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217407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82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21740776 ; 978-7-5217-4077-6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读者对象 ?? 政策制定部门、科研机构、保险公司、医药企业等上层建筑 ?? 企业家、投资人、政策解读者等※一部带领读者进入抗衰科学前线的划时代作品 ※本书藏着令你引领时代的“信息差” ※登上《自然》(Nature)封面,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20年研究成果 ※揭示长寿时代的经济、投资、健康、教育、技术新生态 ※吴军、王钊、韩敬东、周春生、仇子龙、曹文凯、《基因传》《百岁人生》作者 一致盛赞! ☆登上《自然》(Nature)封面,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20年研究成果! ?? 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抗衰科学家大卫·辛克莱20年研究成果。 ?? 巴菲特、李嘉诚等投资者关注该领域 ?? 复旦大学与其联合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封面! ☆ 一本富有远见的书,一个大胆的未来愿景,一套迭代的社会体系,一份实用的抗衰指南 ?? 细胞与身体为什么会衰老?做对哪几件事就可以轻松延长寿命? ?? 当退休年龄不是60岁,而是65岁甚至更高时,每个人该如何从现在开始规划职业路径? ?? 李嘉诚、巴菲特都在入场的“大健康板块”,普通人如何抓住投资风口? ?? 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期限拉长,子女储蓄和教育投资结构应该怎样配置? ?? 世界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将发生怎样的巨大改变?这些又为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 全面揭示长寿时代的经济、投资、健康、教育、技术新生态 · 2021年普查显示:中国出生率下滑,劳动力减少,老龄化加深。不断加速、加深的老龄化、劳动人口的减少、生育率的降低,如何应对?要想破解这些焦虑,关键在于如何适应人口变化的新格局。 · 一方面,这本书将提示工程、科学、医学、心理学、研究、音乐、娱乐和管理等重要领域的决策者,如何逐渐摒弃在现有人均寿命80岁的框架,而是用人均寿命100甚至120岁的框架,重新思考社会保障、教育培训、政治体制、医疗研发、资源重组。谁能够提前布局、合理规划,谁就走在世界的前列。 · 另一方面,这本书提供了针对个人的可执行、可量化的健康指南:减少DNA的人为破坏如不抽烟(二手烟)、注意防晒、少照X光、少喝啤酒、少吃烟熏食品;提升增强SIRT的活性需要我们改变生活习惯,适当“自虐”,不定期给自己造点“苦头”,如间歇性断食、多吃植物蛋白、定期高强度锻炼、不定期暴露在寒冷和炎热中。 ☆获得国内外学术、投资、经济、科普等领域大咖重点推荐 吴军|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投资人 韩敬东|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高 琳|《故事力》作者、有意思教练CEO 王钊|清华大学教授 周春生|长江商学院教授、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 悉达多·穆克吉|普利策奖得主,畅销书《基因传》的作者 安德鲁·斯科特|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百岁人生》的作者 曹文凯|医学博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杜克大学医学中心首席执行官
内容简介
☆ 一本富有远见的书,一个大胆的未来愿景,一套迭代的社会体系,一份实用的抗衰指南?? 细胞与身体为什么会衰老?做对哪几件事就可以轻松延长寿命??? 当退休年龄不是60岁,而是65岁甚至更高时,每个人该如何从现在开始规划职业路径??? 李嘉诚、巴菲特都在入场的“大健康板块”,普通人如何抓住投资风口??? 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期限拉长,子女储蓄和教育投资结构应该怎样配置??? 世界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将发生怎样的巨大改变?这些又为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全面揭示长寿时代的经济、投资、健康、教育、技术新生态。你现在做的也许都是错的!这本书将从根本上颠覆你的认知,改变你的思考方式,重塑你的行为轨迹。全书从三个角度——“老化是万病之源”、“老年医疗的尴尬现状”、“我们将如何治愈老化”出发,引述辛克莱教授鞭辟入里、振聋发聩的观点,结合现实中印证了这些天才观点的新知识新探索,解释为什么“老化是种病,而且是可治愈的疾病”。本书适合政策制定部门、科研机构、保险公司、医药企业等决策者;企业家、投资人、政策解读者等关注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意见倡导者及关注抗衰、长寿、保健的大众读者阅读。
目录
目录:
推j序一 衰老与寿命的进化论 / 王钊 III
推j序二 长寿时代的经济新格局 / 周春生 IX
