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1073330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5
- 出版时间:2021-05-01
- 条形码:9787107333071 ; 978-7-107-33307-1
内容简介
鉴于教育文化学学科的特定性质以及自身的不成熟性,《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教育文化学》没有刻意在逻辑体系上下功夫,全书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几部分:导论是就教育与文化的基本关系作概略性的论述,并就文化的概念以及教育文化学的学科立场进行分析,意在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立论的基础;首章、第二章是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沿着时光隧道回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相关研究,给读者提供“史”的视野;第三、四、五、六章是从文化历程的角度分析文化发展的四个基本方面——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变迁、文化整合与教育的相互关系,给读者提供宏观的教育文化观;第七、八、九、十章是将分析角度从宏观的文化历程转向微观的学校文化,在概述学校文化之后,分别就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这些与学校生活休戚相关的文化类型进行论述,给读者提供学校生活的文化分析成果;*后一章可以看作《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教育文化学》的结束语,是围绕教育的文化使命展开的,给读者提供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现时代“图景”。
目录
**节 什么是文化
第二节 文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文化学的发展与教育文化学的构建
**章 教育文化观的历史考察
**节 文化与教育:词源学上的考证
第二节 我国教育文化观的历史嬗变
第三节 西方教育文化观历史概观
第二章 多维视野中的教育文化观
**节 西方教育流派教育文化观钩沉
第二节 文化人类学流派教育文化观述要
第三章 文化传播与教育
**节 文化传播概述
第二节 文化传递与教育
第三节 文化输入与教育
第四章 文化冲突与教育
**节 文化冲突概说
第二节 文化冲突的由来及对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中的文化冲突:类型与原因
第四节 教育中的文化冲突:批判教育理论的分析
第五章 文化变迁与教育
**节 文化变迁的界说
第二节 文化变迁的动因与教育
第三节 文化变迁的类型与教育
第四节 文化变迁的阻力与教育
第六章 文化整合与教育
**节 什么是文化整合
第二节 文化整合的类型与教育
第三节 教育整合文化的新方式:多元文化教育
第七章 学校文化概述
**节 学校文化的界说
第二节 学校文化的特性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构成
第八章 教师文化
**节 教师的文化特性
第二节 教师的文化类型
第三节 教师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
第九章 课程文化
第十章 学生文化
第十一章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教育的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教育文化学》:(二)阶级文化冲突与教育在原始社会中,文化主要衍生于种族血缘关系,它是沿氏族一胞族一部落民族的文化进程发展的。这一时期,人们共享一种文化制度,并具有共同的精神形态。但是阶级出现以后,文化的阶级性就开始从种族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从一般的民族观念中分化出来,从而使文化的民族性让位于文化的阶级性。产生了阶级,也就产生了阶级的文化意识,即使是同一民族的人们也开始从文化的阶级属性上,即人们在社会中不同的身份、地位、利益等,寻找自己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归属。自此以后,人类文化史上所进行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领域上,还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上,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才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教育也因这种阶级文化之间的对立而分为两种,一种是统治阶级的教育,另一种是被统治阶级的教育。这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教育,在各自强化着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反映着与另外一个阶级的对立。教育毕竟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不存在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教育者从自己所属的阶级利益出发,向受教育者灌输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力图使他们接受特定阶级的普遍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与其相对立的阶级的思想观念;他们从传授本阶级的思想观念出发,排斥、批判对立阶级的价值规范,使受教育者逐步意识到不同阶级文化的差异、竞争与对抗。可以说,在历史上任何时期,教育都是各阶级争夺的主要阵地,是传播阶级思想的主要手段。它所传递的阶级文化的冲突既使受教育者明了了所属阶级的意识形态,也使受教育者意识到了与其相对立的另一阶级。换句话说,使他看到了不同阶级文化的冲突。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墨、法、阴阳、道家互相抗衡,各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阶层,他们都以私学为手段,广纳门徒,传播自己的主张,把对弟子的讲学作为阶级抗衡的战场。(三)外来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冲突与教育教育中的第三类冲突是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间的冲突。同一民族长期共同参与、分享着一种文化制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的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的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特点上的精神形态的不同。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区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当渊源不同、性质不同以及目标取向、价值取向不同的外来文化移入本民族文化时,就会由比较、竞争发展为对抗、冲突。虽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对抗、冲突可能会融合、协调,并组成新的文化体系,但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几乎是它们相互吸收、融合而趋于一体化所必经的一个阶段。当然,其中也存在两种文化相持、共同存在的情况,但这个时期一般不会太长。一般说来,教育所反映的这两种文化间的冲突,大多是在它们相互接触、传播之后。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不同的教育制度会作出不同的应答:如果教育制度是封闭的,排斥外来文化影响的,那它就会仍然立足于本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作为唯一得当的教育内容,并尽可能地避免受教育者与外来文化接触;如果教育制度是开放型的,是吸收、融化外来文化要素的,那它就会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鉴别、取舍外来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使受教育者适应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果教育制度是封闭与开放混杂在一起的,那它就会在某些方面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一些要素,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则对外来文化持排斥态度。教育如何吸收外来文化,一方面依赖于教育制度的性质,另一方面也依赖于社会其他领域,如宗教、法律、意识形态甚至物质领域等已渗入外来文化的程度。如果外来文化已经弥漫于这些社会领域,教育上对它的阻抗就几乎是无济于事的。汤因比曾经说过:“在文明的一般接触中,只要被侵入的一方没有阻止住辐射进的对手文化中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因素在自己的社会体中获得据点,它的唯一的生存就是来一个心理革命。”……
-
三国演义-(全二册)
¥9.9¥30.0 -
谈文学
¥6.2¥20.0 -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本
¥6.7¥15.0 -
趣谈楹联-典藏版
¥5.1¥19.8 -
朝花夕拾
¥4.3¥16.8 -
小王子
¥8.9¥29.8 -
中学文言文解惑
¥7.0¥22.5 -
想念地坛
¥10.4¥36.0 -
毛姆短篇小说集
¥14.1¥38.0 -
飘
¥17.2¥35.0 -
道德经
¥17.2¥48.0 -
妙品汉字-典藏版
¥4.5¥18.0 -
老人与海
¥6.9¥28.0 -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25.6¥32.0 -
聊斋志异-(无障碍阅读本)
¥7.0¥26.0 -
艺术卷-[五代-现代]-图解中国文化
¥5.1¥19.8 -
吃透古诗文:夏昆带你学语文(初中卷)
¥15.2¥38.0 -
写作课
¥18.4¥46.0 -
红与黑:插图全译本
¥9.7¥36.0 -
世说新语
¥10.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