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与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信息技术对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与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1星价 ¥53.0 (7.8折)
2星价¥53.0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13340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21813340 ; 978-7-5218-1334-0

本书特色

 “以史为鉴”,金融业的区位分布对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的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但金融业区位分布的这种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需要遵循相似的分布模式、受相同的影响因素驱动。缘由在于,各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技术水平、外在环境等的差异决定了各国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增长对金融功能的不同需求,从而也决定了金融业的空间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济地理学家们首次提出“地球村”、“地理终结”、“地理死亡”等理论思想。国际相关实证研究显示在城市层面上,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郊区化逐渐显现;在国家层面上,金融集聚活动更加紧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一直持续加大信息技术建设投资,加速金融信息化、金融电子化建设。因此,信息技术是否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是否已改变我国金融业的区位分布模式,金融行业信息技术投资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政府、经济地理学家和管理学者的共同关注。

内容简介

“以史为鉴”,金融业的区位分布对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时期的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但金融业区位分布的这种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需要遵循相似的分布模式、受相同的影响因素驱动。缘由在于,各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政策制度、技术水平、外在环境等的差异决定了各国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增长对金融功能的不同需求,从而也决定了金融业的空间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发达国家的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经济地理学家们首次提出“地球村”、“地理终结”、“地理死亡”等理论思想。国际相关实证研究显示在城市层面上,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郊区化逐渐显现;在国家层面上,金融集聚活动更加紧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一方面,我国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人才建设、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一直持续加大信息技术建设投资,加速金融信息化、金融电子化建设。因此,信息技术是否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是否已改变我国金融业的区位分布模式,金融行业信息技术投资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政府、经济地理学家和管理学者的共同关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数据来源 1.3 本书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区位选择理论文献综述 2.3 区位分布的模式 2.4 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 2.5 信息技术投资价值文献综述 第3章 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区位分布的测度 3.3 我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统计模型的构建 3.4 我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的实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金融服务业区位因素体系 4.3 中国金融业区位因素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技术对我国金融业区位分布的影响 5.1 引言 5.2 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区位分布的互动研究 5.3 信息技术对金融地理分布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互补理论的金融业信息技术投资价值分析 6.1 引言 6.2 信息技术与金融集聚的关系与模型 6.3 信息技术与金融集聚互补效应的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信息技术网络效应的金融集聚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7.1 引言 7.2 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7.3 模型设定与计量方法 7.4 实证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与建议 8.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红,女,福州大学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自2012年以来开展区域金融方向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