推j序三 抗衰的科学之路 / 仇子龙 XIII
人物简介 XIX
术语介绍 XXIII
事物比例 XXXI
引言 奶奶的主祷文 XXXIII
第—部分
关于衰老,我们已有的认知
第 1 章 生命的时钟 003
第 2 章 寻找长寿开关 029
第 3 章 衰老是一种疾病 069
第二部分
健康跃升,科学给每个人的启示
第 4 章 长寿,从现在做起 093
第 5 章 混乱而有序的细胞世界 123
第 6 章 日新月异的抗衰老研究 155
第 7 章 智慧医疗加速到来 185
第三部分
长寿的意义,未来路在何方
第 8 章 人口大爆炸 223
第 9 章 长寿的意义 273
结语 迈向未来 307
致谢 327
注释 333
节选
推荐序一衰老与寿命的进化论王钊/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为什么会衰老?我们可以不衰老吗?哈佛医学院遗传学系的大卫·辛克莱在其于2019年出版的新书《长寿》中再一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与辛克莱是多年前在美国波士顿科德角参加“细胞衰老论坛”时相识的。后来我作为访问教授到哈佛医学院待过一段时间,正好与辛克莱同在长木医学区的新研究大楼里,其间交集并不多。从其新著书名可以看出,这本书有两个核心概念,一个是寿命(lifespan),一个是衰老(age)。我们先说一说寿命。可以说,在地球上诞生了生命,生命受环境的胁迫而不得不进化、升级的同时,便也出现了死亡。而生与死之间的时长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寿命,可以说寿命是始于生、终于死的一段时间历程。所以从一开始,死亡便是生命进化、升级的必需之物,没有生死便不会有进化,生命正是在生与死的迭代中重复并更新着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这就是寿命的本质。当然,随着生命体的进化,寿命也有了不同时长和诸多类型。死亡是进化的前提,只要还在进化,死亡就是必然存在的。个体不会永生,因为自然选择不会让它们在这个世界上永生。人们说到寿命,大部分时候是指人类个体的实际寿命,是说某个体实际活到了多少岁。夭折、红颜薄命或者英年早逝,寿终正寝或者驾鹤仙逝,都是指一个人实际的年龄,即lifespan;如果是群体,就会称为某个人群的平均寿命。其实寿命还有一个概念,指“*da寿命”,目前人类的*da寿命一般认为是120岁左右。从有记录的历史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120岁的人类。实际寿命(或者平均寿命)与*da寿命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前者基本上是随机的,后者则基本上是进化的结果。我们说近200年来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了,或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延长寿命了,基本上都指的是前者,而人类的*da寿命在这个时间段里并没有什么增长。再进一步说,为什么生命要有期限?为什么生命不能永恒?因为进化的需要。有生有死才有自然选择,才能实现优胜劣汰,才能完成进化升级,而永生意味着进化的停滞。所以无论能活多久,只要还在进化,死亡就是必需的。那么为什么人类的*da寿命约为120岁?为什么不能是180岁?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简单来说,这与人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有关,正如薛定谔在其著名的《生命是什么》中所说,“ 我的一个体细胞仅仅是我所是的那个卵细胞的第50代或第60代‘后代’”。人类的细胞分裂次数约为50次,平均每次分裂的周期约为2.4年,那么人类的自然寿命大约就是120岁。也有人认为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平均约为18 年,那么自然寿命理论上就是90~126岁。《圣经·创世记》中,耶和华说:“我的灵必不永住在人体里面,因为他是血肉之躯。他的寿命会有120年。” 传统的希伯来语会说:“祝你活到120岁。”古今中外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记载都说明了人的寿命极限大概就是120岁。再说衰老。与死亡不同,衰老不是进化事件,而是被进化忽视的事件。但只有当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衰老的时候,你才能深刻领悟到这一点。因此,对衰老的认知和研究也需要放在进化的视野下来进行。我们知道,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繁殖和传承是其唯—的目的,因此经长期进化、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所有基因,以及机体所有功能和资源分配(不仅仅是能量分配),都是围绕这一终目的作为支撑的。当发育成熟、繁殖完成之后,这些支撑因素就会被撤除,这就是衰老的开始。有人认为自然选择的力量在繁殖后减弱了,其实就是它不再起作用了,所谓“减弱”,不过是自然选择惯性的虚影而已。基本的进化动力的刹车,使作为基因传递载体的机体开始发生各种退行性的变化,而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衰老,就产生了衰老形成的各种理论,如组织器官磨损理论、基因突变积累理论、拮抗性多效基因理论、可抛弃体细胞理论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阐释了衰老现象的形成,后两种理论更是融入了一些进化论的思想。