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90357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28页
  • 出版时间:2019-11-01
  • 条形码:9787521903577 ; 978-7-5219-0357-7

本书特色

  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量增加而加剧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的结论是: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人们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全球变暖。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林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有二:一是提高自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累积,这一方面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另一方面是增加对大气温室气体吸收(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主要有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换和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等: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森林保护与经营管理以及碳封存技术等。碳封存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大规模地实践利用。
  森林是陆地上大的储碳库和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共储存了约2.48万亿t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就是碳汇。林木每增加1m3蓄积,平均要吸收1.83t二氧化碳,放出1.62t氧气。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森林碳汇功能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气候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大量增加而加剧全球气温持续升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对气候变化的结论是:人类大量使用石化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增多带来的温室效应是全球迅速变暖的主要原因。人们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全球变暖。这种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农林业、水资源以及人类健康都将产生广泛、深远和复杂的影响。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有二:一是提高自身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减缓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减少大气温室气体的累积,这一方面需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另一方面是增加对大气温室气体吸收(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主要有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换和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等: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森林保护与经营管理以及碳封存技术等。碳封存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大规模地实践利用。
  森林是陆地上大的储碳库和经济的吸碳器,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共储存了约2.48万亿t碳,其中1.15万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这个过程就是碳汇。林木每增加1m3蓄积,平均要吸收1.83t二氧化碳,放出1.62t氧气。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量占全球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量的90%。森林碳汇功能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气候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具有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同时还能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提供森林游憩与林产品等多重效益。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发展。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2009年6月,*总理在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论断;2011年,中国也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深圳、湖北、重庆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工作。2014年1月15日广东省也出台了《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2017年起中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并提出通过建立自愿碳交易市场,鼓励企业自愿参与碳减排交易,中国超过欧盟成为了全球大的碳市场。
  河南地处北亚热带与北温带过渡区域,水热光照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样、林层结构复杂、单位面积生物量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森林碳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森林碳汇与碳汇造林》一书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森林碳汇建设以及林业碳汇的计量、交易等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河南森林碳汇建设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基础与条件,厘清了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原理、详述了河南省森林碳汇建设思路、类型和发展目标,科学总结出适合河南各林区立地类型的126种典型造林模式,这对于提高河南森林碳汇工程质量、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该书实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实用价值较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森林碳汇建设以及林业碳汇的计量、交易等发展趋势, 详细论述了河南森林碳汇建设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基础与条件, 厘清了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原理、详述了河南省森林碳汇建设思路、类型和发展目标, 科学总结出适合河南各林区立地类型的126种典型造林模式, 这对于提高河南森林碳汇工程质量、促进林业碳汇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的贯彻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录

序言
前言
**章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节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概况
第二节 碳交易体系
第三节 中国碳交易市场

第二章 森林碳汇计量监测
**节 森林碳库的计量与分类
第二节 中国森林碳汇计量监测
第三节 森林土壤有机碳计量

第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效应
**节 氮沉降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
第二节 凋落物与土壤碳汇
第三节 造林树种与森林碳汇
第四节 土壤碳汇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养分添加的土壤碳汇效应

第四章 河南省森林碳储量
**节 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
第二节 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
第三节 河南省森林土壤碳储量

第五章 河南省森林碳汇潜力
**节 河南省自然资源
第二节 河南省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评价
第三节 森林河南建设目标与布局

第六章 河南省碳汇造林模式
**节 森林碳汇造林方式
第二节 河南林业发展三级区划
第三节 河南省森林立地类型
第四节 森林碳汇造林模型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附录2 河南碳汇造林示范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