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3728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52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21737288 ; 978-7-5217-3728-8

本书特色

那些平日里每天会接触的药,你真的吃对了吗? 你会看药品说明书吗? 你知道哪些是保健品,哪些是真正的药吗? 医院的药师到底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真的存在药物成瘾吗? 本书涉及用药安全文化、健康与生命质量衡量、人类生死观、药物治疗价值判断等社会学和公众就医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 多人的思考,养成正确的就医、用药行为方式,在遇到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式应对。 作者从多年药师从业经验入手,通过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学、医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给每个人提供药学基础知识、提升大众药学基本认知,带大家领略药物和药学发展前景的同时,对于安全用药形成基本认知。

内容简介

本书定位科普新知,作者从多年从业经验入手,以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阐释药物与药学发展脉络,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学、医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旨在给读者提供药学基础知识、提升大众药学基本认知。作者在阐释正确理念和认知同时,结合普通大众实际需求,并适当联系学科发展前沿,使读者领略药物和药学发展前景的同时,对于安全用药形成基本认知。本书涉及用药安全文化、健康与生命质量衡量、人类生死观、药物治疗价值判断等社会学和公众就医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读者思考,养成正确的就医、用药行为方式,在遇到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式应对。全书内容逻辑缜密,专业扎实,表述上深入浅出,故事性和可读性强,强调以专业视角解读药学通识,内容服务于普通大众,书中关于药学的大部分认知和观点来自作者独立思考,区别于专业教材,在药学科普类读物中独树一帜。

目录

推荐序一 _ XI

推荐序二 _ XIII

推荐序三 _ XV

推荐序四 _ XVIII

作者序 站得高,才能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_ XXI

**章 打开药学之门

**节 医药同源,药能载医 _ 003

水就是药?——药物的本质 _ 003

黄土面止血——药物与药学的起源 _ 005

现代药学这样来——现代药学学科的建立 _ 009

“孪生兄妹——药学与医学的关系 _ 013

在不断试错中进化 _ 025

第二节 认识药物的**属性:有效性 _ 017

药物的本质就像硬币两面 _ 017

药物有效性的“质” _ 018

药物有效性的“量” _ 022

在不断试错中进化 _ 025

第三节 了解药物的第二属性:安全性 _ 030

有不良反应的药就不安全吗? _ 030

广告宣称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信吗? _ 036

黑框警告 _ 038

第四节 从药物到药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 _ 042

药品和药物是一码事吗? _ 043

2.5亿河盲症患者的福音 _ 043

“用得起”和“用得上” _ 047

第二章 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节 药物怎样治疗疾病? _ 055

“修理”人——药物的治疗效应 _ 055

药物治疗疾病的三套“组合拳” _ 05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体学说 _ 060

