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921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82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109292185 ; 978-7-109-29218-5

内容简介

肥胖是威胁优选和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问题。在过去的30年里,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惊人的增长。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比例为监测人数的40%以上,儿童中有10%~20%肥胖或超重。儿童的超重,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而且,青少年期的超重具有延续性,往往影响其一生的体重和健康。《成长中不可承受之重》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翔实的案例,展现初中学生中超重者的饮食生活实践,对超重的认知、态度、食物消费偏好和习惯,从多角度、多层面探讨超重背后饮食因素,有助于对青少年超重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目录

时代转型与健康观念改变

**章 超重正流行——儿童青少年体态现状录
一、未来是胖的
二、超重和肥胖的测量与界定方法
三、客观BMI与主观体态评价
四、体态焦虑的背后

第二章 内嵌的因素——经济资本抑或文化资本

第三章 超重如超载——超重和肥胖的风险
一、超重和肥胖的身体健康风险
二、超重和肥胖的社会风险

第四章 揭开超重的秘密——能量供给失衡
一、揭开食欲纷纷之谜
二、改变体重的食物
三、有害健康的坏习惯

第五章 瘦身新实践——挑战超重和肥胖
一、追随时尚的节食瘦身法
二、轻食主义正在流行
三、用零食代替正餐

第六章 政策新途径——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公共政策的回应
二、食品产业的改变
三、铸造新的健康饮食文化
四、往正确的方向前行

第七章 健康新观念——转型期的食物选择
一、听从食欲的信号
二、拒绝大分量餐食
三、食不看电视不游戏
四、如何让孩子吃健康零食
五、训练味觉鼓励多样化饮食
六、引导尝新吃健康食物
七、活力早餐让大脑更强壮
八、望梅止渴解甜食负担
展开全部

节选

  青少年不仅模仿偶像的行为,崇尚当下的主流文化,还排斥不符合他们价值观的事物。由于大多数青少年重视同侪群体,拥有从众心态,对于不符合主流文化的少数,常常会认为对方是异类、怪胎,这样的心态与崇尚瘦的审美观相结合,造成许多肥胖体型的青少年为了融人同侪群体而减肥,或者受嘲笑,不敢正视自己的肥胖体型。在成长阶段,青少年往往需要同侪的支持与陪伴,在接受瘦才是身材标准的审美观下,肥胖者对于友谊的建立与发展比一般人又困难一些。同时期也是他们发展自我认知的阶段,外在事物的反应会回馈到他们身上,使他们建立起对自己的感觉与自信。身材不符合标准,周遭同学嘲笑自己的身材,建立友谊遇到困难,等等,都是使青少年自我价值感低落的原因之一。  不少学生就表示,希望瘦下来可以不被人嘲笑。虽然这些嘲弄他的同学不见得是因为讨厌他而说出这样的话、做出这样的举动,有的可能认为这样做很好玩、很有趣,然而,不论对肥胖的同学调侃、嘲笑或者捉弄的动机是什么,这些行为对被嘲笑者来说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自卑是他们*常出现的情绪。在成长阶段,同侪群体的嘲笑和排挤很容易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专家指出:超重、肥胖儿童常常遭遇同龄人的取笑和欺辱,而且由于体重较大,影响运动,久而久之心理上会产生压力,逐渐与同学、玩伴疏远,形成心理障碍。  (二)超重和肥胖影响心理健康  超重和肥胖不仅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心理行为问题,并将随着肥胖状况的发展一直影响到成人期。由于肥胖儿童体型不美,行动不便,容易遭到同伴的嘲笑,妨碍了他们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了被动娱乐的习惯,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会导致心理行为偏差。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存在不良的心理行为,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孤僻、情绪不稳、无信心等,其独立生活能力、活动及社交能力等方面有一定欠缺。同时肥胖儿童在学校处于压抑状态,回到家里则能受到父母的怜惜和疼爱,因而使其缺乏抱负,缺乏主动性,从而表现为非攻击性与过分依赖。  超重和肥胖还在心理上对孩子造成许多潜在的危害,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不良后果。胖孩子常由于没有健美的体形,以及不能像别的伙伴一样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而深感自卑;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活动不灵活,显得体态臃肿、动作笨拙,一活动就多汗、易疲乏、气喘吁吁,安静时易瞌睡等;肥胖儿童的发育在一定时期通常比同龄人显得早而快,但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发育往往又开始落后于同龄人,*后表现为身材矮胖。在幼儿园、在学校里,同伴们喜欢给胖孩子起许多外号,如“胖子”“胖墩”“胖妞”等。学校组织集体活动如游戏、跳舞之类,胖孩子常因体态臃肿、行动不便而不敢参与;上体育课时,胖孩子因为身体笨拙,动作不规范,常招致哄堂大笑,有些竞赛项目如田径赛等常将胖孩子拒之门外。  肥胖儿童常有易疲劳和嗜睡等症状,常因易疲劳和嗜睡导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受到影响,遭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同时肥胖儿童喜食高糖食物,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改变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故肥胖儿童易得感染性疾病,常为病痛困扰。由于这些因素的累加作用,肥胖儿童常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缺乏自信、易忌妒、暴躁,进而与周围的人逐渐产生心理隔阂。  青年时期是人格、个性定型的关键时期,面临升学、就业、恋爱婚姻等问题。青年男女*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注意追求体型美。体型肥硕、臃肿、动作笨拙、行动迟缓等对青年男女特别是胖姑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她们往往为此烦恼和苦闷。在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下,超重和肥胖者尤其是未婚青年男女常常因为怕别人嫌弃或同伴讥笑而变得孤僻,疏远别人,情绪会莫名其妙的变化,这是对心理的不良刺激,潜在地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育及个性的形成。由于肥胖儿童受到外界压力较大,容易形成肥胖一不良行为一更肥胖的恶性循环。因此,科学引导、正确认识肥胖、了解肥胖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消除心理障碍并积极投入到治疗当中,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