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1402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17140221 ; 978-7-5171-4022-1

本书特色

《茶与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戴荣里是一位对生活有着深度思考的作家。他透过茶与书,观察与书写这个世界,既有充满真挚情感的流露,又有对客观问题哲学性的思考。快节奏的生活中,难得有一位智者愿意慢下来品读人生,带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听风听雨,看山看水,品茗吟咏,在清风明月间晓见人生的真谛,找回自己心灵的栖息地。

内容简介

《茶与书》作者戴荣里。书稿分为茶篇与书篇两部分,共收入90余篇散文、杂谈等文章。茶篇,作者通过自己对茶的观察、对茶文化的解读,以及自己所经历的与茶相关的事情的记述,来表达自己对于茶本身和茶所延伸出来的事物或事件的看法与思考。书篇,主要记述了作者关于阅读、写作、文学的一些所思所想,以及由书所引发的一些人生思考。作者笔调细腻,对事对人观察入微,描写细致,富于联想,引人入胜,读之有一定的代入感。一些篇目中关于茶与书所引发的思想阐释有一定深度,是一部思想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作品。

目录

茶篇

茶与地铁 / 003

出租车司机与茶 / 005

端一杯茶乘车 / 007

茶与行走 / 009

茶与男人 / 011

女人与茶 / 013

爱与茶 / 015

茶与歌 / 017

茶场偷酒 / 019

茶里茶外 / 021

酒与茶 / 023

喝茶人的个性 / 025

茶与水 / 028

中外茶道的区别 / 031

作家与茶 / 033

梵高与茶 / 036

茶与文章 / 038

读书与喝茶 / 040

茶串《红楼梦》 / 042

茶筛之夜 / 045

茶的价值 / 047

老茶新喝 / 049

茶禅一味 / 051

喝茶的经济学 / 053

茶桌上的经济学 / 055

阳光与茶 / 057

茶与黄河 / 059

安化黑茶的穿透力 / 061

胡侃赣茶 / 064

山中一日 / 069

夜游古镇 / 071

婺源印象 / 073

喝茶人的个性 / 076

书篇

回忆那些悄然逝去的温暖 / 081

一个人的心胸 / 085

尊重孩子 / 088

无贡献不交流 / 091

文学的边界 / 093

文学与说话 / 096

男人的霸气 / 098

作家说话的方式 / 100

读书之达 / 102

猫 / 106

看过的风景 / 108

茶道的自然 / 115

安阳印象 / 117

包容与决绝 / 120

吃 相 / 122

存在感 / 126

读书妙生活 / 128

佛坪的水 / 130

孤寂之美 / 133

孩子的眼睛和大人的眼睛 / 135·004·

河边转圈 / 137

回到少年 / 140

酒 / 143

垃圾人 / 146

老 街 / 148

冷 晨 / 152

冷兄,走好! / 154

闹中取静 / 157

螃 蟹 / 160

恰 好 / 163

且 写 / 165

趣 活 / 167

人生时时是清晨 / 170

散文的真善美 / 172

剩余六分之一 / 174

书是什么 / 177

她已化作天边的白云 / 181

泰山石 / 184

天下有多少鸟儿 / 187

铁瓦寨 / 190

文学有时是一个人寂寞的行走 / 194

文学与说话 / 197

文 身 / 199

无理而活 / 201

熊猫是*古老的禅者 / 203

意 义 / 207

与虚有关 / 210

植物园里的遐思 / 213


展开全部

节选

茶与地铁 喝茶在北京逐渐盛行,读书人喝茶,商人喝茶,引车卖浆者也喝茶。身边谈茶文化的朋友多了起来,不读几本茶书,就有点显得没有文化。茶又成了中外交流的媒介。看几个外国人竟然把日本人的茶道讲得比中国人讲中国茶道还要好,遂觉惭愧。我不喜欢喝茶——这是少时家穷喝不起茶的缘故——但对中国茶文化不了解,对一位写作者来说,不能不算一种悲哀。所以在听过几次茶文化讲座之后,也找来几本茶书看看,困而学之嘛。 中国的茶文化,自有一番味道。毕竟喝茶于我而言,纯属外行的外行。看茶书*好的时光就应该以业余的业余来打发,自然,上下班乘坐地铁,看一些茶书,一来攒一攒茶知识,二来打发一下闲散时光。却不料,这一看, 真是惊吓得不得了。 茶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的经济史。中国学者写茶文化的书很有意思,多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写起。其实,中国茶的历史一直在向前推,史料记载是*初的证据,继而的考古发现又是证明。很多资料表明,世界*初的茶叶产自中国的西南地区。茶叶从陆路和水路向外延伸,由此打开了全国喝茶的历史。外国学者也从中国茶的发展中看到农业文明的传播、城市文化的兴起。日本学者和英国学者对中国茶发展史的研究值得中国学者借鉴,从茶的传播分析中国历代经济的发展,很有趣味。其实,茶的使用可能在人诞生后不久就有了,起初人们对茶叶进行咀嚼,方式是简单的,后来越来越复杂,从偏僻之地到富庶之地,从乡村到城市,经济史的轨迹还是很明显的。 茶的历史展现了中国的对外交流史。日本所派出的遣唐使团,得以让茶文化在日本生根。至今日本保留的茶文化,仍有盛唐遗风。*早的茶叶输入到欧美国家,据学者们介绍是在十六世纪初期,*初传往英国的茶并不是红茶。英国后来把中国的茶籽播撒到英国殖民地,让中国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阔。明朝茶叶外贸成为中国对外经济收入的大头,到了清朝末年,茶叶再次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角。中外交流,茶功不可没。 茶的历史也展现了中国的交通史。中国茶叶的传播在国内外也依赖各种运输方式。在茶马古道上,人们能从遗迹中感受当年的马蹄声声;漂洋过海的帆船让中国茶走向更多国家。当代铁路运输为中外茶贸易做出了更大贡献。研究茶与交通之间的关系,也有无限空间。 茶的历史也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发展史。像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保留了中国早些朝代茶文化的历史基因。细腻、优美的茶艺表演,让每一位感怀历史的人都会不胜感慨。 在地铁上阅读这样的茶书,像喝茶一样享受。中外学者不同的研究方式,不仅客观展现了中国茶发展的历史,也让人在历史的隧道里感受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茶书,比茶浓厚。在熙熙攘攘的地铁上,与茶书相伴,就如与茶相伴, 让我暂时忘却世间的一切,从一个随意的地铁站,抵达另一个地铁站,喧嚣的城市,就会变得寂静下来。

作者简介

戴荣里,1964年生于山东临沂兰陵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散文作家,曾出版散文、报告文学著作近四十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