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923514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9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13923514 ; 978-7-5139-2351-4
本书特色
◇潜心思索25年、精炼300万字 、咨询6000个小时,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迄今为止zui重要、zui成熟作品!
◇超过20万人关注的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已得到众多用户的验证和认可;
◇薛兆丰、罗振宇、脱不花、张德芬、刘润、汪静波、Spenser、熊太行等联袂推荐!
◇武志红:“如果你只看我一本书,那我推荐这一本!”
◇整套书凝练了武志红老师多年心理咨询经验,以及300万字心理学笔记,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迈入心理学学科的大门!
◇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觉知问题发生的关键,变得更加开阔、包容,完成内在意识的不断升维;
◇帮助你参透关系的迷雾,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和人性动机,掌握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武志红: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所有关于生命的哲学,都不是哲理这么简单,它是活生生的现实。你会体验到,当真正发现自己、成为自己时,你会喜极而泣,你会看到:原来这才是你自己,原来你就是生命。
内容简介
"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如果你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这一点,并身体力行,那么你或许会有一个很好不同的人生起点。
自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武志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断深入,到现在已有25年。在这期间,他通过十几本书、几百万字文字、上千篇文章,不断向自己和广大读者传达一个观点:成为你自己。他不仅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一哲学,还借助心理咨询和大量真实案例对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状态有了细致入微的解读。
2019年,武志红老师推出迄今为止zui重要代表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将自己多年的思考集中到这套书中,分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两册。其中,
活出自我篇依次讲述命运、自我、关系、动力、思维、身体、情感;
终身成长篇依次讲述觉知、空间、创造、现实、自由、无常。
本书为活出自我篇。
通过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知识,迈入心理学学科的大门;又帮助你从心理学的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觉知问题发生的关键,变得更加开阔、包容,完成内在意识的不断升维;参透关系的迷雾,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和人性动机,掌握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
目录
序言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章 命运
自我实现的预言 / 002
潜意识就是命运 / 003
自我实现的预言 / 005
改变,从体验开始 / 007
互动:不要太急着说“是” / 009
权威期待的力量 / 013
罗森塔尔效应 / 014
怎样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 / 016
一切努力,只为遇见你 / 017
互动:*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 019
打赢你的内在比赛 / 022
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 023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 024
互动:竞争,是*好的合作 / 026
界限意识与共生关系 / 029
界限意识 / 029
共生关系 / 030
六招划出“界限” / 031
读懂你的人生脚本 / 036
一切都是自传 / 037
重复体验,是为了疗愈 / 039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自传 / 042
如何读懂自己的生命隐喻 / 044
第二章 自我
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 / 048
自我的稳定性与灵活度 / 049
自我的力量和疆界 / 052
自我的组织力 / 054
互动:找到适合你的回应 / 057
心理大家的自我理论 / 061
本我、超我和自我 / 062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 065
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 068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 070
互动: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 07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 075
口欲期:吃货的源起 / 076
肛欲期:金钱态度之源 / 078
心理罪:俄狄浦斯期 / 082
潜伏期和生殖期 / 085
互动:给觉知留下空间 / 087
成为你自己 / 090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091
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 094
