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133762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71337629 ; 978-7-5713-3762-9

本书特色

揭秘!网络红人“骨往筋来”的关节养护秘籍大公开!

6000 科普精华,一网打尽!

你是否还在为肩痛、膝盖不适、脚踝扭伤而烦恼?别急,这里有你的救星!《手把手教你养护关节》——网络达人“骨往筋来”多年心血结晶,6000余科普视频、文章的精华集结成书,为你揭开关节健康的神秘面纱!

分篇详解,步步为营!

上肢关节篇、下肢关节篇、综合篇——本书按照人体结构,从上到下,由具体到一般,为你逐一解读肩、膝、踝等关节的病痛之谜。不再是枯燥的医学术语,而是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

生活中的关节保养秘籍!

不同于那些让人昏昏欲睡的医学书籍,本书更贴近患者的生活实际,讲述患者真正关心的问题。它不仅能提升你对关节健康的认知,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生活小技巧,让你在日常生活中轻松保养关节。

特别篇:故事与哲理的交融!

书中特别篇收录了作者在诊治过程中的温馨小故事,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感悟生命的智慧。

无论你是久坐办公室的白领,还是热爱运动的健身达人,或是关心家人健康的孝心人士,《手把手教你养护关节》都是你的不二之选。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书,开启一段关节养护的奇妙旅程,让你的生活更加活力四射!


内容简介

本书为网络达人“骨往筋来”多年关节养护科普的核心内容,集其4000余科普视频、文章精华于一册。主要内容分为上肢关节篇、下肢关节篇和综合篇,按照从上到下、由具体到一般的顺序,详细地讲解了各个关节如肩、膝、踝可能遇到的病痛问题、总体的关节保养原则和生活中**的关节养护知识。不同于严肃的医学书,本书更多地从患者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写患者想要知道、乐于知道的科普,不仅能提升读者对关节的认知,还有许多可以在生活中实操的保养关节小技巧。书中还另设特别篇,放置了作者在诊治患者时的小故事,读来不仅有趣味,也能从中体会一些生命的哲理。

目录

目 录


上肢关节篇 /1

还没到 50 岁就肩痛,是肩周炎吗 2

肩袖损伤很常见,重在改善症状及功能 8

从来不打网球,怎么会得网球肘 12

迷信“伤筋动骨一百天”,容易造成关节僵硬 17

腕部骨折不陌生,重在预防和治疗 22

腱鞘炎,要遵循阶梯治疗原则 27

起床时手指僵硬,不一定是类风湿 31


下肢关节篇 /35

股骨头坏死,为什么找上我 36

股骨头坏死根治不易,保证生活有方法 41

老年人骨折后卧床,这些要点请注意 47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不是撞到才会得 51

自身免疫病,症状很多样 55

天生髋关节不好,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58

髋关节骨折,老年人的不能承受之痛 63

人类膝关节使用说明书 70

如何判断膝关节是否健康 78

膝关节积液,竟有这么多原因 81

半月板损伤了,得做个核磁共振 85

别让运动伤了你的膝关节 89

O 形腿还有救吗 96

膝关节骨折,如何预防和应对 100

骨刺,没那么可怕 103

“老寒腿”究竟是什么 107

膝关节痛,不一定是膝骨关节炎 114

得了膝骨关节炎,应该这样治 118

崴脚了,谨记 RICE 原则 125

两边脚踝肿,很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131

发生痛风,这三个方面要注意 135


综合篇:与关节息息相关的那些事 /139

关节出问题,这些检查有帮助 140

教你选用解热镇痛药 144

氨基葡萄糖、玻璃酸钠和封闭治疗怎么用 149

人工关节置换,你需要知道这些 152

创口小、恢复快的关节镜手术 156

不要盲目相信网络诊疗 158

你应该知道的 30 条关节小知识 164


特别篇:骨科诊室故事 /167

肩痛的患者,一定要先明确诊断 168

老年体弱者,手术风险要多加考虑 173

不愿五年大胯骨折三次,就要提前做好预防 177

交叉韧带断了,下半辈子还能运动吗 181

夫妻双双置换关节,竟是因为爱爬山 183

两位舞者的膝痛困扰 186

减肥也能缓解关节痛188


写在*后:不同年龄,关节养护各不同 /191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还没到 50 岁就肩痛,是肩周炎吗