也有人以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解释衰老,认为衰老就是熵增的过程。但如果非要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来阐释衰老的话,熵增从出生就开始了,而不是从成熟、繁殖后才开始的。所以用熵增来阐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或许是妥当的,而单单把它用在衰老的描述上就有些片面和局限了。如前所述,这颗星球上进化出生命的同时,就有了死亡。死亡是伴随进化而出现的,是进化的产物,也是实现进化的必要前提。与人类进化的历史相比,从300万年前能人诞生到现在,衰老不过是近200年的事情,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概念。在这之前,人类的寿命不过30多岁,超过40岁的就是高寿了,非常罕见。因此,对衰老与死亡要分别来认识,而且要从进化的角度来审视。寿终并不一定是衰老的结果,人类的祖先基本上都死于被捕食、疾病、意外事故及其引起的感染、饥饿等,少有衰老之后死亡的,所以衰老也不是死亡的必要前提。主要由医疗卫生事业进步、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膳食营养的改善等“造成”的衰老,反映了从个体成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过程,具有其独特的时空特性。从时间上看,衰老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从繁殖后到生命终结的经历(如初老期、中老期、长寿期等各种分期方法);从空间上看,衰老是一种变化的状态,由多种不断变化的因素交织而成(如健康、亚健康、疾病、失能等)。衰老的时间过程可以压缩(增加健康寿命时长),衰老的空间状态也可以改变(减少疾病和失能状态),这就是抗衰老。没有哪个生物学法则说我们必然要经历衰老。毫无疑问,衰老增加了死亡率,但衰老并不是死亡的必要前提。正因为衰老不是程序性发生的,不是进化事件,抗衰老才有了莫大的空间。抗衰老并不是“逆天行事”,而是顺势而为。但我们要始终理性地认识到,不衰老并不代表不死亡,无病无灾并不代表永生。就像实验室动物,你给予它再好的条件,它也不会永久地活下去。所以抗衰老的目的是追求健康而不是不朽。衰老算不算一种疾病?人们对这个问题也争论了很多年。之所以争论,有学术层面的问题,也有非学术层面的异议。衰老如果不是疾病也就罢了;如果是疾病,要不要治、如何治、医疗保险能不能覆盖等一系列问题就都会显现出来。其实这要看我们是如何定义疾病的。如果说疾病是“对人体正常形态与功能的偏离”(当然这个定义的前提是大家对人体正常形态和功能有统一的认识),那么衰老无疑就是一种疾病。这一问题在2018年6月发布的全球诊断信息标准《国际疾病分类》 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已经有一个基本定论。该版修订本中增加了一个代号为MG2A的病名——“Old Age”,也就是“衰老”,将其定义为不包括精神紊乱和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高龄或老化,并建议各国从2022年1月1日起采用。既然衰老是一种疾病,那就应该可以对它进行治疗,这正是各种抗衰老疗法的法理基础。有没有简单易行的保持健康、减缓衰老的方法?有!那就是“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辛克莱在书中强调,如果让他给出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唯—建议,就是少吃一点儿;再加一条,就是每天锻炼10分钟!还需要吗?如果你觉得挨饿还不够,那就再少穿点儿(保持肌体相对凉爽)。但这一点似乎更适合相对年轻一些的人,对七八十岁及以上的人来说就不那么合适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逆境中求生存”——能吃饱,我偏要饿着点儿,能穿暖,我偏要冷着点儿,能舒适,我偏要累着点儿,其统一的机制都是激活人体内*原始的生存回路。这种机制是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保留在生命传承中的,是进化过程中严酷的环境(吃不饱、没得穿、疲于奔命等)留在人类基因组中的铭刻,它并没有因为现代人吃饱穿暖、悠闲舒适的生活方式而消失,而是仍然在生命*基本的层面发挥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其实这种回路的基本作用是在环境(尤其是营养条件)恶劣的时候暂时蛰伏起来,等待环境的改善,以便繁殖可以顺利进行,延长寿命并不是它初始的目标,只是生物为了等待合适的发育和生殖机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的副产物。*后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抗衰老不等于抗死亡(这也是目前许多衰老生物学著作和文献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它们把衰老、寿命和死亡混杂而述)。上面所说的各种抗衰老的方法,不管是少吃、快走,还是使用某些医药品、保健品,都没有(至少截至目前没有)科学依据显示其能够延长*da寿命。但这些方法和措施不仅可以改善你的生命后期的健康状况,还能够在生物学寿命极限内尽可能地延长你的生理寿命,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幸福感的同时减轻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们抗衰老的目的是减少疾病和失能的发生,是保持健康和活力,而不是单纯地延长寿命。