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胡杨和灰杨的异形叶性及生长适应策略

胡杨和灰杨的异形叶性及生长适应策略

1星价 ¥115.4 (7.8折)
2星价¥115.4 定价¥1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773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164页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030677341 ; 978-7-03-067734-1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近10年对胡杨和灰杨异形叶性的研究工作为基础, 系统介绍了两物种异形叶发生分布、异形叶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异形叶生理特性, 以及异形叶养分和激素含量水平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规律, 初步阐明了两物种异形叶性产生的原因, 以及异形叶性在两物种个体发育过程的生长和生态适应中的作用。本书对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物种异形叶分子调控机理和生态适应策略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胡杨和灰杨概述1
1.1.1分类地位1
1.1.2地理分布1
1.1.3生物学特性2
1.1.4生态学特性3
1.2植物异形叶性研究进展6
1.3胡杨、灰杨异形叶性研究进展7
1.3.1异形叶形态解剖学研究进展7
1.3.2异形叶光合生理研究进展8
1.3.3异形叶水分生理研究进展8
1.3.4异形叶生理生化特性研究进展9
1.3.5异形叶空间分布研究进展10
主要参考文献11
第2章异形叶发生分布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6
2.1研究方法16
2.1.1研究区概况16
2.1.2试验设计16
2.1.3异形叶类型的划分17
2.1.4异形叶和花空间分布调查17
2.1.5数据统计分析18
2.2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18
2.2.1胡杨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18
2.2.2灰杨异形叶发生的时空规律20
2.3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2
2.3.1胡杨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2
2.3.2灰杨异形叶分布的时空规律23
2.4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3
2.4.1胡杨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3
2.4.2灰杨异形叶出现频率及分布比例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24
2.5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4
2.5.1胡杨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4
2.5.2灰杨花发生的时空规律25
2.6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6
2.6.1胡杨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6
2.6.2灰杨异形叶和花时空分布的重叠度分析27
2.7小结与讨论28
2.7.1胡杨和灰杨异形叶性的特点及生物学意义28
2.7.2异形叶性与花发生分布的关系28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3章异形叶形态结构特征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30
3.1研究方法30
3.1.1研究区概况30
3.1.2试验设计31
3.1.3采样方法31
3.1.4叶片形态结构指标测定方法31
3.1.5数据处理方法31
3.2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2
3.2.1胡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2
3.2.2灰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4
3.3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5
3.3.1胡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5
3.3.2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39
3.4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3
3.4.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3
3.4.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45
3.5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7
3.5.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7
3.5.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主成分分析49
3.6小结与讨论52
3.6.1异形叶形态结构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52
3.6.2异形叶形态变化与生态适应53
3.6.3异形叶解剖结构变化与生态适应53
主要参考文献54
第4章异形叶光合水分生理特性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57
4.1研究方法57
4.1.1研究区概况57
4.1.2试验设计58
4.1.3采样方法58
4.1.4叶形态和叶片干重的测定58
4.1.5叶片解剖结构指标测定58
4.1.6叶片生理指标测定58
4.1.7数据统计分析方法59
4.2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59
4.2.1胡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59
4.2.2灰杨异形叶形态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2
4.3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4
4.3.1胡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4
4.3.2灰杨异形叶解剖结构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6
4.4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7
4.4.1胡杨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7
4.4.2灰杨异形叶光合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69
4.5异形叶水分生理特性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1
