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070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20-12-01
  • 条形码:9787576007039 ; 978-7-5760-0703-9

本书特色

绘制面向21世纪的细致的、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蓝图,激活你的学习力、创造力及领导力 《21世纪学习的愿景》集合了美国教育界思考*为缜密的教育学家们的作品,既有理论的建构,又有实践的经验,为21世纪的教育蓝图提供了翔实的细节。 生活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为什么能成为21世纪的核心学科与主题?本书为读者贡献了思考与智慧,期望读者形成自己对素养培育的真知灼见并予以践行。 《21世纪学习的愿景》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系统规划了一个全方位的蓝图,帮助读者识别机遇、风险和收益,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增加职业选择,从容应对这个变化的世界。 推荐篇目: 未来社会的五种心智/001 新加坡愿景:少教多学/063 技术之丰满,信息之贫乏/203 引导社交网络作为学习工具/210

内容简介

《21世纪学习的愿景》集结全球教育专业人士,直面基础教育21世纪的重大议题,围绕21世纪技能的内涵及其培育展开深入阐述和对话,在形塑21世纪学习愿景的基础上,从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技术应用和评估框架等多个侧面探索了该愿景的实现路径。

目录

核心素养与21世纪技能”译丛译者序 001
编者简介 005
序??言 007
前??言 009
绪??论 025

第1章??未来社会的五种心智 001
学科心智 002
整合心智 004
创造心智 006
尊重心智 008
伦理心智 010
心智间的张力 012
心智与多元智能 013
评价与五种心智 013
还有其他心智吗 014
五种心智的整体培养 016

第2章??21世纪需求下的新政 019
第3章??21世纪技能框架比较 031
形成21世纪技能框架的基本原理 031
当前21世纪技能的主要框架 034
目前数字化素养的概念框架 038
21世纪技能框架的比较 042
21世纪技能评估研究进展 042
21世纪的概念重建 045

第4章??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培养21世纪技能中发挥的作用 050
行为改变 052
未来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工作 055
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成为教育中的共同规范吗 058
从实践中学 061

第5章??新加坡愿景:少教多学 063
愿景一:国家愿景 063
愿景二:教育愿景 064
愿景三:实施愿景 064
愿景四:合作愿景 065
“少教多学” 065
小学示例 073
中学示例 073
变革的挑战 074
通向21世纪的桥梁 075

第6章??设计新的学习环境以支持21世纪技能 078
数字原住民的不安 079
21世纪新技能与教学法 079
从教学创新到学校设施创新 082
21世纪学习是什么样的 083
“教室不复存在!”:学校设计的语言 085
21世纪学校中的技术 086
新的学习环境 087
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环境 100
将教学法和空间相联系 100
第7章??支持21世纪技能的实施框架 105
学校教育的使命 106
学习的原则 107
课程和评价系统 108
教学计划与实践 116
系统支持 119
21世纪学习框架 120
第8章??问题式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的基础 124
但是21世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儿 125
PBL是什么 126
PBL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127
PBL课堂是什么样子 128
为什么要从问题情境开始 132
为什么探究在PBL中是重要的 134
我们如何开发PBL课程 137
如何利用21世纪技术加强PBL教学 139
我们对PBL的有效性了解多少 140
*后的思考 141

第9章??合作学习和冲突解决:21世纪**技能 145
应对21世纪四个重大挑战的方式 145
21世纪的四个重大挑战 148
网络互动对现实关系的影响 155

第10章??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 160
21世纪的形式与功能 162
教师如何回应 163
一个邀请 173

第11章??经由技术的革新 176
创新:点燃知识经济 178
21世纪学习与学生参与 178
**类创新:可视化 180
第二类创新:知识民主化 189
第三类创新:参与式学习 192
三类创新的启示 195
由此岸到彼岸 195

第12章??技术之丰满,信息之贫乏 203
从静态技术到数字技术 204
大胆的假设 205
一种学习文化 208

第13章??引导社交网络作为学习工具 210
虚拟全球课堂的兴起 211
无限制学习的挑战 213
网络素养的转变 218
一个新的学习蓝图 222

第14章??21世纪技能评估框架 226
21世纪的评估有什么不同 227
更好的方法——21世纪技能评估新框架 230
后??记 243
译者后记 262
展开全部

