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养生经-最适合中国人的滋补祛病食疗方大全集

包邮餐桌上的养生经-最适合中国人的滋补祛病食疗方大全集

1星价 ¥15.1 (4.6折)
2星价¥15.1 定价¥32.9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77451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5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37745130 ; 978-7-5377-4513-0

本书特色

中国人餐桌上的食疗方  了解古老的饮食智慧,顺应食物与体质的配补关系;分明四季饮食,协调滋补与健康;从“吃”入手,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加油!

内容简介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吃”,其实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  东汉大医家张仲景说:“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相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可见对症食疗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药膳是*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养生方式,这种药食相助的特殊食品,既能食用充腹,又可保健养生。正确进补、增强体质、健康养生。

目录

**篇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吃的智慧”——老祖宗传下来的药食通补之道
**章 膳食平衡,长寿延年
食不得法,病从口入
“吃”出来的疾病
科学饮食六不宜
好习惯让你避免“病从口入”
十种食物不宜多吃
调和五昧,吃出健康
分清食物“四性”,远离“同性”饮食
长寿饮食四字箴言
吃饭也要“亲贤远佞”
一日三餐,巧食不得病
吃饭养生的原则
家常便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茶、汤、粥——长寿老人的三件宝
“早晚喝粥,中午吃饭”,想不长寿都难
膳食的三种变法

第二章 科学用药,健康相伴
中药当中蕴含长寿的智慧
什么是药物调理养生
药物调理养生的原则
老中医推荐的长寿方
延缓衰老的复方
延缓衰老的单味药物
辨证施补,用对方药才有效
益寿延年方的特点
辨证施补

第二篇 应时应季滋补祛病食疗方——《黄帝内经》教你顺应自然,健康饮食
**章 天人合一,应季调补
春季温补,护肝养阳提高免疫力
春季气候特征
春季为何易上肝火
肝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肝火过旺易生哪些疾病
服用泻火药需遵循的法则
科学饮食防肝火
上小火多喝茶,上大火才喝药
导致肝火更旺的不良饮食方式
推荐食谱
春笋烧兔/春笋炒肉丝/香菇炒笋片/芦笋炒蟹腿/芦笋扒香菇/芹菜鳕鱼荠菜春笋煲/火腿鲜笋汤/莴笋凤尾菇汤/鲜虾莴笋汤/肉丝芹菜汤/芹菜叶粉丝汤/芹菜核桃鸡汤黄豆芽肉丝汤/豆芽海带汤/香菇红枣汤/红枣芹菜汤/百合红枣汤/韭菜银芽汤
夏季清补,清热祛湿调理脾胃
夏季气候特征
夏季为何易上心火
心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心火过旺易导致哪些疾病
婴幼儿心火过旺有哪些表现
科学饮食防心火
推荐食谱
黄瓜炒杂菇/皮蛋炒黄瓜/黄瓜炒肉片/鱼香茄子家常茄子/毛豆烧茄子/蒜香茄子炒墨鱼柳/肉末炒茄子/鲶鱼烧茄子/干煸苦瓜
……
第三篇 不同人群、体质调理食疗方——《黄帝内经》教你量身定制养生菜单
第四篇 日常保健祛病食疗方——老中医教你以食补身
展开全部

节选

  分清食物“四性”,远禹“同性”饮食食物分四性食物的“四性”指食物具有温、热、寒、凉4种不同性质。在“四性”的食物中,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起到清热祛火、排毒的作用,还能够减缓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于一些慢性炎症亦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效果,如白菜、南瓜、藕、兔肉、田鸡等;温、热性食物具有温阳驱寒的作用,能够起到补虚养血、强身健体、祛寒除湿的作用,如生姜、蒜、葱、韭菜、狗肉、羊肉等。辨证施治,远离“同性”食物  食物有“四性”之分,人的体质也有寒、热之别,因此,食物的选择还要根据人体体质的不同,因人而异。具体来说,寒性体质的人产热低,手足较冰冷,脸色苍白,容易出汗,大便稀溏,喜欢喝热饮。寒性体质的人如果食用凉性食物,则其自身冰冷的感觉更严重,而由于四肢冰冷感增加,末梢血液循环不良,就会造成即使在暑热天气下,仍有手足麻痹的感觉,进入冬天后寒证则会更加剧烈。怕冷的人,不宜吃螃蟹、竹笋、柿子和香蕉,因为这些食物性寒凉,吃了会使肠胃不适,甚至造成腹泻,使阳气受到损失。热性体质的人,产热量大,脸色红赤,容易口渴,小便色黄赤而量少,喜欢喝冷饮。如果热性体质的人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则会越发导致口干舌燥、上火,使热证加剧。火旺的人应尽量少吃羊肉、狗肉、泥鳅、桂圆和韭菜,因为这些热性食物火大,食用后会口干舌燥,浑身不舒服。  因此,秉承“同性相斥”的原则,寒性体质的人就应该避免食用寒性食物,热性体质的人就应该避免食用热性食物。了解自己的体质,看清了食物的“性情”,就能够正确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食物,而避开那些让自己不舒服的食物了。正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调和食物“五味”才能有利健康。辨明食物五味  在中国古代医学中,食物除“四性”之外,还有“五味”之说,即酸、辛、甘、苦、咸,它是食物性能的又一表达。  酸味食物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比如乌梅、山楂、石榴等。但凡事讲究“过犹不及”,“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即食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引起皮肉坚硬、皱褶,失去弹性,嘴唇也会变厚并且经常起皮。  ……

作者简介

  彭玉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世中联体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亚健康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亚健康专业调理机构服务水平星级评审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其中从事内科、中医周围血管科专业10余年,创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亚健康专业5年,目前任职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亚健康科主任。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参编书籍7部,主持及参加课题9项。具有多学科临床经验,擅长应用中、西医双套体系诊疗疾病,特别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综合调治及中医养生调摄颇有研究。主攻:动脉硬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慢病调治;失眠、慢性疲劳、问题皮肤、卵巢调理等亚健康人群的综合调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