真自我和假自我 / 096
互动:尊重你的感觉,聆听你的心 / 100
第三章 关系
关系,即命运 / 102
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 103
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 / 106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 107
吃的隐喻 / 109
互动:再怎么努力,伤害也不可避免 / 111
关系,就是一切 / 114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 115
心灵感应与深度同频 / 118
你真能保守住一个秘密吗 / 120
全神贯注时,感应就会发生 / 121
互动:失去自我的迷恋和忘我的爱 / 123
我与你,我与它 / 127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 128
珍惜规则与权力规则 / 130
关系怎样疗愈一个人 / 133
天才和情商有仇吗 / 136
互动:我与你的关系,难以一蹴而就 / 138
世界是相反的 / 141
“好我”与“坏我” / 142
你既可以A,又可以-A / 144
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动力 / 147
互动:拥抱完整的自己 / 149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 151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 152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 153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 156
互动: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 160
第四章 动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64
心理疾病的分类 / 165
自信与热情 / 168
两种生命力 / 170
互动: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 / 173
全能自恋 / 175
全能自恋与自恋性暴怒 / 176
实体自恋与虚体自恋 / 178
全能自恋的力量 / 180
全能自恋的常规表现 / 182
互动:从全能自恋到健康自恋 / 186
攻击性 / 189
每个人都不好惹 / 190
攻击性的意义 / 193
如何转化破坏性 / 197
生本能和死本能 / 200
互动:先试试表达攻击性吧 / 201
锤炼生命的韧劲儿 / 205
时空感 / 206
自我效能感 / 208
挑战舒适区 / 211
连续与断裂 / 214
互动: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 / 218
性 / 220
警惕心灵僻径 / 221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 224
文明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 226
互动:性的模式,是关系模式的呈现 / 228
生命的初心 / 231
从渴望到绝望 / 232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35
英雄之旅 / 239
互动:别皈依了绝望 / 242
第五章 思维
心灵的三层结构 / 246
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 / 246
为什么要讲感受 / 250
高贵的头颅,鄙俗的身体,对吗 / 253
你的想法真是你的吗 / 256
互动: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 / 260
认识你的非理性信念 / 262
人生如赴宴,须举止得体 / 263
重塑非理性信念 / 266
捕捉你的自动思维 / 269
每个地方都能挖一口深井 / 272
互动: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 / 276
破解你的生命逻辑 / 279
怎样接住关系中的“坏” / 280
自恋幻觉的ABC / 283
支配者 / 287
滥好人和诱惑者 / 290
互动:及时修正你的心灵地图 / 293
我思故我在 / 296
向思维认同 / 297
痛苦之身 / 300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 304
互动:怎样做到只接纳生命中的“好” / 307
第六章 身体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 312
身体冷暖的隐喻 / 313
具身认知观 / 316
如何用身体来聆听 / 319
让痛苦流动 / 322
互动:怕热,又是什么样的隐喻 / 326
艾瑞克森催眠法 / 328
疼痛铸就的催眠大师 / 329
艾瑞克森的治疗原则 / 332
自我催眠 / 336
扫描式感受身体练习 / 339
互动:潜意识的层次 / 342
谁是你身体的主人 / 346
假自我与身心分离 / 347
真自我与身心合一 / 350
躯体化 / 353
互动:看见孩子的生命力 / 355
第七章 情感
自恋与依恋 / 360
依恋的形成 / 361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 / 364
依恋“你”,排斥“它” / 367
晕车的隐喻 / 370
互动: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 374
快意恩仇与纠结 / 376
负爱、负恨与负知识 / 377
“头脑妈妈” / 380
去爱、去恨、去了解 / 382
含蓄,是一种什么味儿 / 386
互动:快意恩仇时,至少有机会 / 388
爱与恨 / 390
爱是容纳、看见与联结 / 391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 / 394
让恨流动 / 397
给毁灭欲披上一层“胶囊” / 400
互动: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 403
*难面对的平实之物 / 406
自体的虚弱与坚韧 / 407
关系中的恨与爱 / 410
一念之转:你就是我 / 412
互动:“你”,就是整个世界 / 416
目录:
