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1315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6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19131562 ; 978-7-5191-3156-2

本书特色

帕夫雷什中学原是苏联乌克兰境内一所普通的十年制乡村学校,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三十多年的耕耘下,成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乐园,教育家饱含深情地称它为“蓝天下的学校”。帕夫雷什中学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方面的教育探索,使它蜚声海内外,成为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 这里有睿智而伟大的教师集体,他们尊重、热爱孩子,注重发掘、培养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这里有童话般的校园,阳光明媚、树木葱茏、鲜花盛开,充满童趣的小房子和小动物趣味横生。这里还有当年师生们亲手建设的果园、花圃、温室、活动室……,无不充满了创造性和教育智慧,至今仍滋养着孩子们的心。 寥寥数语,说不尽学校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和精妙绝伦的教育理念,细读这本堪称“活的教育学”的著作,相信广大教育工作者定会深受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全面论述学习教育的著作,本书收录了作者对三十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既有对校长工作的总结与思考,也有如何发展教师的精神素养和知识素养,帮助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当然还是教育家及同事们如何发展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书中每个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故事,揭开了教育儿童的现实面貌,饱含着他人道主义的教育思考。本书对于学校及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目录

前言

**章 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
一、深思如何领导好学校
二、我们的教师和教育者
三、校务会议的组成和作用
四、我们怎样在校长和教导主任之间实行分工
五、帮助教师完善教育技巧
六、集体研究“思维与情感的统一”问题
七、我们的传统

第二章 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
一、培养对自然财富的珍惜爱护态度
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环境
三、校园及其教育作用
四、校舍内部陈设的教育作用

第三章 关注健康与体育
一、学生的健康与精神生活
二、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劳动和作息制度的卫生保健要求
三、劳动是增强体质的手段
四、课堂上的体育和运动
五、体育与空余时间和休息问题

第四章 德育
一、公民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
二、从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途径
三、信念在道德成熟时期如何发展和巩固
四、社会定向——信念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五、敏感性和同情心的培养
六、培养诚实和荣誉感
七、培养男女青年相互关系的道德美感
……

第五章 智育
第六章 劳动教育
第七章 美育

展开全部

节选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经典丛书:帕夫雷什中学》:孩子们在低年级班,除了做一些*简单的材料加工活动之外,还学习装配和制作、组装和拆卸构筑物、机器和机械的模型(玩具)。劳动中含有游戏成分,构筑和制造模型先从使用软金属丝和塑料薄板做起。孩子们用铁丝制作动物、野兽,然后再过渡到制作拖拉机、汽车、飞机、起重吊车、挖掘机、输送机的模型,用木头、金属、黏土和塑料构件、薄板搭建房屋和经济建筑物的模型。随着对木料加工的熟悉,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胶合办法制作构件。在个别课上,孩子们学习用混凝纸制作人物和小动物。孩子们在低年级开始掌握工具。我们认为,手工劳动使用的儿童工具有着很大的意义。中年级的学生利用劳动课在钳工车间为小同学制作木工削刀和刻刀以及镂刻纸张和硬纸板的刀剪用具,还制作制砖机,小同学可以用它制作盖玩具房屋用的小型黏土砖块。小型凿子、斧子、锤子等工具在儿童劳动中都要使用。孩子们学习了材料加工之后,逐渐过渡到制造一些物件和东西——由各个部件的完好及其相互作用决定整体完好的那种物件和东西。计算准确、加工和装配精细、各个零部件的相互作用严密协调……小学阶段的这些劳动素养的品质,对日后的劳动教学很重要。比如,四年级学生可用弹簧和剪刀装配成修剪小树枝的工具。在生活中有些技能和技巧,已从职业性的变为通用的技能和技巧(如在不复杂的车床上工作的技能),成为劳动的基本技能。所以我们在低年级班的大纲里补充了用车床加工木材和金属的内容。孩子们在小型机床上用木材和软合金车小轴和螺栓。低年级学生通过在教学实验园地的劳动,掌握农业方面的创造性劳动的技能和技巧。他们不是做辅助性的、次要的农活,而是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些对他们的年龄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劳动任务,并获得物质成果。孩子们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在小块地上做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看管树木、种植粮食和技术作物等系统的农业劳动,某一项用一年时间,另一项用四年时间,再一项则用七八年时间。每个孩子在小学期间就能种植出很高产量的农作物:在人们至今只种出一穗的地方得到两穗的收成,领会到了大自然的赐予要依靠人的智慧、意志和创造。个人的劳动体验对于这一信念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每个孩子到二年级时就会分到一平方米的土地,他要在这块土地上种出500克小麦,这合每公顷50公担的产量。在三四年级种植的产量更高——每平方米600到700克小麦(合每公顷60至70公担)。孩子们精心地照管每株作物,珍惜每粒粮食。待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可培植出树龄达三四年的树苗(这项劳动从学校生活的**个秋天或**个春天开始)。此外,学生在入学的**个秋季就栽种一棵果树,待他们小学毕业时,果树就已开始结果了。五至八年级学生在车间和教学实验园地劳动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技能和技巧,加强劳动的公益性和生产性,在发展天赋、倾向和才能的基础上增强兴趣的区别。学生掌握钳工、车工、电气安装工的技能和技巧,照管作物和动物的技能和技巧。经验表明,在八年级就转入生产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合适的(学生在八年级学习内燃发动机及*常见的工作机器的运转原理、电气安装等)。在学龄中期,劳动的教学因素与生产因素结合得更多了。不仅要学会,而且要做出有益的、有用的东西,这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原则之一。五至八年级的学生在车间和工作室里制作教学仪器和教具,制作活动模型、工具、机械劳动工具、工艺过程用的设备。每个班集体或者学生小组在车间里制作比较复杂的机械劳动工具——车床、钻床或者铣床,土壤加工和作物管理I具等。这种劳动都具有综合技术的明确方向,并有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少年时期就熟悉生产的一般原理,掌握了一系列具体劳动部门通用的技能和技巧。我们很重视制作数学、物理、化学直观教具,以及在教学实验园地和车间里工作用的*普通、*简单的工具和力学、电学方面不复杂的仪器和直观教具等。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技术思想达到多高水平,攀登科学思想和劳动素养顶峰之路,都要经过掌握技术基础知识,即经过学习内燃发动机、涡轮机、条锯和圆锯等阶段。就像没有基础知识就不能接近科学前沿一样,没有掌握简单的工具、仪器、机械,就不能掌握复杂的技术和培养起高度的劳动素养。每一个学生在五至八年级学习期间,都要在教学实验园地里完成下列个人任务:种植粮食作物和技术作物(3-10种),将培植的果树品种嫁接到25种野生果树上,培植果树苗木,建立苗圃,提高土壤肥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