药效发挥的立体攻势 _ 061

第二节 “上药”防未病 _ 067

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 _ 067

个体性预防:避孕、优生与老年疾病 _ 069

群体性预防:疫苗 _ 073

药物预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_ 076

第三节 药物与疾病的诊断 _ 081

诊断性药物——给医生一双慧眼 _ 081

影像增强剂让病灶原形毕露 _ 082

诊断性治疗——黑箱原理 _ 083

雾里看花——药物也可能干扰疾病诊断 _ 086

第四节 药品不良反应:识别与防控 _ 089

宝塔糖的消失——药物警戒系统 _ 089

识别药品不良反应“异常波动”信号? _ 093

哪些药品会被撤市? _ 094

涅槃重生——撤市药品再开发 _ 097

第五节 剂型:药物的运载系统 _ 100

方法不对,吃药治病变致命? _ 100

药片、胶囊、贴片、栓剂有什么区别? _ 101

炸开山体和血管的硝酸甘油 _ 102

“聪明药”的疗效与成瘾 _ 110

第三章 药物使用与评价

**节 “*大”与“*小”:药物选择的逻辑 _ 115

妊娠期癌症:患者获益和用药风险的博弈 _ 115

合理用药和合理停药的“艺术” _ 122

第二节 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聊聊超说明书用药 _ 126

什么是“超说明书用药”? _ 127

为什么有那么多超说明书用药? _ 128

“眼药门”事件——困境中的挣扎 _ 130

超说明书用药——正确认知、理性对待、规范程序 _ 132

第三节 人类与细菌耐药性的竞赛:胜算几何? _ 136

抗感染治疗的曙光 _ 136

人类的无知与细菌的反扑 _ 138

我们是否会被卷入后抗菌药时代 _ 139

“驯化”细菌,与微生物“共生” _ 143

第四节 抗疫的智慧:与病毒“共舞” _ 148

面对病毒,药在何方? _ 148

一粒“尘埃”的破坏力:顽强的病毒 _ 149

病毒与人类的恩怨情仇 _ 151

抗病毒药——千呼万唤难出来 _ 153

与病毒同行的智慧 _ 155

第五节 孰能无错:用药错误与患者安全 _ 159

用药错误可以防范 _ 160

用药错误为什么会发生? _ 161

将“人误”控制在*小程度 _ 163

培育患者安全文化 _ 171

第六节 药物评价:追求有价值的药物治疗 _ 174

让生命从容落幕 _ 175

药物(使用)价值的多维视角 _ 176

临床角度的药物价值 _ 177

社会角度的药物价值 _ 182

患者角度的药物价值 _ 184

第四章 常见生活现象的药学思考

**节 药品不可或缺,保健品不可依赖 _ 191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 _ 191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 _ 192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_ 193

辨识药品和保健品的三个关键 _ 195

保健品的两个误区和一个风险 _ 197

如何选择保健品? _ 200

第二节 自我药疗:让我欢喜让我忧 _ 202

什么是自我药疗? _ 203

为什么会有自我药疗? _ 204

处方药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 _ 205

有效自我药疗的“三板斧” _ 211

不当自我药疗潜藏巨大风险 _ 213

非处方药的创新时代 _ 216

第三节 药物的滥用 _ 218

从“天使”到“魔鬼”——毒品及其危害 _ 218

竞技体育的不公——运动兴奋剂的滥用 _ 223

危险梦境——致幻剂的滥用 _ 224

器官的钝化——药物耐受 _ 227

药物“致病”——药源性疾病 _ 229

第五章 药师与药学服务

**节 回归与转型:药师的社会价值 _ 235

“药师佛”与现代社会中的药师 _ 235

药师职业的尴尬处境:药品匮乏,医药不分 _ 237

药师的职业转型 _ 240

药师职业的回归与价值 _ 241

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_ 245

第二节 幕后故事:药师为你做了些什么? _ 248

审核处方和发药 _ 249

用药安全的“吹哨人” _ 253

临床药学——技术分工下合理用药的保障 _ 255

第三节 “互联网+药学服务”:新技术、新场景、新服务 _ 259

苜蓿草抗凝俱乐部——“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幼苗” _ 259

在线购药——从纸质处方到互联网处方 _ 261

“互联网+专业药学服务”的发展 _ 263

“互联网+药学服务”有待提速 _ 265

“互联网+药学服务”的未来 _ 266

第六章 药品监管与社会药学

**节 《我不是药神》:药品专利的“是”与“非” _ 273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_ 273

药品专利与药物创新 _ 274

药品专利的“副作用” _ 277

药品专利制度的杠杆作用 _ 280

第二节 药品价格:从“灵魂砍价”说起 _ 286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不见的手” _ 287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得见的手” _ 292

