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53895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59653895 ; 978-7-5596-5389-5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企业家、制造业者、新零售、智慧商业、大众读者1、解读商业新趋势,填补领域空白。本书是完整定义、系统解读C2M模式的开山之作。用一本书率先解读C2M模式,对物联网时代的企业进行转型和产业升级、供应链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面向商业未来,制定企业策略。在智能数据大爆发的当下,不仅是科技公司叱咤风云的时代,也是任何一个传统企业快速升级的契机。产业模式如何转型?企业战略如何制定?经营模式如何变革?都是企业关心的问题。本书通过大量案例和深入解读,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富有洞察力、占据浪潮的商业领域中的全新范式,带领读者探索零售和制造业的真正出路。 3、内容系统,实操性强。作者长期专注于研究电子商务和传统企业的互联化变革,对阿里巴巴、京东、必要、量品定制等企业的C2M商业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解,对互联网商业模式和商业趋势的变迁也具备深刻的洞察力。本书内容均来自作者实地考察、对创始人及高管的采访和多年研究,所有案例及实践方法都已经过企业实践验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名人推荐,打造C2M领域重磅书籍。本书由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阿里巴巴犀牛智造CEO伍学刚、及早晚读书创始人李国庆、蚂蚁集团首席市场官陈亮、《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量品定制创始人虞黎达等知名企业家和行业知名人士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中国正在经历着靠前的产业震荡,5G、物联网、AI技术等数据智能深入地影响着产业链的上下游,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用户流失日益让传统品牌变得没落。传统模式为何失灵?从商品制造到品牌再到用户,商业链条上都发生了什么变化?传统品牌如何才能追上“90后”“00后”年轻消费者的步伐?问题的答案就是本书的核心议题:C2M模式——消费者直连制造商,需求驱动生产。让消费者成为整个商业链条上的力量,围绕着消费者需求去变革整个供应链。 C2M模式是物联网时代拥有前景的商业模式之一,本书从品牌和制造业面临的剧变和危机谈起,为读者抢先发售系统分析了C2M模式的概念、本质、要素等问题;解读了犀牛智造、量品、必要等当前践行C2M模式的代表工厂、平台的运行逻辑;提出了企业进行C2M模式变革的管理策略,为企业提供未来很重要的布局方向,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利用供应链和数据智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启智能制造转型。