肩周炎在民间常被称为“五十肩”,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在 50岁前后发病。在我的临床经验中,肩周炎患者的年龄确实大多在 48~52岁之间,这说明,“五十肩”这个俗称,还是有其科学性的。反倒是“肩周炎”这个名词在专业领域已经“过时”了。

1 分钟先了解
“肩周炎”这个术语是怎么形成的呢?
肩部是我们人体常常发生疼痛的部位。很多人发现,到了一定的年纪,肩膀就开始疼痛、抬不起来。在早期人们对肩膀的研究不深入,也不能区分疼痛的原因,就把这个部位的各种疼痛统称为“肩周炎”。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很多医生都发现,同样是肩周炎患者,其症状、表现却并不一致,对治疗和康复锻炼的反应也大不相同。加上医学研究者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疾病的病理机制等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终,医学研究者发现,“肩周炎”并不只对应某一种疾病,它更应是一大类肩关节疾病的总和。现在,骨科专家们认为,传统的肩周炎实际上包含了这些疾病: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峰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肩袖肌腱炎、肩关节盂唇损伤、肩锁关节炎,等等。
这么多种疾病,不仅临床表现有差异,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如此一来,让它们共用一个“肩周炎”的病名,就不合适了。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还习惯用“肩周炎”来概括肩膀的疼痛不适,所以我们姑且还用着它,终有一天,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肩周炎”这个不够准确的名字,便会成为历史。

肩痛了,应该怎么办
如果肩痛比较剧烈、症状比较持久或反复,建议去医院就诊。如果想得到更精确的专家意见,可以去开设有运动医学、肩病专科或关节外科的医院(往往是比较大的三甲医院)。

还没到 50 岁就肩痛,是肩周炎吗


肩周炎在民间常被称为“五十肩”,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在 50岁前后发病。在我的临床经验中,肩周炎患者的年龄确实大多在 48~52岁之间,这说明,“五十肩”这个俗称,还是有其科学性的。反倒是“肩周炎”这个名词在专业领域已经“过时”了。


1 分钟先了解

“肩周炎”这个术语是怎么形成的呢?

肩部是我们人体常常发生疼痛的部位。很多人发现,到了一定的年纪,肩膀就开始疼痛、抬不起来。在早期人们对肩膀的研究不深入,也不能区分疼痛的原因,就把这个部位的各种疼痛统称为“肩周炎”。

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很多医生都发现,同样是肩周炎患者,其症状、表现却并不一致,对治疗和康复锻炼的反应也大不相同。加上医学研究者对肩关节解剖结构、疾病的病理机制等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终,医学研究者发现,“肩周炎”并不只对应某一种疾病,它更应是一大类肩关节疾病的总和。现在,骨科专家们认为,传统的肩周炎实际上包含了这些疾病:肩袖损伤、冻结肩、肩峰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腱炎、钙化性肩袖肌腱炎、肩关节盂唇损伤、肩锁关节炎,等等。

这么多种疾病,不仅临床表现有差异,治疗措施也不尽相同。如此一来,让它们共用一个“肩周炎”的病名,就不合适了。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还习惯用“肩周炎”来概括肩膀的疼痛不适,所以我们姑且还用着它,终有一天,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肩周炎”这个不够准确的名字,便会成为历史。


肩痛了,应该怎么办

如果肩痛比较剧烈、症状比较持久或反复,建议去医院就诊。如果想得到更精确的专家意见,可以去开设有运动医学、肩病专科或关节外科的医院(往往是比较大的三甲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首先会询问您的情况,给您检查身体;然后,医生会根据初步判断,给您检查颈椎和心肺,因为颈椎病和一些心肺问题也可能引起肩膀剧烈疼痛。很多检查都是为了排除某些严重的隐患,比如肩部肿瘤,因此不要因为没查出来问题就认为医生是在“骗钱”,医生诊断疾病就像侦探查案子,获取越多的线索,排除越多的干扰项,就越接近正确答案。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肩袖撕裂、盂唇损伤这类问题,手术的作用是把撕裂的部位修补起来,减少今后出现力量下降和功能障碍的概率,也能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如果没有严重的损伤,医生会建议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等于不治疗,更不等于放弃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康复等多种手段,只要您遵医嘱吃药并坚持康复,保守治疗也能帮助您更快战胜肩部疼痛。