4.5.1胡杨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1
4.5.2灰杨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2
4.6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3
4.6.1胡杨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3
4.6.2灰杨异形叶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随径阶和树高的变化规律74
4.7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5
4.7.1胡杨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5
4.7.2灰杨异形叶形态结构及生理指标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性77
4.8小结与讨论79
4.8.1异形叶形态结构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79
4.8.2异形叶光合能力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79
4.8.3异形叶水分利用效率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80
4.8.4异形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随胸径和树高变化的生物学意义81
主要参考文献81
第5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形态特征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84
5.1研究方法84
5.1.1研究区概况84
5.1.2试验设计84
5.1.3采样方法84
5.1.4茎叶和花芽形态指标测定方法85
5.1.5数据统计分析方法85
5.2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5
5.2.1胡杨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5
5.2.2灰杨当年生茎形态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6
5.3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7
5.3.1胡杨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7
5.3.2灰杨每枝叶片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1胡杨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88
5.4.2灰杨每枝花芽数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90
5.5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2
5.5.1胡杨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2
5.5.2灰杨茎叶及花芽形态变化与胸径和冠高的关系93
5.6小结与讨论94
5.6.1当年生茎、叶和花芽形态变化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94
5.6.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形态变化与植株阶段转变的关系95
主要参考文献95
第6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97
6.1研究方法97
6.1.1研究区概况97
6.1.2试验设计97
6.1.3采样方法98
6.1.4茎叶形态指标测定98
6.1.5茎叶生理生化指标测定98
6.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98
6.2异形叶生理生化特性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99
6.2.1胡杨异形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99
6.2.2灰杨异形叶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0
6.3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02
6.3.1胡杨当年生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2
6.3.2灰杨当年生茎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规律103
6.4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4.1胡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4.2灰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05
6.5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5.1胡杨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5.2灰杨茎叶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106
6.6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6.1胡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6.2灰杨茎叶生理生化指标与每枝花芽数的相关性107
6.7小结与讨论108
6.7.1异形叶和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随个体发育阶段的变化特点108
6.7.2异形叶和当年生茎生理生化特性与成花能力的关系109
主要参考文献109
第7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11
7.1研究方法111
7.1.1研究区概况111
7.1.2试验设计111
7.1.3采样方法111
7.1.4茎叶形态测定方法112
7.1.5茎叶养分含量测定方法112
7.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12
7.2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3
7.2.1胡杨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3
7.2.2灰杨异形叶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5
7.3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7
7.3.1胡杨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7
7.3.2灰杨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19
7.4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4.1胡杨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4.2灰杨当年生茎和异形叶养分含量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22