第三节 药品监管:“把魔鬼关进笼子,让天使飞进万家” _ 296

商业自律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吗? _ 296

新药上市的市场博弈 _ 300

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_ 304

“孤儿药”上市的社会博弈 _ 306

第四节 医药分开: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演进的方向 _ 309

何为“医药分开”? _ 309

医药为什么必须分开? _ 311

医药分开的未来 _ 313

后记 _ 319

参考文献 _ 322

致谢 _ 327


展开全部

节选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 我在医院门诊做药物咨询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老先生。他患高血压有五六年了,之前一直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近这半年有人给他推荐鱼油,告诉他鱼油也能控制血压,而且对心血管有好处。老先生本来就有些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总觉得吃药时间长了不好。于是他停了降压药,开始吃鱼油,结果血压又升高了。医生让他重新开始用药物控制血压,他还是有点儿不甘心,又来咨询我。其实老先生的问题是把保健品当药用,结果耽误了病情,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滥用保健品。 关于药品与保健品,前者不可或缺,而后者不可依赖。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药品有明确的证据和疗效,不可或缺。而保健品则主要起到补充营养和微弱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不可依赖。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的**反应是什么?是“讳疾忌医,寻找替代”,还是“被广告忽悠了”,抑或是“心理需要安慰”?好像我们喜欢一种事情可以有很多理由,人们对保健品的需要甚至追求也有无数理由。下面我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和你分析一下。 先说历史文化方面,一位知乎用户对于保健品走热有一句评论——“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是跨越时空的”。确实,中国人养生,已有很长的历史。比如秦始皇派徐福寻访“长生之术”,更有历代君王在宫廷中“提炼仙丹”。这一“爱好”,从庙堂蔓延到江湖,人们寻求延年益寿的“丹药”的热情长盛不衰。这些“丹药”其实就是保健品的雏形。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在满足了底层的生理需求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健康需求和审美需求就是其中的新潮流。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的时候,居民的补钙需求集中爆发,乳制品行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当人均GDP达5 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在医疗卫生和精神领域上的消费会显著提高。当人均GDP超7 000美元,保健品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9年,我国GDP已经达到了9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杭州、珠海等城市的GDP则突破了2万美元。这意味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保健品走热*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安全感。比如我曾遇到一位患者,他退休后在家没什么事情做,总觉得自己心脏不好,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告诉他没问题,但他还是不放心,于是买了各种保健品。其实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加上退休后社交减少等原因,他们缺乏安全感,就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以前即使有各种不靠谱的保健品信息,在传统的传播路径里,其威力还是受限的。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比如,有的老年人一旦上网浏览保健品新闻,网络系统就会通过算法不断推荐类似信息,他们经不住诱惑,买了不少“保健品”。有些商家利用人性的弱点,如恐惧和不安全感等,来推销保健品。人们使用这些产品后,往往不是保健品本身发挥了作用,而只是保健品营销话术中的“承诺”缓解了人们的心理焦虑而已。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保健品”在国家法规中的全称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能够调节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含有特定功能成分,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有规定食用量的食品。可见,保健品的几个特点是:保健品其实是一种食品;有特定的功能成分,所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特定人群和服用量);不能治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保健品和药品*核心的区别:保健品不能治病,而药品可以。这个区别的根据在于,保健品不需要证据证明其疗效。拿前面提到的鱼油举例子,在美国,鱼油类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对于效果的介绍是这么说的,“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会注明“并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没有官方的认证和背书。事实上,关于鱼油能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还一直停留在猜想或者有争议的层面。2018年,考科蓝协作组织a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鱼油在这方面是无效的,在各大媒体引起了轩然大波。 由此延伸出来二者更深层的区别是,生产过程的严格程度和上市准入的流程上也不同。药品要符合良好生产规范b,上市前要提交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以证明其疗效,要比保健品严格得多。不同国家在这方面的尺度有差异:在美国,保健品一般属于膳食补充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到,一旦某种膳食补充剂符合药品的定义,将会被纳入药品进行管理;在欧洲,保健品的上市和监管力度接近药品;在澳大利亚,保健品则被称为补充药品,是指在安全性和功效上与药品有交叉的一类产品,绝大多数由于风险较低,只需要进行登记,而不需要注册;在日本,特定保健食品的审批流程要经过保健所、都道府县或政令市或特别区,*后到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并委托特定保健用食品委员会和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讨论,审批程序相对比较复杂,门槛的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我国《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所有保健食品都必须在包装的显眼位置印上警示语“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按照新规,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小销售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

作者简介

张晓乐,1984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2007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MOM,创新与科技管理),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现任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疗风险与保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专家组顾问、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已发表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作者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现代调剂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用药错误》(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药师调剂服务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主表教材《调剂学》(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老年用药基础知识》(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等。是国家四类新药“双氯芬酸钠乳膏”和“盐酸克林霉素溶液”**研制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