目录

**章 产业困局 /// 001

品牌没落 / 002

库存沼泽 / 005

流量迷途 / 011

用户变了 / 015

现货模式之殇 / 022

制造业的困境与转型难题 / 026

本章小结 / 035

第二章 C2M 模式时代来临 /// 037

按需生产的美好生活 / 038

工厂“看见”用户的趋势 / 043

什么是C2M 模式 / 047

C2M 的三种形态 / 049

C2M 的行业改造“坐标” / 061

本章小结 / 065

第三章 C2M 的“三大推动力” /// 067

技术进步 / 068

C2M 模式的“水电煤” 069

零售的技术“跃迁” 072

“工业互联网”让制造业迎来技术爆发 076

用户需求 / 079

C2C:开启消费“平权”时代 080

B2C:网购用户“消费升级”的必然 083

O2O:从到店到到家,深度满足用户需求 085

C2M:打开个性化的想象空间 090

平台竞争 / 092

本章小结 / 097

第四章 M 的变身——中国工厂蝶变 /// 099

C2M 工厂的挑战:产销平衡 / 100

工厂改造两大命题:柔性化和智能化 / 104

渐进式改造:适合中国绝大多数C2M 模式下的工厂改造 / 110

红领模式:服装智能化改造样板 112

量品模式:衬衫单品单件流生产 117

恒裕鞋业:鞋子外贸工厂的柔性化实践 124

乐凯安吉:一条流水线支撑800 个SKU 130

尚品宅配:高效率、低消耗的混线生产 133

汉帛:50 款产品同时“在线” 136

重构式改造:大企业的工业4.0 盛宴 / 143

“海尔们”的智能工厂探索 144

犀牛智造:阿里巴巴的“智造”操作系统 151

C2M 模式下的未来工厂 / 161

本章小结 / 166

第五章 C 的聚合——回归用户本质需求 /// 169

数据量是护城河,用户才是增长力 / 170

流量平台的价值:海量数据及用户规模聚合 / 173

C2B:范式的转变及实验场 / 181

必要商城的“留量”逻辑 / 186

学习戴尔好榜样 / 195

量品:社交裂变的核心是信任 / 200

打开所有的用户入口 / 208

本章小结 / 211

第六章 2——连接者的崛起 /// 213


展开全部

节选

《自 序》 对于一名曾经的财经记者来说,想要写一本书的动力来自探究和表达的欲望,是否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则是要看有多大毅力战胜自己的懒惰。本书就是在表达欲望和懒惰拖沓反复拉锯中写成的,历时一整年时间,比原定的出版计划晚了4 个月。 每一本书都要有个序言,可我觉得序言比正文还难写,因为序言没有一定之规,有时候想说的很多,下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经过几番拖延,勉强写出如下文字,是为序。 ★写作缘由 C2M 模式不是一个新概念,必要商城创始人毕胜在2015年创办必要商城时就提出了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消费者直联制造商),也就是C2M 模式,这个模式与原来的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业卖家到个人买家)、C2C(Consumer to Consumer,个人卖家到个人买家)等模式完全不同。 据我所知,国内企业家中*为推崇C2M 模式的是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他曾连续几年在公司年会讲话中都提及C2M 模式。只不过,郭广昌定义的C2M 模式里的M 意为Maker(制造),比毕胜定义的Manufacturer(制造商)更加宽泛。 2016 年,马云提出了“五新”战略,其中“新零售”概念的提出甚至带出了一轮新投资风口。而另一个“新制造”在阿里内部落地也经历了几番探索,直至2019 年,阿里成立C2M 事业部,并推出了独立App。于是,C2M 模式迅速成了热点,甚至有个别上市公司还借助C2M 的概念炒出了几个涨停板。一时间,C2M 模式风生水起,好像和制造、定制沾点儿边的都能往这个“筐”里装。 2019 年年底,我萌生了就C2M 模式写一本书的想法。我想通过一本书来讲述C2M 模式的概念,剖析C2M 模式的本质,以及在C2M 的背景和趋势下,商业链条会沿着什么路线进化。我拿出一张A4 纸,开始在纸上勾勒我整本书的逻辑框架,这个逻辑框架的起点便是“C”,也就是用户。我认为,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存在的基础都是用户,更何况C2M 模式就是以“C”打头的。 在本书里,我便从“用户”这个起点开始,讲述了用户变迁以及用户变迁下的C2M 模式的必然性。不过,C2M 模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商业模式,我更希望让大家看到这样一种商业趋势:在万物互联的未来世界,用户需求能被快速感知和获取,理论上,用户和制造是可以无缝衔接的。 在用户需求到满足需求这个闭环中,想要靠信息不对称来获益的商业角色肯定会被淘汰,而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组织或者个人则会获得机会。 在这样的趋势下,“M”,也就是制造企业,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契机。而在C2M 的趋势下,*有价值和潜力的部分也在于制造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参观了一些制造工厂,其中有与前端用户打通的制鞋工厂,有主打柜类定制的索菲亚的全自动化的工业4.0 样板工厂,也有像犀牛造这样完全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的未来工厂的代表。 在本书中,我力图把C2M 模式中的每一种参与角色拆解开,但随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我发现C2M 模式又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系统整体,每一种角色都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平台、新的创业品牌还是制造企业,贴近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提升整个商业流程的效率才能赢得未来。 我认为,C2M 模式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大趋势,它并不是一个风口。