序言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章 命运
自我实现的预言 / 002
潜意识就是命运 / 003
自我实现的预言 / 005
改变,从体验开始 / 007
互动:不要太急着说“是” / 009
权威期待的力量 / 013
罗森塔尔效应 / 014
怎样带给别人积极的影响 / 016
一切努力,只为遇见你 / 017
互动:*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 / 019
打赢你的内在比赛 / 022
警惕你的自我成就感 / 023
放下头脑,信任身体 / 024
互动:竞争,是*好的合作 / 026
界限意识与共生关系 / 029
界限意识 / 029
共生关系 / 030
六招划出“界限” / 031
读懂你的人生脚本 / 036
一切都是自传 / 037
重复体验,是为了疗愈 / 039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自传 / 042
如何读懂自己的生命隐喻 / 044
第二章 自我
衡量自我的五个维度 / 048
自我的稳定性与灵活度 / 049
自我的力量和疆界 / 052
自我的组织力 / 054
互动:找到适合你的回应 / 057
心理大家的自我理论 / 061
本我、超我和自我 / 062
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 / 065
让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 068
进入别人的现象场 / 070
互动:成为带着野性生命力的自己 / 073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 075
口欲期:吃货的源起 / 076
肛欲期:金钱态度之源 / 078
心理罪:俄狄浦斯期 / 082
潜伏期和生殖期 / 085
互动:给觉知留下空间 / 087
成为你自己 / 090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 091
哺育你的精神胚胎 / 094
真自我和假自我 / 096
互动:尊重你的感觉,聆听你的心 / 100
第三章 关系
关系,即命运 / 102
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 / 103
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 / 106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 / 107
吃的隐喻 / 109
互动:再怎么努力,伤害也不可避免 / 111
关系,就是一切 / 114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 / 115
心灵感应与深度同频 / 118
你真能保守住一个秘密吗 / 120
全神贯注时,感应就会发生 / 121
互动:失去自我的迷恋和忘我的爱 / 123
我与你,我与它 / 127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 / 128
珍惜规则与权力规则 / 130
关系怎样疗愈一个人 / 133
天才和情商有仇吗 / 136
互动:我与你的关系,难以一蹴而就 / 138
世界是相反的 / 141
“好我”与“坏我” / 142
你既可以A,又可以-A / 144
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积极动力 / 147
互动:拥抱完整的自己 / 149
一元、二元、三元关系 / 151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 152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 153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 156
互动: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 160
第四章 动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 / 164
心理疾病的分类 / 165
自信与热情 / 168
两种生命力 / 170
互动: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 / 173
全能自恋 / 175
全能自恋与自恋性暴怒 / 176
实体自恋与虚体自恋 / 178
全能自恋的力量 / 180
全能自恋的常规表现 / 182
互动:从全能自恋到健康自恋 / 186
攻击性 / 189
每个人都不好惹 / 190
攻击性的意义 / 193
如何转化破坏性 / 197
生本能和死本能 / 200
互动:先试试表达攻击性吧 / 201
锤炼生命的韧劲儿 / 205
时空感 / 206
自我效能感 / 208
挑战舒适区 / 211
连续与断裂 / 214
互动:接纳痛苦,就是生死转换 / 218
性 / 220
警惕心灵僻径 / 221
性是对关系的渴望 / 224
文明是原始欲望的升华 / 226
互动:性的模式,是关系模式的呈现 / 228
生命的初心 / 231
从渴望到绝望 / 232
碰触你的内在婴儿 / 235
英雄之旅 / 239
互动:别皈依了绝望 / 242
第五章 思维
心灵的三层结构 / 246
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 / 246
为什么要讲感受 / 250
高贵的头颅,鄙俗的身体,对吗 / 253
你的想法真是你的吗 / 256
互动:头脑该是仆人,而非主人 / 260
认识你的非理性信念 / 262
人生如赴宴,须举止得体 / 263
重塑非理性信念 / 266
捕捉你的自动思维 / 269
每个地方都能挖一口深井 / 272
互动: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 / 276
破解你的生命逻辑 / 279
怎样接住关系中的“坏” / 280
自恋幻觉的ABC / 283
支配者 / 287
滥好人和诱惑者 / 290
互动:及时修正你的心灵地图 / 293
我思故我在 / 296
向思维认同 / 297
痛苦之身 / 300
抚平你内心的钩子 / 304
互动:怎样做到只接纳生命中的“好” / 307
第六章 身体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 312
身体冷暖的隐喻 / 313
具身认知观 / 316
如何用身体来聆听 / 319
让痛苦流动 / 322
互动:怕热,又是什么样的隐喻 / 326
艾瑞克森催眠法 / 328
疼痛铸就的催眠大师 / 329
艾瑞克森的治疗原则 / 332
自我催眠 / 336