能不能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da寿命的延长,目前的科学研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至少从进化的历程来看,这不会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改变。也许细胞重编程、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器官移植,或者其他的一些方法能够改变人的寿命极限,但是这些方法的实施多是在个体生命的后期进行的,也就是说它们不具备遗传性,对进化进程是没有贡献的。再说这种改变的长期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是什么,短期内也不好估量。但是未来会发生什么,谁又说得准呢?“终结我们所知的衰老”,“我们将度过没有疾病或残疾的人生”。辛克莱在其新著中发出了豪言壮语。推j序二长寿时代的经济新格局周春生/长江商学院教授、长江商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自古以来,健康长寿就是人类的追求和梦想,也是中国人逢年过节问候长者常用的祝福话语。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统一六国后,嬴政听说东方有一种仙药,食之可保长生不老,于是在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亲白率将东行寻找仙药,希望长生不老。古往今来,除了秦始皇,其他希望寻求长生不老之灵丹妙药的帝王和富商大有人在,自然无一成功。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40岁。在中国,“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话一直流传至今,妇孺皆知。如今,伴随生物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预期寿命正在不断延长。“长命百岁”不再是人类的梦想。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基因技术、再生医学等科技进一步发展,人类预期寿命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大大延长。然而,长寿不单是医学和科技的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的问题。人类寿命的快速延长,必然引发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巨大改变,以及对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政策、就业政策的巨大调整。当今中国,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相伴的,还有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近些年来,中国人口总数开始出现罕见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这反过来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很多人担心,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可能会导致中国劳动人口短缺。我本人对此并不十分担心,理由有二:其一,预期寿命的延长意味着人口自然死亡率的下降可以对冲出生率下降对人口的影响,当然,人口结构会发生改变,值得给予特别关注;其二,在数智经济的新时代,许多新兴科技具有劳动力节约的特点,能够大幅提升劳动效率。尤其是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甚至虚拟数字人的广泛使用,使得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所需的劳动力投入大幅下降。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并没有造成劳动力的普遍短缺。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存在促进就业的压力。我个人甚至认为,伴随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及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改善,我们对“老年” “老龄化”的定义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做出适当的调整,并相应调整就业制度、退休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就整体就业市场而言,未来的中国需要的也许不是更多的劳动力,而是更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升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是消费市场和消费结构的改变。毫无疑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消费能力、消费特点和消费偏好存在明显的差异。年轻人口和出生率下降或许会对消费市场的活力造成某种程度的冲击。