作为一名实践者和研究者,我想通过本书来呈现这个趋势,给读者带来关于产业的思考和启发。 当然,对于一本书来讲,我认为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案例挂一漏万,思考浅尝辄止,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本书聚合更多的意见和讨论以便丰富我的研究。 ★为什么是我 我曾经是一名财经媒体记者,从业时间长达15 年。在15 年的媒体生涯里,我跑过并写过的行业和领域非常多,累计发表过几百万字的深度稿件。大约是当记者的第5 年,我跟随一位非常资深的主编参与了报社内部一个新刊的创办。在这份新刊中,我们的采访和写作方向是要挖掘各行各业的商业机会呈现给读者,对稿件的评判标准是“是否对读者有用”。当时我们的主流读者就是企业家、创业者、投资人等,他们通过阅读我们的报纸把握趋势、洞见商机。 “挖掘商业价值”这样的编辑方针逼迫着作为记者的我不断地学习,每采访一个企业之前,就需要深度地了解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情况、商业模式的优劣势,等等。我力图抽丝剥茧,为读者找到可借鉴的“价值”部分,这锻炼了我的商业思维,使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 2008 年,一次对淘宝的采访引发了我对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的强烈兴趣。由于此前商业方面的积累,我关注电商行业的角度与大多数互联网口的记者不太一样。当我从探索商业价值的视角去理解这个行业时,便有了独特的写作角度,这使得被采访对象觉得“这个记者挺专业”,在采访沟通中总能碰撞出一些鲜活的思考。 作为媒体人,我赶上了一个特别好的时代,电子商务行业的突飞猛进带给了我们更多研究和报道的机会,除了阿里和京东,从2008 年开始,以凡客为代表的一众垂直电商的崛起与陨落也让我见证了互联网神奇的力量—互联网像个加速器,把一个企业需要花费10 年甚至几十年的成长时间缩短成了几年时间,甚至更短。 在互联网的大潮中,我见证了许多奇迹。记得天猫**次邀请媒体参加双十一活动,我作为受邀的二十几家媒体之一的记者,在阿里的一间会议室里观看第二届双十一大促。在那间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块不到50 英寸的屏幕用于播报数据,记者们的工作桌上还预备了网线插口,是的,那时电脑上网多数还需要连网线。而双十一活动开始的**分钟,系统就崩掉了…… 那年双十一成交额9.36 亿元,现场的我震惊了。要知道,前一年双十一成交额还只有5000 万元。当时我很兴奋,觉得自己见证了历史。不过,后来行业里的一桩桩大事以及一次次被刷新的纪录证明,在互联网电商行业,那仅仅是个开始。 2014 年,电商两大巨头京东、阿里先后赴美上市,当我分别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见证了这两家巨头的敲钟时刻后,作为一名行业记者,我狭隘地认为,电商行业可能再也没有什么可关注的大事了。我低估了互联网在行业渗透中创新和迭代的速度,之后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大战、共享经济大潮、新零售的崛起……让这个行业永远不缺话题和热度。 2016 年年初,曾经某垂直电商的创始人孙总给我打电话,说有一家做男装定制的公司的创始人想找媒体聊一聊,我听完后觉得不太靠谱,在我的过往认知中,服装定制这个生意*大的难点在于个性化需求和规模化生产这对矛盾很难调和,但我还是答应了孙总和这位创始人在北京见一面。这个人就是量品定制创始人虞黎达。 2016 年4 月1 日,在北京蓝色港湾的咖啡馆里,我见到了虞总。他是我记者生涯中特别少见的一类采访对象,他没有给我描述“男装定制市场有多大”这样的命题,面对我的尖锐问题,他很详细地讲了他在供应链上改造的思路和做法,他说量品的模式是真正的C2M 模式,用大规模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由于以销定产重构了供应链,用户还能花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产品。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也达成了很多共识。从那时候起,我意识到互联网开始向制造领域渗透了。 2017 年7 月,我加盟量品定制负责品牌工作。我一方面在这样一个以C2M 模式为核心的公司里实践和观察,亲身体验一个微观样本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另一方面也在关注整个服装行业发生的变化,以及C2M 模式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 当一个人对某一个领域产生兴趣,并不断地思考和研究,那么这个人在这个领域就会比别人了解得更多。近几年,我特别留意互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和改造。 在不断的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我确立了本书的一个核心轴线:在C2M 模式的商业趋势下,用户、制造以及商品流通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什么是机会,什么需要摒弃。这不就是我好多年前当记者时的“价值写作”吗? ★感恩和蜕变 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手上的许多工作停滞下来,这使我得以有充分的时间把我的思考写下来。恰好我的老朋友王留全回归出版业,创办了布克加BOOK+ 团队。在他的督促下,我开始按照一本书的体量来做写作提纲。 然而,写书的过程并不顺利,作为一名曾经的媒体人,我习惯了经由采访来写作。我列出了一大堆需要采访的企业和专家,然而疫情限制了我的行动和见面。刚写完**章,我就陷入了停滞,我时常觉得困扰:不采访怎么能写作呢?这时候,布克加BOOK+ 的小伙伴在电话中反复鼓励我:你是一名实践者,也是一名研究者,不需要通过采访来写作…… 于是我开启了和此前记者生涯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研究型写作。逼着自己去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媒体报道、行业研究报告、企业上市招股书等,并从中提炼总结自己的观点,为了搞清楚智能工厂的运作逻辑,我甚至还阅读了一些专业论文和技术性书籍。 