地震发生。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