节选

未来社会的五种心智 霍华德??加德纳 教育机构变革十分缓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保守的倾向有着积极意义,它不鼓励赶时髦,而是鼓励教育者采用经过检验后可靠的教学方法。当然,这种保守主义可能走得太远了。我想起20多年前在中国的一次发人深省的经历,当我被邀请去观摩一堂大学的心理学课时,失望地发现,全班学生都在逐字逐句地背诵课本。后来,在身边翻译的帮助下,我与这名教师展开了十多分钟的激烈讨论。我强调学生们都了解死记硬背的材料,如果教师能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或者让学生结合自己已学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现象会使教学更有意义。可是,这位教师并不同意我的观点。我们反复讨论,*后她以“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们相信这样做是对的”这句话结束了讨论。 得益于对历史的洞察,我们可以确定教育必须经历根本变革的时代。可能*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古典时代,书写得到普及,以及在文艺复兴时代,印刷品出现。在美国,关键时期包括19世纪中叶美国公立学校的兴起,以及20世纪中叶,承诺不论人种、性别、社会阶层和种族的所有美国人均有机会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行动,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是否有必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我认为,我们生活的21世纪初,全球化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的力量和对科技的依赖日益增强,由此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连接;唾手可得的大量信息常存在品质问题;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一体化,不同背景、不同愿望的人沟通交流、相互影响。我们与他人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需要彼此交流、共同生活,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开辟共同的事业。 在这一章中,我描述了未来社会中我们应该培养的几种心智类型。其中,有三种心智类型主要是认知方面的:学科心智,整合心智与创造心智。两种心智类型属于人文领域:尊重心智与伦理心智。我指出了这些心智的主要特征、塑造方式及可能被曲解的方式,描述了这些心智间存在的张力,并就如何在一个生机勃勃的个体身上整合这些心智给出建议。 这里先澄清一些观点:**,在构思未来时,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这五种心智的存在将受到广泛认可;的确,这五种心智类型并非未来所专属,人们可能50年或500年前就需要它们。然而,有针对性地和整体地培养这些心智在当今时代显得尤为迫切。 第二,我试着兼顾描述性与规定性。在描述性的意义上,我力图阐释这些心智类型是什么,从规定性的意义上,我相信我们需要去培养这些心智类型。诚然,没有这五种心智倾向的充分运用,个体难以茁壮成长,社会也很难繁荣发展。实际上,尊重与伦理心智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人类作为物种是否得以延续。 第三,规划的范围。教育将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并贯穿人的一生。所以,此处讨论的心智是50岁的执行官或经理以及青年人的老师或导师同样关心的问题。此外,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个体不仅有发展自我心智的责任,也对他们的后代、学生与雇员的心智发展负有责任。 *后,作为多元智能概念的提出者,我必须防止可能出现的混乱。当我作为一名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家写作时,我描述个体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不同的智能特征。因此,威廉擅长语言智能,而帕布洛却擅长空间智能(Gardner,2006)。但是,作为教育者来说,在刚才所描述的更广泛的意义上,我希望淡化个体间在智能上的差异,让每一个个体在以上五种心智上都得到发展。 学科心智 在英语中,discipline 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我们谈的学科心智是指精通一门或者多门学科,如艺术、工艺、专业或学术追求。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人要花大约十年的时间才能学好一门学科,被视为专家或者大师。通常情况下,个体想要达到对某门学科的精通则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要么是正式的学校指导,要么是非正式的师徒学习或自学。 可能在过去,一个人可以在*初掌握这样的学科知识之后,躺在自己的功劳上休息,然而这种时代不会再有了!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环境条件的改变,对那些已经掌握了初始技能的人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个体必须继续教育自我和他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拥有学科心智——即discipline的第二重含义。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以一种有纪律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实践,才能保持其在行业内的领先位置。 