7.5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2
7.5.1胡杨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2
7.5.2灰杨茎叶养分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23
7.6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6.1胡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6.2灰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养分含量的相关性124
7.7小结与讨论125
7.7.1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随个体发育阶段变化的特点125
7.7.2异形叶及当年生茎养分含量与生殖生长的关系126
主要参考文献126
第8章异形叶及当年生茎激素含量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128
8.1研究方法128
8.1.1研究区概况128
8.1.2试验设计128
8.1.3采样方法129
8.1.4茎叶形态测定方法129
8.1.5茎叶内源激素含量测定方法129
8.1.6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29
8.2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0
8.2.1胡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0
8.2.2灰杨异形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4
8.3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8
8.3.1胡杨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38
8.3.2灰杨当年生茎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随径阶和树冠层次的变化规律142
8.4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6
8.4.1胡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6
8.4.2灰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胸径和冠高的相关性147
8.5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8
8.5.1胡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8
8.5.2灰杨茎叶内源激素含量与茎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149
8.6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性149
8.6.1胡杨每枝花芽数与茎叶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的相关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概述 1.1 胡杨和灰杨概述 1.1.1 分类地位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和灰杨( Populus pruinosa Schrenk,也称灰胡杨、灰叶胡杨)隶属于杨柳科杨属。胡杨在植物分类学上定名于 1801年。植物学家 Guillaume- Autoine Olivier将新发现的一种杨树定名为 Populus euphratica。国际杨树委员会认为,胡杨派只有一个种,即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其他属于同物异名,或不宜独立划分为种,涉及的名称有 Populus diversifolia、Populus ariana、Populus mauritanica、Populus bonnetiana、 Populus litwinowiana、Populus glaucicomans、Populus illicitana、Populus pruinosa、Populus ilicifolia、Populus denhardtiorum(王世绩,1996;王世绩等, 1995)。中国的杨树分类学家倾向于胡杨派包含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灰杨( Populus pruinosa)两个种的划分(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1984)。 1.1.2 地理分布 胡杨天然林存在于欧洲、亚洲、非洲大陆,分布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土耳其、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和西班牙(王世绩, 1996;王世绩等, 1995)。除此之外,在巴勒斯坦、约旦也有胡杨天然林分布,分布地海拔 250~2400m(赵能等,2009)。 世界胡杨林面积 648 719hm2(表 1-1)。其中,中国胡杨林面积占世界胡杨林面积的60.9%,中亚胡杨林面积占世界胡杨林总面积的 30.8%,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巴基斯坦的胡杨林面积合计占世界胡杨林总面积的 8.2%(王世绩, 1996)。 表1-1 各国胡杨林的分布面积(王世绩,1996) 在中国,胡杨主要分布在新疆,新疆胡杨林面积约 36万 hm2,约占中国胡杨林总面积的 91.1%;在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胡杨林面积 3.5万 hm2,占中国胡杨林总面积的 8.9%;在宁夏、青海,胡杨仅有零星分布(表 1-2)(王世绩, 1996;魏庆莒,1990)。 表1-2 中国各地区胡杨的分布面积(王世绩,1996) 在新疆,胡杨分布于北纬 36°~47°、东经 82°~96°之间的广大地区,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喀什河沿岸(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2)。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约 35.2万 hm2,约占中国胡杨林总面积的 89.1%,是世界上*大的胡杨林(王世绩, 1996)。 灰杨主要分布于中亚和伊朗,在中国仅分布在新疆(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2)。在新疆,灰杨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西南部,集中分布在北纬 37°~41°、东经 75°~82°之间的叶尔羌河、喀什河及和田河沿岸;此外,灰杨向东分布到东经 86°,南抵若羌瓦石峡之西,北达达坂城白杨河出山口,也少量分布于伊犁河谷。灰杨在叶尔羌河分布于海拔 800~1100m,*高分布于 1300~1400m,在海拔 1028~1394m的区域,水平和垂直分布范围都很狭窄,在塔里木盆地的分布区域也远远小于胡杨(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2;陆平等,1990;魏庆莒,1990)。和田河下游是灰杨分布*集中的区域,和田河下游与叶尔羌河下游的灰杨河岸林是欧亚大陆面积*大的灰杨林(陆平等, 1990;魏庆莒, 1990)。 1.1.3 生物学特性 胡杨为落叶乔木,高 10~20m,树冠开展。树皮厚,纵裂,为淡灰褐色。小枝灰绿色,幼时被毛。