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873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6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010187396 ; 978-7-01-018739-6
内容简介
本书对清末民初著名大报——上海《时报》的新闻业务变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时报》从1904年6月12日创刊到1939年9月1日终刊,是历史绵长而从未中断的大型日报,该报与当时的《申报》、《新闻报》齐名,时人把“申”、“新”、“时”三报并称,是中国报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该报鼎盛时代刚好经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嬗变*重要之时期,为记录存留晚近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相之载体。 本书是在我国新闻学泰斗方汉奇教授的亲自指导下完成的。作者以上海《时报》*具价值和核心意义的新闻业务改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全书对《时报》新闻业务革新与变迁过程作了整体性勾勒,探索了《时报》以1921年为界前、后两个阶段的主要业务革新成就,前期以“体裁”为主和后期以“题材”为核心的业务改革,暗合了从形式到内容对中、西方新闻业务沿袭和模仿的历史脉络,全景式勾画了该报新闻业务变迁、转型过程,并揭示新闻业务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方汉奇教授亲自作序,称“这是**本系统研究上海《时报》新闻业务变革的精心之作,成为今后《时报》研究者绕不过去的基石。”
目录
作者简介
余玉,男,江西湖口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现任教于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要从事中外新闻传播史论及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新闻春秋》杂志编辑。 近年来,先后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编辑之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数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摘编论点或转载全文;主持、参与各级课题13项,其中主持7项、参与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合著3部,参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1部。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