一旦掌握了基本的读写知识后,教育系统的主要责任就成了确保我们获得一整套学术学科。在我大学前的教育中,我主要学习四门学科:数学、科学、历史,及至少一门艺术类学科。我明确区分了学科内容和学科。历史的学科内容包括有关过去的详实信息,类似的知识问答电视节目总是受人欢迎,有时甚至获利颇丰。然而,知识的大量占有与专业能力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例如,学习了历史学科的人可以像历史学家那样思考,也就是说,学历史的学生善于利用文本、图表及其他各种历史记载重构并理性解释历史。与科学不同的是,历史事件仅仅发生一次,不可能完全再现或者清晰理解。历史学家必须从历史人物的立场去思考。每一代人都必须重写历史。然而,历史学家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并努力争取尽可能准确和全面地记录。其他主要学科,从遗传学到经济学,都有类似的规律与限制。 一个人首次在学校习得学科心智,但相对而言,仅有极少数的人*终能成为专家。其余人,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专业。然而,有些工作——无论是从事专业性工作,如律师或工程师,还是从事人事、市场、销售或管理等事务的人员,都要求人们掌握某种思维方式。这类教育正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发生在正式的课堂或工作中。*终,一个人必须经过多年的持续自我完善,才能掌握一种学科心智。 现如今,跨学科人才非常稀缺。我们充分尊重那些名副其实的跨学科人才。除非他(她)真能说一种以上语言,我们才能承认他(她)真懂双语。跨学科的界定是某人的确能掌握并整合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够获悉多个视角是更为合理的目标。 任何一种心智类型都有其存在的病态形式。关系到学科心智,**种是个体过分学科化,其处理每一件事,无论是涉及专业的还是私人的,都贯穿着同一套信念或实践模式;第二种是个体已经掌握了某种学科,但并未持续地精进——展现出专业主义的印迹,但不再持续具备必要的内容、技能和理解;*后,还有一些人虽然是公开宣称的跨学科专家,但却可能是一种无一精通的万事通。 认知学者通常认为,掌握一门学科需要花费十年之功。这意味着,人们几乎没有时间来掌握多种学科。然而,得力于出色的计算机教学法,现在也许只需花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快速地获取专门知识。同样,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精致的脚手架,我们仍存希望那些尚未获得专门知识的人能够参与学习某些学科,并从中对知识加以整合。 整合心智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被公认为多学科专家,他对我们的时代做了一个有趣的预测:21世纪,*有价值的心智将会是整合心智——这种心智能广泛地搜集信息资源;决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和值得关注的,并且能以自己及他人可理解的方式加以整合起来。 盖尔曼的预测中揭示了某些重要内容。信息从未在供给上如此短缺,然而,随着新兴科技与媒体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使爆炸式的信息正时刻吞噬着个体。对信息进行合理地分类整理成为当务之急。那些能够较好地整合信息的人,将会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那些能够通过整合而对他人产生意义的人,将成为极为可贵的教师、交流者和领导者。 奇怪的是,我所在的心理学专业似乎在解释整合心智上仍处于摸索阶段。相较于半个世纪以前,存在大量的有关个体如何阅读、计算以及掌握历史、科学、经济学或哲学的基本概念的知识;但我至今还未能找到有关个体如何进行整合的相关知识。 尽管如此,明确整合心智的基本要素并不难。首先,一个人必须确定他(她)期望进行整合的领域。有时,个体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有时对整合的需求却是受外界所迫。 举一个商业领域的例子。假设你是一家企业的高管,你的公司正在考虑收购行业内的一家很重要的新公司,但是你和你的同事对这家公司却了解不多。你的目标是了解足够的信息以便你和董事会可以在随后的两个月内做出明智的决策。 开始的地方就存在*好的整合:获取、研究并评估其资料。如果没有任何资料的存在,你就会求助于有学识的人并希望他们提供整合所必需的材料信息。了解这些初步的材料信息后,你就可以决定哪些资料是必要的,还需要补充哪些重要数据。同时,在一个重要的时刻,决定整合成果的*终呈现形式与格式:书面文本、口头陈述、系列情景、一组图表、一个等式、一张思维导图还是一份利弊清单列表,从而做出*后的决策。 接着,真正的整合工作就开始了。新的信息必须被获取、探究、评估、跟踪或排除。可能的话,需要将新获取的信息纳入到*初的整合中,当前信息无法匹配时,要做出适度的调整。这就需要持续的反思和定期的完善。 在完成*终整合前的某个时间结点,你需要形成一个整合原型,而这个整合原型必须邀请知识渊博的伙伴一起测试,*好是能提出批判性和建设性意见的人。在时间与资源许可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多次试验。但*终会有一个真理到来的时刻,此时足以达到*佳整合。 ……

作者简介

安桂清,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当代课程理论、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综合课程开发等。出版《整体课程论》《课例研究》《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案例研究》等著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