扫描式感受身体练习 / 339
互动:潜意识的层次 / 342
谁是你身体的主人 / 346
假自我与身心分离 / 347
真自我与身心合一 / 350
躯体化 / 353
互动:看见孩子的生命力 / 355
第七章 情感
自恋与依恋 / 360
依恋的形成 / 361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 / 364
依恋“你”,排斥“它” / 367
晕车的隐喻 / 370
互动: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 374
快意恩仇与纠结 / 376
负爱、负恨与负知识 / 377
“头脑妈妈” / 380
去爱、去恨、去了解 / 382
含蓄,是一种什么味儿 / 386
互动:快意恩仇时,至少有机会 / 388
爱与恨 / 390
爱是容纳、看见与联结 / 391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 / 394
让恨流动 / 397
给毁灭欲披上一层“胶囊” / 400
互动: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 403
*难面对的平实之物 / 406
自体的虚弱与坚韧 / 407
关系中的恨与爱 / 410
一念之转:你就是我 / 412
互动:“你”,就是整个世界 / 416
节选
【核心观点】
◇命运:一个人认为的外在力量决定着的命运,其实很可能是内在想象驱动着自己所做的选择。
◇自我:每个人就像是一个能量球,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关系:你看见了我,我才得以存在,这是一个根本逻辑。关系才是一切。
◇动力: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充分地伸展各种生命动力,它们不该被视为坏东西而被压制,那样只会制造黑暗。
◇思维:头脑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如果整个世界都在你脑海里,那么一切都是你思考、观察的对象和工具,同时需要警惕,轻易不要去认同头脑里的声音,认为这是“我”的想法。
◇身体:身体是心灵的镜子。你是你身体的主人,就会身心合一;你不是你身体的主人,就会身心分离。
◇情感:对人性的容纳、看见和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联结的做法,就是爱。
【经典金句】
★你,是一切的根源。尊重自己的感觉,这是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
★我所认为的心理学,就是集中在一个生命如何成为他自己上,这是*为根本的生命动力,它演化出了一切人性。
★一个人认为的外在力量决定着的命运,其实很可能是内在想象驱动着自己所做的选择。
★“不”真的是*美的内在语言了,因为它代表着自我意志,代表着内心*真实的自己。
★世界不是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运转的,中间是有界限的。要想掌握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你首先得弄清楚界限意识,这是基础和开始。
★关系,即命运。命运,就是你遇见了谁。遇见谁,我们容易认为是外在力量决定的命运,但我们会发现,现实常常是我们内心投射的结果。
★内在关系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做父母的,和孩子构建一个平等而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这该是父母能给孩子的*好的礼物。
★人都希望被看见,这是一种极为本质的需求。
★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当然*好是我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即我尊重你的本真。
★真正滋养实体自恋的东西是两个:投入地去爱和投入地去做事情。这都是在和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建立深度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自恋不断受到打击,但*终因为真正建立了关系,增强了情感与能力,结果都会增加一个人的实体自恋。
★作为成年人,你不能要求别人配合你的全能感,世界不会按照你的意愿来运转,这是*基本的现实检验能力,也是一切正常人际交往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个,一个人就会无法适应现实世界。
★问题,在关系中形成;问题,在关系中呈现;问题,在关系中疗愈。
★真正的生命韧劲儿,是必须建立在这种感觉上——“这是我的选择”。只有当你真能发自内心去做一些选择时,你才有动力。这份发自你内心的生能量,经过各种锤炼,才能化为韧劲儿。
★想要拥有真正的亲密,想和自己的恋人建立真正的联结,关键就是去穿越心灵的保护层。
★我们为什么会惧怕一些事情?其实,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并且,我们之所以惧怕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觉,经常是因为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而唤起了自己以前的某种感觉。
★活在真自我中的人,他的身体,和自己的自我合一,这时一个人就是身心合一的。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受而构建的;而有假自我的人,他的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受而构建的。
★学会了依恋的人,他会拥抱真实世界;而一直停留在自恋中的人,则容易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并认为它才是精神的归宿。
★真实地活着,是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其他真实的存在(特别是人)去碰撞、去接触、去感知、去爱恨真实而完整的你。
★我们是出于对失去的恐惧而不敢去爱。然而,等你真正了解了一个人后,在心灵上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拥有,它不会失去,你的心灵也会变得更加饱满乃至圆满。
★不要惧怕表达生命力,不要惧怕表达恨意,关键是不把恨意变成破坏行为。这样,孤独失联的恨意(即黑色生命力),就可以因为被容纳而转化成热情、创造力(即白色生命力)。
★真正生命的韧劲儿,是必须建立在这种感觉上——“这是我的选择”!