提醒

如果您的情绪不佳或睡眠严重受影响,可以去看精神心理科医生(这并不意味着您是精神疾病患者),他们有办法帮您改善情绪和睡眠。

如果您同时患有糖尿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或,请一定配合治疗,控制好病情,否则您的肩痛可能会久治不愈。


吃止痛药会有依赖性吗

您是不是在担心自己会对药物产生依赖,不敢吃止痛药呢?有这种担忧,说明您是一个有自律意识的人,也对药物有一定的了解。不过,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药物依赖。

在专业的《精神病学名词》里,对药物依赖是这样定义的:

药物依赖,又称药物成瘾,是指长期或反复应用某种药物产生精神或躯体上的依赖性,持续地或周期性地渴望重复应用该种药物的现象。

也就是说,要出现药物依赖,首先您得持续不断地、反复地吃药,其次,您吃了药就不能停,要是停了,就什么也干不了,只想赶紧再继续服药。确实有些药物会影响神经,造成成瘾,但对这类药物,我们国家及医院的管理都很严格,您想吃医生都不会随便开给您。我们平时能买到的止痛药,从药理上来说,只要按说明书要求服用就几乎不可能成瘾。

我们常用的止痛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止痛作用的。药物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会有一些潜在的副作用,但是大多都是可控制可逆转的。而且,这类止痛药医生往往也不会让您长期服用。如果疾病本身给身体带来的危害和痛苦是 7 分,并且是确定发生、不可控、不可逆转的,那么药物副作用带来的危害就是 3 分,并且不一定发生在您身上,即使发生了,常常是可控制可逆转的,那孰好孰坏,是不是一目了然?


中医可以治疗肩痛吗

肩痛可以尝试用中药、针灸、理疗等传统的方法来改善,但是一定要去正规中医院,辨证施治。很多人喜欢道听途说,去某个“神医”那里按摩、开药,可能一时肩痛缓解了,却导致了更严重的问题,得不偿失。

同时,我们也要树立科学理念:中药并非没有副作用,只不过很多中药的药用成分复杂,药理研究也还不透彻,因此还难以明确有哪些副作用。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上“不良反应”这一栏,写着“尚不明确”。但尚不明确不等于没有,一定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不可自己乱吃药。


提醒

科学地进行康复锻炼,是缓解肩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关于康复锻炼的具体动作,相信您的医生已经教给您了,如果没有,可以再次询问或找专业的康复医生指导。

我把自己经常指导患者的一些简单动作,放在了我的公众号上,您可以扫描封底的二维码,添加我的公众号“骨往筋来王博士”,并回复“肩周炎”,来获取视频教程。


“肩周炎”能自行缓解

多数人肩痛都会合并冻结肩,也就是肩关节粘连。

肩关节粘连一般分为 3 个阶段:起病阶段一般都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到了中间阶段,肩关节的很多功能都会受到限制,抬肩、侧举、后摸等都会受到影响,肩膀犹如被冻住了一般,俗称“冻结肩”;发展到后期,疼痛和冻结状态都会逐渐缓解。“肩周炎”的疼痛和粘连症状都是自限性的,1 年到 1 年半之后,85% 以上的患者,其症状都能自行缓解,只有少数特殊情况或本身患有糖尿病又控制不好的人,症状才容易迁延不愈。所以,如果看过医生、做完了检查,医生告诉您问题不大,就该吃吃、该喝喝,按时康复锻炼,痛得难受就遵医嘱吃消炎止痛的药物,不用因为它而过度焦虑。


健康寄语

疾病可能会过去,但是在对抗疾病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改变,却可能对您造成长期影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肩周炎不是绝症,对大部分人来说也不属于慢性病,我们要驾驭它,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肩痛就像暴风雨,总有一天会过去的。

作者简介

王杨雨凡

骨科博士,副主任医师,彩虹医生科普团队发起人,自2018年至今,以“骨往筋来”的ID在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累计创作各类科普视频、文章数超6000,累计播放、阅读量近25亿次,全网累计粉丝1400余万。获得了“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十大传播大使”“中国青年好网民”“2019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苏好人”等称号和表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