在力争维持合理出生率的同时,企业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有必要关注老龄化带来的市场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积极开发中老年消费市场,以防范人口结构变动导致的市场活力下降。从宏观层面来讲,激发老年人的消费活力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微观层面来讲,退休老人群体不断膨胀,对医疗、康养的需求一定会相应增加。还有,退休老人可能会过上漫长的休闲、养老生活,他们如何打发时间,如何在退休之后活得精彩、活得快乐?因此,除了康养,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消费也会存在巨大的市场。母婴市场自然值得关注,但竞争者已众。老年消费市场则发展相对滞后,也许这是值得关注的未来的风口。我大胆预测:未来的“老”经济很可能会成为经济和市场的热点。人类寿命以加速态势快速延长是一个新现象,与之相伴的许多问题现在还难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比如,尽管出生率下降,但人类寿命快速延长,那么未来总人口是否会重新快速增长?这又有哪些经济和商业含义?如果退休生活不再是15~20年,而是50年甚至更久,会怎样呢?退休老人的生活由谁来负担?应该如何对养老制度进行改革?年轻人是否会因人口“老龄化”而变得负担过重?因为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的广泛使用,未来工作对人类体能的要求可能会不断下降,加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老年人能否依旧胜任许多种类的工作,从而自食其力?近读中信出版社推出的《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一书,我颇受启发,收获良多。对于正在到来的长寿时代的各种变化,该书提供了非常独到的分析和预测,对于目前难有定论、悬而未决的各种问题,该书也提供了促进人们思考的有用线索。鉴于此,本人强烈推这本书给各位企业家和人到中年的职业人士。它不仅有助于大家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长久,也能启发大家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未来经济、社会、产业因人类预期寿命延长而发生的巨大变革。
作者简介
大卫·辛克莱(David A. Sinclair)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因首次发现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延缓衰老作用蜚声学术界,美国衰老研究学会会员。35项专利的发明者,并获得了25多个奖项和荣誉(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内森·休克奖,埃里森医学基金会初级和高级学者奖,默克奖,生物医学科学杰出成就奖,CSL奖,澳大利亚联邦奖,汤普森奖,查尔斯·胡德奖学金,白血病学会奖学金,路德维希奖学金,哈佛大学阿曼尼丝奖学金。)曾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全球具影响力百大人物”。马修·拉普兰特( Matthew D. LaPlante)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新闻学副教授,教授新闻报道、非小说叙事写作和危机报道。他曾任《盐湖城论坛报》记者,报道遍及十几个国家,作品发表在《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每日新闻》、CNN网站等。他曾与沙伦·莫勒姆合著了《基因革命》与两本关于科学发现与社会的交集的书。
-
中国药膳良方
¥9.2¥30.5 -
家庭急救
¥2.1¥6.0 -
走出孤独
¥21.1¥46.8 -
张文鹤护肤指南/张文鹤
¥17.6¥65.0 -
漫画讲透黄帝内经
¥28.4¥58.0 -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
¥37.4¥68.0 -
二次成长
¥30.8¥56.0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1.9¥39.8 -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全典
¥21.4¥49.8 -
帝王养生术-历朝历代帝王养生秘诀
¥9.6¥36.8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23.9¥38.0 -
情绪自救:化解焦虑、抑郁、失眠的七天自我疗愈法
¥34.8¥59.0 -
24节气顺时调养全书
¥14.9¥49.8 -
全面健康调理按摩全书
¥21.4¥49.8 -
寿亲养老新书
¥4.8¥13.0 -
脑子不会好好睡 : 睡眠科医生的奇妙物语
¥51.3¥59.0 -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
¥35.9¥59.8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33.0¥60.0 -
范志红详解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21.4¥49.8 -
中华养生食谱大全
¥23.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