★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篇章选摘】
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一个人这辈子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这是很多朋友问到的问题。换句话说,一个人能孤独成“圣”吗?
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常讲一类故事:×××在山洞里找到一本武功秘籍,然后忘记了时间专注修习,后来成为天下**。
可我学习越多,对人性了解得越多,越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自体必须有客体,我必须找到你。那些真正孤独成圣的人,以我的了解,是我们都忽略他此前曾有饱满的关系。
并且,以我咨询和生活的经验,从不构建深度依恋关系的人,不管表面上看上去多么善良、友好,内心中实际上都有太多的黑暗和敌意。当“我”不去看“你”时,“我”也就不可能被真正看见了,于是“我”也处于黑暗中了。
自恋与依恋
情感是思维和身体两个主题的延伸,它的设计,来自我自己的一个认识:情感,是灵魂的证明。如果一个人天赋很好,又能在思维和身体上花很大力气,这个人就可以锤炼出非常好的能力。假如他还是在孤独中,那么他难有幸福感。
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说,当一个人投入工作、投入地去爱时,幸福就会降临。然而,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来自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
用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讲,一个人的生命主要有两个维度:自恋展开的维度和关系构建的维度。能力只是自恋的展开,而如果太缺乏关系这个维度,生命仍然会感到苍凉,甚至是致命的孤独感。
想起我对一位长辈的评价:他这辈子精彩绝伦,但老了,心里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因为他这一生,爽是爽了,可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他的心中没有住着别人。在关系的这个维度上,他的人生是有些空白的。
无论是能力的形成,还是爱的获得,都是需要不断破自恋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起自恋而*终又放下自恋的过程。
依恋的形成
所谓“依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简单的理解是,自体都在寻找客体,我都在寻找你,像孩子和猫、狗、鹦鹉等动物的关系,天然都在寻找对情感对象的依恋。如果说,我对你的渴望得到了你的积极回应,那这份动力就在我和你之间建立了一份联结,我就会表达对你的依恋。
依恋的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紊乱型。一般人都属于前三种中的一种,表现比较稳定,但有人会在这三种中不断变换,这种叫“紊乱型”。
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幼儿园的家长日,家长(特别是妈妈们)到幼儿园班门口去看孩子。这时,你会看到,孩子们大致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种是,看到妈妈在门口,笑逐颜开,放下手里的东西朝妈妈扑过去,然后紧紧地抱住妈妈。这是安全型。
一种是,看到妈妈在门口,没什么反应,仍然玩手里的东西。这是回避型。
还有一种是,看到妈妈在门口,显得有些矛盾,看了看妈妈,想过去,但又有些犹豫。这是矛盾型。
安全型依恋,是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比较一致的积极回应,而*终我确信这份表达是基本受欢迎的。
回避型依恋,因为我对你的渴望得到的是一贯冷漠的回应,而*终我阻挡住我对你的渴望。
矛盾型依恋,我不能从你那儿得到稳定风格的回应,你忽冷忽热,于是我的情感表达矛盾了起来。
依恋的对立面,是自恋。
依恋意味着,我能够向你表达出我的动力。弗洛伊德*初把严重的自恋视为一种病态,并认为自恋是力比多(弗洛伊德自创的词,大致可以理解为动力)不能指向客体,而只能指向自体。
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恋像是你把动力(即能量)都憋在自己体内,对外部世界失去了兴趣。
后来的精神分析学家们不断发展“自恋”这个概念。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自恋和全能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集中论述了“全能自恋”的概念。即婴儿一出生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他一动念,世界就应该按照他的欲念给出回应。
如果世界总是不给出回应,婴儿就会生出自恋性暴怒,恨不得毁了整个世界。因为他有全能感,所以这个时候他真的认为他一发出暴怒,世界就会被他毁掉。他不能接受自己有这么坏,这时就会把这份毁灭全世界的坏投射到外部世界。这就变成,他觉得外部世界有一个“魔鬼”。这个“魔鬼”让他感到恐怖,所以他打造了铜墙铁壁,和这个“魔鬼”隔开,这样这个“魔鬼”就可以不攻击他了。
但是,这个铜墙铁壁打造出来后,也意味着,他将自己困在了里面,他的生命力也被憋在了里面,即力比多指向了自体。
我的一位来访者是经典的回避型人格。*初来做咨询的时候,他几乎没有一个朋友。他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几件小事接连遇到挫败,他就会有巨大的挫败感。同时,他会觉得,好像整个外部世界成为铁板一块儿,对他发出了严厉而彻底的拒绝。并且,他隐隐觉得,世界背后仿佛有一个狰狞的“魔鬼”在操纵着。彻底的孤独会带来彻底的黑暗。