随着疫情的缓解,我有了更多机会走访企业,与行业资深人士聊天。在采访和研究中,我陆续完成了后续章节,形成了自己的逻辑体系和独立观点,*终完成了本书。 据说,一个人如果有强大的愿力达成某个目标,全宇宙都会来帮忙。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他们就是我的全宇宙。 首先要感谢我的实践环境,没有什么比在一个创业公司的实践更能获得大量行业认知的实操细节了。本书能够成书,也是基于对于量品定制这个C2M 模式微观样本的观察。量品的创始人虞黎达先生对于C2M 模式下供应链的变革和思考对本书有着启蒙作用,而他在实践中的创新又总能带给我全新的思考角度;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朱家勇先生,他对于柔性制造的观点使我对服装制造业有了以往不曾有的认知,关于“产销平衡”的思考正是来自于朱总的启发;与我司总经理余韶中先生关于供应链的交流中,他提及制造端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点亮了我的灵感,让我找到了关于工业互联网思考的原点。 其次要感谢布克加BOOK+ 团队的小伙伴们,我觉得他们与其说是一个出版团队,不如说是帮助一个作者成长的教练团队。写一本书真的与写财经稿件不一样,无论逻辑的构建、章节的梳理还是案例的呈现,都和我此前的写作有太大的不同。每次我陷入停滞,不知道怎么写下去的时候,他们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帮助我思考和调整,使整本书的逻辑日益清晰。 还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张辉,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他是带我走进商业报道之门的一位老媒体人,在他的指引下,我逐渐形成了研究企业和商业报道的方法论,使我受益终身。 虽然是“研究型写作”,但有采访情结的我还是通过朋友介绍创造了不少一线实地走访和调研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感谢我的好友蔡玉立同学,她介绍了本书的**位采访对象—网易考拉工厂曾经的操盘人甘琳。与甘琳的视频交流中,我折服于一位专业人士对于行业和平台的洞察、清晰的逻辑和卓有成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动的是,甘琳一口气给我介绍了好几位广东工厂做柔性改造的实践家,书中的陈果、雷四海都是经她介绍,在疫情后去拜访了他们,才有了我对鞋子这个品类的认知。 阿里的老朋友颜乔,与他的交流总能产生关于未来行业趋势判断方面的许多共鸣,在他的帮助下,我拿到了阿里C2M 的**手素材;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犀牛工厂参观的愿望得以实现,还与犀牛智造的创始人伍学刚有了一次长达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在犀牛工厂,我看到服装这个品类中C2M 未来工厂的模样。 特别要感谢汉帛集团的前副总吴桥辉先生,在杭州与他匆匆一晤,为了照顾我的时间,他驱车很远来杭州火车东站附近的咖啡馆与我见面,而与他的交流也让我补上了书中缺乏女装供应链改造案例的遗憾。 感谢一位重要的专家游五洋先生,在一个C2M 论坛的速记稿中,我发现所有嘉宾中他的发言有我*需要的内容,他对于供应链的研究和思考是非常深入的,甚至有好多论文都或多或少“借鉴”了他早期的文章,我辗转联系到他,与他见面交流丰富了我对C2M 模式的思考维度。 还要感谢京东手机供应链的专家阿宽老师,虽然与阿宽老师的交流并未在书中呈现出来,但是与他的交流让我深度理解了手机这个产品以及手机供应链的特性,对于平台联合大厂商做C2M 定制的价值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好朋友王姗姗、李静、鲁迪和徐昙,在苦闷得写不下去的时候,王姗姗向我推荐靠研究和分析写文章见长的公众号让我参考,在通过其他途径难以找到采访对象时;李静发动私人关系帮我积极地找人;鲁迪同学几乎每个月都要问我几次,书写得怎么样了。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以及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她总是用各种方式鼓励我,让我在写得*没有信心的时候坚持了下去。当我自己觉得写得很烂的时候,徐昙对我说:你先定义了这个概念,这是*重要的……我的朋友们是我写作过程中重要的支撑力量。 *后,我还要感谢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很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在写作过程中,一度对自己的文字充满了怀疑。去年11 月份,当我完成**版书稿时,感觉自己写了一堆垃圾而极其不自信。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焦虑呢?我给自己制订了一个“21天晨跑计划”。我当时想,对于我这种有重度晚睡晚起习惯的人,如果能坚持晨跑21 天,那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了。于是我咬牙开始晨跑,书稿也开始了艰难的逻辑修改。 后来,我在北京*冷的季节连续两个月完成了21 天晨跑。在“就地过年”的春节长假期间,我一边晨跑,一边完成了书稿*后一版的修改。春节后,在稿件进行*终审校调整时,我又认真地读了一遍,忽然有了一些信心:本书或许还有很多不足,但终于算得上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了! 写一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场修行,我想,我终于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蜕变。

作者简介

姜蓉,量品定制品牌总经理,前乐视影业公关总监,曾任国内一线财经媒体主编、主笔。专注于研究电子商务、O2O、C2M等商业模式以及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超过10年。 对中国的电子商务演变趋势和企业转型具有深入而独特的洞察。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