幼树及茎基部萌条枝的叶为条形或披针形,披针形叶全缘或疏生锯齿;成熟植株除了有条形叶,还有披针形叶、卵形叶及阔卵形叶,卵形叶及阔卵形叶有锯齿;叶柄长 2~4cm。果序长达 9cm;果为蒴果,长卵圆形,无毛。花期 3~4月,果期 7~8月。种子细小,黄褐色或淡棕褐色,倒卵形种子基部着生白色丝状冠毛(李志军等, 2019;周正立等,2005;李志军等, 2003;王世绩, 1996;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2;陆平等, 1990;魏庆莒,1990)。 灰杨为落叶乔木,树冠开展。树皮淡灰黄色,深裂。小枝、萌条枝密被灰色短绒毛。萌枝叶长椭圆形,叶两面被灰绒毛;短枝叶阔卵形,全缘或先端具 2~3疏齿,叶两面密被绒毛呈灰蓝色;叶柄较长。果序长 5~6cm;花序轴、果柄及蒴果均密被绒毛;果长卵圆形。花期 3~4月,果期 7~8月(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2)。种子小,红褐色,长圆形,基部稍尖,先端钝,种子基部着生白色丝状冠毛(周正立等, 2005;李志军等, 2003;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1992;王烨, 1991;魏庆莒, 1990;胡文康和张立运, 1990)。 胡杨具有异形叶性的生物学特性(黄文娟等, 2010a,2010b;魏庆莒, 1990),表现为幼苗阶段只有条形叶,成年植株有条形叶、披针形叶、卵形叶和阔卵形叶,所以胡杨有“异叶胡杨”之称。灰杨也具有异形叶性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幼苗阶段只有长椭圆形叶,成年植株有长椭圆形叶、圆形叶和阔卵形叶(刘帅飞等,2016;魏庆莒, 1990)。 1.1.4 生态学特性 1.1.4.1 胡杨生态学特性 从系统发育的历史来看,胡杨系地中海 —亚洲中部成分,是新疆荒漠中古地中海的典型代表。它受古地中海干热气候的影响,形成了喜光抗热、能忍受一定低温、抗大气干旱和抗风沙、耐盐碱、要求沙质土壤等适应荒漠条件的生物生态学特性(陆平等,1990)。 1)喜光、强阳性的特性 在自然状态下,胡杨树冠疏阔,要求较大的空间。苗期能在全光照下生长,而在郁闭度大、光照弱的条件下生长不良。胡杨在幼年阶段树高和胸径随着郁闭度的增加而递减,幼树枯木量则随之增加。胡杨趋光性很强,其生长随着光照条件而变化,树木主干向*强光方向生长,向阳面年轮宽,背阴面的年轮窄。胡杨分布现状表明,在光能充沛、太阳辐射量135~150kcal/(cm2 a)的地区胡杨能大片成林(王世绩等,1995;陆平等, 1990)。 2)喜温暖、能耐一定寒冷的特性 胡杨适应于≥10℃积温 2000~4500℃的温带荒漠气候,在≥10℃积温 4000℃以上的暖温带生长*旺盛。胡杨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在年平均气温 5~13℃、极端*高气温 40~45℃、极端*低气温 .40℃的盆地和扇缘带生长(王世绩等, 1995;陆平等,1990)。 3)耐盐力强但并非盐生树种的特性 胡杨之所以耐盐碱,一是能分泌盐碱,二是树体(即树干、树皮、叶、根)含盐量很高。胡杨树体内含有很多盐分,说明胡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了大量的可溶性盐类。由于胡杨各个营养器官组织中盐分聚集和增加,使其细胞液渗透压也相对增加,特别是根细胞渗透压的增加,增强了胡杨的耐盐性和抗旱性(王世绩等,1995;魏庆莒,1990)。 胡杨能耐盐,但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盐分的反应不同。胡杨在种子萌发至幼苗期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较弱的吸盐能力。当土壤可溶性盐总量大于 0.5%时,胡杨种子萌发受抑制;当可溶性盐总量在 1%时,幼树生长不良;当可溶性盐总量在 2%以内时,成年树尚可正常生长;当可溶性盐总量在 2%~5%时,成年树生长受到抑制(王世绩等,1995)。也有研究报道,除地表盐结皮外,土壤总盐量在 1%、Cl.浓度在 0.2%以下时,胡杨大都生长良好;总盐量大于 3%、Cl.浓度大于 0.7%时,胡杨生长受到抑制,出现枯梢现象;总盐量大于 5%、Cl.浓度大于 1%时,胡杨根蘖萌发能力完全丧失,甚至大片死亡(魏庆莒, 1990)。 4)喜湿润能耐大气干旱的特性 胡杨在幼苗阶段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地下根系迅速深入到土壤稳定的湿润层,以保证幼苗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平衡。胡杨在成株阶段发育出庞大的扩散水平根系,从大范围的土壤中吸收水分(郑亚琼等,2013;李志军等, 2003;张胜邦等, 1996;王世绩等, 1995;魏庆莒,1990)。通常,胡杨 50%以上的水分含在粗根中,树干组织内也含有多量水分。胡杨通过减少蒸腾或以其他特有的生理作用调节体内水分平衡,增强抗旱性(魏庆莒, 1990)。 胡杨的异形叶和叶的革质化是值得注意的。胡杨幼苗时期,由于根系还没有充分发展,幼苗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受到一定限制。这一时期它所具有的条形叶叶面积较小,对减少水分蒸腾和散失有一定作用。成年后,各类异形叶革质化,同样有利于减少蒸腾和耗水。胡杨叶为等面叶,叶片厚、栅栏组织发达,显示出胡杨的叶形结构适应荒漠干旱气候的生态学特征(李志军等,1996;王世绩等, 1995;蒋进, 1991;魏庆莒, 1990)。 5)抗沙埋耐腐蚀的特性 胡杨有明显的主根,又有发达的水平侧根系,这种独特的根系结构可使树体有较强的抗风作用。胡杨树干短粗、树冠稀疏、枝短叶稀、透风性强。因此,在各地胡杨林区内,除有些枯死的腐朽木外,很少看到风倒木。在沙漠前沿地带,流沙强烈移动,林内积沙逐年增加,生长在林缘的胡杨树干经常被沙漠所淹没,残留于沙丘上的树冠对流沙起到阻截作用。胡杨根蘖性强,可分蘖出许多植株,具有“一棵胡杨一大片”的特点,这种繁殖特点是胡杨天然更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胡杨能在干旱荒漠区遗留的一个重要原因。胡杨失水后遗留的枯立木很长时间仍屹立不倒,即使倒木也长时间不会腐烂,因此有“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之说,形容它生命力强、抗风耐腐蚀能力强(张胜邦等, 1996;王世绩等,1995;魏庆莒, 1990)。 1.1.4.2 灰杨生态学特性 灰杨和胡杨都是荒漠河岸林的建群种。灰杨系伊朗—亚洲中部成分,也是新疆荒漠古地中海植物发生的典型代表,是由上新世发展而来的荒漠河岸林,它在荒漠中不能脱离潜水和径流水而生存,是典型的潜水旱中生植物(陆平等, 1990)。灰杨的生态学特性主要表现在要求较高的热量、充足的潜水,但不能忍受较久的低温、强盐渍化和黏重土壤(王世绩等,1995;陆平等,1990)。 1)喜光、强阳性特性 灰杨是强阳性树种,从种子到裸地成林,要求在不遮阴条件下进行。因此,在林分中很难容忍其他乔木树种与其混生,在大树树荫下也少见有根蘖植株发生。分布在河湾的灰杨幼龄林、干材林中,基本上没有胡杨伴生,而在阶地生态条件差的林分中,因郁闭度低,胡杨相应增多,可占林分的20%~30%或更多(陆平等,1990)。 2)喜温暖、能耐一定寒冷的特性 灰杨喜高温,也能耐一定寒冷,它分布于暖温带的塔里木盆地,越过天山进入温带的准噶尔盆地则难以生存。灰杨林集中生长于叶尔羌河一带,这里太阳辐射量为 142~ 148kcal/(cm2 a),日照时数达 2700~2800h;年平均气温 11.5~12℃,1月平均气温 .7.6℃,极端*低气温.19.1℃,7月平均气温 26℃,极端*高气温 42℃,≥10℃积温 4159~4368℃,这可能是灰杨适宜生长的光照和气温(陆平等,1990)。 3)喜沙壤土的特性 灰杨喜生于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上。在此种类型土壤上,灰杨一般长势较好,如 35年生的灰杨林,郁闭度 0.6,平均树高 13m,*高达 15m,平均胸径 24cm,密度可达 700株/hm2。灰杨不宜在黏土上生长,在地形一致的条件下,若局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