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科胡特认为,咨询师对这样的来访者,妈妈对*初的婴儿,都需要扮演一个角色——自体客体 。
所谓“自体客体”,就是你的确是客体,在我这个自体之外,可我觉得你好像是我自身的一部分,我可以像控制自己的手臂一样控制你。自体客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让自体能够伸展、表达自己的能量。
从这个意义来讲,母亲*初真的是非常伟大的。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亲尤其需要“无我”。她放下了头脑层面的自我,由此可以和婴儿构建感觉和情感层面的联结,让婴儿感觉,妈妈好像是他自身的一部分一样好使,婴儿的能量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向妈妈表达了。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了“客体使用”这个术语,即妈妈以及其他抚养者允许儿童“使用”自己。我的一位来访者,从来不使用我们咨询室的纸巾,并且总是坐得非常端正,好像是她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她的手脚不能伸出笼子之外一丝一毫。
有一次,我们约了下一次的咨询时间。她从外地来,得早上5:30起床,考虑到这样太辛苦了,我建议我们的咨询时间不妨向后推半个小时。但她不敢,生怕会耽误我的时间。这可以理解为,她丝毫不敢“使用”我。
当一再确认不会给我带来麻烦后,她终于接受了我的建议,也**次使用了咨询室的纸巾。
等回到家之后,她发现自己也能“使用”父母了。以前,她对父母都极其客气,家里总是像坟墓一样了无生气。后来的某一天,她站在家里的客厅,突然一句话从心底升起:“我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个世界!”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需要这份感觉,这样才能够把他的动力指向客体、指向万物、指向世界。
当然,不只是孩子需要这份感觉,成年人的世界也一样需要。自体客体的延伸定义是,能够滋养自体的各种客体。
依恋*好是在孩子的时候完成,如果一个成年人还没有学会依恋,就会变得很麻烦,因为人都是自恋的,而依恋意味着你要低头。
低头是一个富含隐喻性的举动,像猫、狗和鹦鹉等动物过来对你表达依恋时,常常是先把头低下来让你摸。在我看来,低头这个动作就像是要放下高高的自恋,愿意表示处在比你低的位置上。
孩子容易处在全能自恋的幻觉中,但孩子同时还面临着一个事实——他的能力不足以自理,所以的确需要依赖成年人的帮助。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既是强大的,又是善意的,他就更愿意向这样的父母表示低头,同时又把情感等动力表达出去。
成年人会变得麻烦很多。成年人和孩子一样需要情感,但成年人相对有充分的资本可以自恋,或至少去保持自己的骄傲。我能照顾自己,为什么要向你低头?就算你再爱我,我还是想保持我的自恋、我的骄傲,而且我有能力保持。
一次,和一桌子帅哥、美女一起吃饭,就我长相普通。其间,一位帅哥说:“我们的条件都太好了,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恋爱时比较轻率。如果这场恋爱谈得太困难,那我就换一个,但这么容易换来换去,我们一直都没有学会好好去爱。”
其实,这不只是帅哥、美女的权力,很多相貌普通的人一样有这样的心理。就算不能比较容易地换恋爱对象,但我至少可以选择孤独、封闭。
所以,*好是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又充满善意的情感对象。
作者简介
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等城市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和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著有《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你总是会受伤》《为何家会伤人》等作品,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2017年7月,武志红在“得到”APP上线“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订阅人数超过20万人,在整个华人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6.6¥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9.6¥3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0¥45.0 -
字海探源
¥25.0¥78.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30.3¥52.0 -
乡土中国
¥14.6¥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2¥15.0 -
中国人的精神
¥9.9¥29.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1¥36.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9.8¥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1.4¥3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1¥36.8 -
理解生命
¥10.5¥32.8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那时的大学
¥8.4¥28.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22.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